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核心素养落地 为知识运用赋能——暑期培训心得体会

当历史的刻度指向2022时,于新世纪初诞生的语文课程标准迎来了第二个修订版的面试,这是一个奉献,这是奉献给这个时代的教育承诺,这是奉献给这个时代的生命之花,它植根于广袤而深厚的中国大地,植根于深邃而灵动的课程经验,它对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它更加追求学习的实践能力,更加追求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时代和教育的发展、“双减”政策的落实、以及课程标准的修订都使得信息化条件下的我们不得不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进行颠覆性的改革。

一.跳出“课时”,走向“单元”

传统的教学,课时目标是关键,新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的改革就是提出“大目标”,在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围绕大单元进行教学设计,将几个课时要达到的课程目标结构化,系统化,使学生在完成每个课时目标的基础上,不断进阶,进而达成整体单元目标,促成学习地不断深入。

二.跳出“琐碎”  走向“任务”

以往我们不少老师总是喜欢琐碎式提问,这样的提问方式貌似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实不知这样的提问因缺乏学生的“思”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更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新课标的提出了六项任务群,整合是关键,所以项目式学习、活动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才是王道,例如学习八上第五单元,可以设计一个总目标:“如何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发学习,从而完成以下各个任务群,(一)了解八上第五单元优秀建筑,表格列出其特点。(二)为你喜欢的建筑设计广告词(三)向外国友人介绍我国优秀建筑等。通过自主了解、设计广告词和编写介绍语等,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做项目成果汇报,通过项目式教学法,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三.跳出“单一”,走向“整合”

以核心素养为纲,整合学生,整合资源,整合课程, 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实践,可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实践,也可跨班级,跨地域,多教师共同体共同学习实践。

四. 跳出“综合”,走向“跨科”

从“综合性学习”到“跨学科学习”,这是新课改最大的变革之一,将课程设计为不是单一的学科课程,而是注重课程的综合实践,目的是为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做铺垫,所谓的“知行合一”就是这个道理,学习是为了运用,而运用需要所学知识,知而不学不能获得真知,学而不知,依然不能获得真知,只有“学”和“做”结合,知行合一,在学与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学好语文学科。

新课标的改变对语文老师的专业素养是巨大的挑战,谁先行动是谁就抢占了专业发展的先机,但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一撮而就的过程,这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情,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让我们直面大趋势,书写伟大的教育教学故事,一起呵护每一个孩子生命的拔节,一起对话课标,一起回顾历史,反思实践,探索新的行动策略,探索改革的更深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核心素养落地 为知识运用赋能——暑期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