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思维

凡事都有成本,另一个说法就是一切皆有价钱。了解做一件事的成本之后,我们就更容易给出合理的价钱谈成生意。成本是一种思维方式,从成本出发我们能发现很多忽略的东西。

微商、传销、直销以及网上高额利息的P2P网贷,如果用成本思维来看待,就会发现其问题所在。微商喜欢晒自己赚了多少钱,晒买车买奢侈品。如果思考这些的成本来自什么地方,就会看见真相。如果他们真赚了那么多钱,那么他们卖的产品是否值他们开的价格呢?如果他们是P图或者蹭照,那说明做微商靠的是欺骗,真相是赚不了多少。前几天币圈有个plustoken崩盘,只要是有点成本思维的人都会发现,他本身付出利息的模式,成本太高无以为继。而类似的币圈有各种理财、余利宝之类的赚币产品,在我不清楚其利息来源的时候,从不参加。人们说无利不起早,如果成本大于所得,亏本生意谁会干呢?

用成本思考的时候,容易进入的一个误区是忽略了隐性成本。通常我们会看到金钱成本,而对于人情成本、时间成本等容易忽略。对于经济学所说的机会成本、沉默成本很多时候更加是想不起来。李笑来老师讲了注意力>时间>金钱,这是一个简单的判断成本公式。而生活中欠人情有时候成本也是非常高的,还有其它的成本。吴军老师曾经说过出国买很多东西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就算有退税,有优惠价,看起来省了不少钱,实际上我们付出了时间,冒着丢行李的风险带东西。那些帮人带东西的成本更加高,带了这样东西就带不了别的东西。如帮人带一个包,带了别人喜欢还好,如果不喜欢没法退换,如果带的过程中出现点破损也是大麻烦,还有海关被税、行李丢失、行李超重等很多问题。而帮人带个几千块钱的包,省个几百块钱别人也不见得会记你多大的人情。实际上帮人带东西是亏本的事情,请人带东西也是亏本的事情。

在学习上也需要计算成本,才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买一个课程、买一本书可能看起来成本是区区几十块钱。但买回来如果不读占用了地方是一种成本、买了这个无法买另外一个也是一种成本。学习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成本。只是学习的收益不容易计算清楚,但我们还是可以用其生产成本来判断一个课程和书是否值得买。笑来老师喜欢吹嘘他写书的速度,《韭菜的自我修养》一书不到一个月成书,但从其书的质量来看并不高。得到有很多专栏后来就变成了一本书,如万维刚老师的《高手》、吴军老师的《见识》、李笑来老师的《财富自由之路》。这些书很多都是用专栏的内容稍加整理而成,但从最后的质量来看并不如这些老师之前精心编写的书那么系统化。书未必写的时间长就是好书,但花的时间少,其是好书的可能性是很低的。高产的作家,质量相对就不那么容易保证。网络小说盛行之后,很多日更的小说。看得多了发现,其质量都是不如那些名著好。为了快速交稿,难免会出现应付的事情,当然也很少出现大师们那种几天写一页,或者写了几个月又推倒重来的事情。从成本上来说,网络小说和网文生产太容易,所以其价值也就低很多。如同我输出的这些文字,每天随意思考输出一段时间,质量是很难保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本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