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行业已有4.3亿的网民!你还在后知后觉么?

昨天在筛选热点事件的时候有一条:拼多多秘密孵化直播业务,内测微信小程序。

其实在拼多多之前,今年6月,小红书被曝在内测直播功能,并定向邀请部分达人参与体验;7月,京东方面证实,将投入至少10亿资源联合MCN机构推动红人孵化计划,一周之后,蘑菇街也发布了“2019蘑菇街直播双百计划”,计划在2019年度内孵化100个销售额破千万的优质主播。

大家最为熟知的就是淘宝直播了,在今年的双11中,双十一开场1小时03分,直播引导的成交就超去年双十一全天;8小时55分,淘宝直播引导成交破100亿,超50%的商家通过直播获得新增长。

随着注意力经济时代到来,各大平台积极探索“直播+”模式,布局内容生态,带动自身业务发展,截至2019年6月,已有4.3亿的网民观看直播,并且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加,有望在年底突破5亿。

直播的出现,给碎片化的互联网应用,赋予了即时化属性,让用户所看即所得,进一步增强实际体验,深化注意力的价值,成为注意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对直播的探索,其边界不仅仅是娱乐,还广泛渗透进用户的购物、教育、出行甚至社交之中,直播+X成为标配。

直播+电商

存量竞争的电商市场,传统攫取流量红利的思维已不再适用,行业需要新的发展通道。

随着网购人群突破10亿大关,行业渗透率也接近九成,市场玩家之间竞争加剧,同时拉新成本攀升,用户需求愈发复杂,如何提升存量用户价值,成为行业普遍的难题。

直播带货成主流消费形式之一,现已经发展出十余种带货模式。

直播帮助电商从“货与人” 向“人与人”转变,主播、货、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密,主播向用户卖人设、做讲解,用户因为喜欢一个主播而去关注跟了解商品,这都提升了产品曝光度,进而刺激购买行为。

边看直播边买买买,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参与直播网购的用户,生活水准高于平均水平,超过75%的用户线上消费处于中高水平,其中女性则热衷假睫毛、化妆刷等美妆护肤品以及亲子装、童鞋等母婴产品,男性更偏好护腕、钓竿等类居家商品以及穿衣镜、酒柜等家装产品。

网红带货模式专业化进行时,从接广告向纯直播导购演变,同时当红明星也参与进来,利用自身粉丝流量和知名度,担当细分领域导购KOL,但腰部KOL主播稀缺明显,呈现“哑铃型”分化,职业主播带货能力二八分化严重。

直播+游戏

直播作为视频的三种主要形式之一(长视频、短视频与视频直播),游戏直播承载着游戏内容分发和宣传的有效渠道,成为一种成功验证的直男经济商业模式。

游戏直播迎来两强格局,短视频典型玩家“快手”也借自身流量基础,推出独立直播APP,探索游戏直播。

斗鱼虎牙拥有包括英雄联盟、dota2等热门电竞赛事入口,并签约大量具有职业电竞背景的头部主播,继而吸引到大量90后、00后用户,取得不错的用户粘性、拉高付费欲望。

直播+娱乐真人秀

“楚门”背后的世界有过亿真实的观众,但与游戏直播不同,娱乐秀场直播同样吸引到多达4200余万的女性观众。除了拼主播才艺吸引土豪打赏,平台还能够开发各类趣味回馈活动,培育中低收入群体的打赏习惯

直播+教育

面向K12的班课直播和一对一直播热度持续,当前在线教育普遍存在续费率低、获客成本高、现金流要求高等痛点,面向K12的直播课具有高毛利、边际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当前各阵营重点聚集模式。

在线教育行业中,营销费用和师资成本是主要支出。直播+K12教育的盈利模式较为突出,其中大班直播课不限定人数的模式存在规模化效益,容易产生口碑效益,让获客成本随之边际递减,降低固定成本,而一对一直播针对个性化需求,注重师生互动,往往客单价更高,提高毛利水平。

直播+社交

社交平台正处于向多场景化泛社交的聚合平台发展,立足自身流量优势,聚合泛社交玩法,进而覆盖更多的用户垂直需求和场景,提升商业化效率和变现能力

直播+其它行业

直播+典型内容平台:图文、音乐、视频等典型内容平台,纷纷增加直播模块,进而丰富自身业务,让碎片化与即时性共存,满足用户多种需求,获得拥趸,粘性增强。

随着5G、AR等技术进步,“直播+”在未来仍是大有可为的快车通道,KOL的专业性、销量的真实性、供应链的流畅性都成为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基石。

参考来源:QuestMobile

你可能感兴趣的:(直播行业已有4.3亿的网民!你还在后知后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