《宽容》

(美)房龙  著→琢言  编译

序言

圣训的困惑:

与世隔绝的幸福生活无法满足蛮荒时代人们对更自由,更美好世界的向往之心,祖先们留下来的那些不容侵犯,延续千年的古老圣训,在坚守着传统的老人口中无法解答后人的困惑与质疑,致使部分有着独立思想与挑战精神的勇敢者最终站出来,远离他们不满足的生活、不信服的圣训,去寻找新的世界。

拯救与被救:

探索外面世界的漫游者历尽艰辛返回了他“封闭”的故乡,承受了长途跋涉与无尽险阻的他得到了人们的救助与怜悯,却得不到人们的信任。他所带回的新希望面对的却是守旧的律法与人们无情的诅咒,一个救世者在获得旧世界的“拯救”后走向惩罚,一个旧世界却断然拒绝了救世者的拯救。

林外的天堂:

祖辈们总是希望后代能够平平安安地生存、繁衍下去,善意的他们在其熟悉并可掌控的范围内划定了一片可活动区域。善意的谎言代代传承,直到它可能被一些人利用。敢于质疑和付诸行动的人皆难逃传统律法的迫害,以至于没有人知道荆棘丛生的林外有着一个连祖先也未曾涉足过的天堂。

谎言与真相:

守旧老人固执的谎言既无法改变恶化的困境,也无法阻止人们的逃离,突至的灾难最终迫使人们背井离乡。他们循着先驱者留下的标记,避开了弯路与险阻,直到寻找到新世界的牧场。谎言催促着人们远离真相,直到有一天它被现实揭穿,在生命与时间的见证下,人们才恍然醒悟曾经走过太多的弯路。

第一章  野蛮的专制

微笑背后的专制:

强盛的罗马帝国在内忧外患下,将帝国疆土发划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而继承了纯正罗马血统的查士丁尼为了重现昔日罗马帝国的盛况,对所统领的东罗马帝国施行森严的专制统治。

查士丁尼大帝的基督献祭

巴别塔
进驻巴比伦
野蛮人的世界:

人们总是对外来者或未知的世界,给予深深的警惕与恐惧,“野蛮人”凶残、肮脏的形象成为每一个文明人对外族异类最牢不可破的标签。卢梭用他忧郁的思想向人们描述了一个质朴、优雅的野蛮人世界,外部生存环境的差异造就了文明的差异,但拥有了文明的人们摆脱了困境,却往往容易丧失最初的美德。

真实的野蛮人: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处于原始社会的野蛮人思想朴素、行动自由,但现实中的调查与传统观点大相径庭。原始社会的内部结构也很复杂,语言的时态和变式富于变化,野蛮人为了生存不得不终日处于一个部落群体的荫庇下,在那里他们背负着过去与未来的枷锁,直到有一天在惶恐、颤抖中默默死去。

原始社会的求生法则

求生的欲望:

人类不得不将自己融入复杂的社会群体环境中,群体要生存,个体亦要生存,极端而疯狂的求生欲望占据着一切诉求的顶峰,并督促着每一个群体和个人,影响和支配着他们的思考、行为。而最终他们战胜了众多困难,抵挡住细菌、疾病、风寒、酷热的侵袭,淘汰掉弱者,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野蛮人的死亡定律:

野蛮人认为死亡的结果仅仅是到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它不可窥视,亦不可亵渎。安定的社会秩序由看不见的神操纵着,传统和法律维系着微妙的平衡。

死亡之岛

弱肉强食的世界:

弱肉强食的自然世界让野蛮人别无选择,文明的演进与危机的环视,让他们唯有用最简单、最蛮横的手段去达成生存的最终目的。示弱与忍让只会蚕食掉他们赖以生存的条件,将他们自身置于凶险的万劫不复之地。他们借用“忌讳”的概念维系着稳定,触犯者如同敌人一般被严惩,甚至被杀死吃掉。

第二章  希腊

告别蒙昧:

在地中海的角落里,默默无闻的希腊悄悄崛起并成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它在政治、文学、戏剧、雕刻、化学、物理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为后人所仰视。

告别蒙昧

达尔文与《物种起源》

文明诞生的要素:

环境始终都对人类文明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对于人类早期文明来说,这些文明诞生之地都有着好几个关键的要素,那就是适宜人类居住、发展。良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让那里的人们丰衣足食、身体强壮。而稳定的社会环境与繁荣的经济则为文明的诞生、持续发展提供土壤。

你可能感兴趣的:(《宽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