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阳自导自演的《猛虫过江》,终究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俗套故事

《猛虫过江》的套路很经典,概括来说就是“反差”:把一个涉世未深的东北小人物,猛然扔进一堆高大上的台湾大难题,通过“傻人有傻福式”的反转,完成惊天大逆转。

只是,电影作品不等于小品串烧,不问因果的堆明星、堆笑料,营造一出不真实的梦幻,《猛虫过江》为难了自己,尴尬了观众。

一直认为,小沈阳很用心的往大银幕转型,然而,从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出来的他,似乎与电影工业这几个字,总走不到一块去。

即便曾经在《一代宗师》中,被王家卫调教出几分影视演员的范儿,但在更多观众的眼中,他还是那个《乡村爱情》里的小村医,活跃于二人转舞台上的小沈阳。

人设上的桎梏,固然有背靠小品出名的本因,但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影视代表作,才是小沈阳屡战屡败的根源。

当年的《不差钱》火了之后,没怎么差过钱的小沈阳,本来起点很高,一上来主演了张艺谋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随后,密集的影视剧拍摄,几乎让小沈阳的人设定型了。

于是,自导自演的《猛虫过江》,成为新科导演小沈阳费尽心血打翻身仗的资本。

片中,小沈阳扮演的东北小人物,意外继承远在台湾的爷爷一手创立的商(黑)业(道)帝国,凭借真诚、善良和极富正义感的本性,最终打动了各路牛鬼蛇神,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佬。

看得出,这是一个头重脚轻根底浅的俗套故事,在结构和观念上就输了一城。俗套故事看得多了,观众的眼光也高了,只凭请来一众明星大腕露露脸,是很难撑起台面的。

如果能在人物、情节的细节中有所突破,公路片都能拍出深意。只是,小沈阳的能力和背后的资本,都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用尴尬剧情串联起来的《猛虫过江》,已经很接近小品串烧了,想不到,呈献给观众的搞笑细节,完全是从二人转和网络段子里直接拿来的。

故事稀烂无比,剧情拼接感严重,人设和情节都是为了搞笑而搞笑服务,基本等同于拿观众当傻子开涮。

《猛虫过江》是烂片,烂在类型化的俗套和不用心的剧情,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不如说就是个相互割裂的笑话大杂烩。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沈阳自导自演的《猛虫过江》,终究是头重脚轻根底浅的俗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