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5

2020-03-25

星期三.晴

1.早起:5:02

2.读经:颐卦第二十七,大过卦第二十八,各7遍。大学,老子1至20章各1遍。

3.运动:跑步30分钟。

4.口才语音打卡。

大家好,我是坚持行动家星俊。Wow。又是充满能量的一天,今天学习老子智慧第15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古代那些懂得循道而行的人,其思想细致入微、深邃博大,深刻得难以形容。正因为他们难以被形容,所以只能这样牵强地对其进行描述:他们办事反复斟酌,就像寒冬要赤足过河;谨小慎微,就像在意四邻的窥视;它们举止庄重,就像一位作客之人;达理而不执迷,就像将要融化的冰块;朴实诚恳,就像未经雕琢的原木;胸襟开阔,就像那深山的旷谷;随和宽容,就像那容纳浊流的河水。谁能够使自己像容纳浊流的河水那样呢?世人总是要让浊水平静下来使之慢慢变得清澈;谁又能够永远处于安定清净的状态呢?世人又总是要搅乱清净,使得各种急功近利的欲望得以产生。奉行道的人,办事总会避免过度。正因为能够适可而止,所以能够有所宽容,而不去强求无法达到的成功

5.每天一本书。

每天一本书,今天第17本,咱们一起学习陈春花教授的《激活个体: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管理新范式》。

急速发展的互联网,冲击着组织,既要沉稳地承受当前活着的压力,又要寻找机会转型。其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创造未来的根本,在于激活个体。

1,重新定义组织管理

组织,首先是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存在的,因而组织存在的关键,是个人对组织的服务。这点不能本末倒置。

组织管理者,常常将目光和资源聚焦于组织的整体问题,而忽略了组织中的个体。

更低的搬迁、移动成本,更多的工作机会,这些都导致员工忠诚度下降。这要求组织管理者理解人们自身的需求,获得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才能留住员工。

2,个体价值崛起

个体变得更加强大,他们拥有的知识、能力、信息、独立程度,让自身可以更加明确地了解自己的需求与价值。

传统雇佣关系,伤害到了人们创造力的发挥。以前是雇员需要了解组织的需求,现在是组织必须了解雇员的需求;过去是成员依赖于组织才可以创造价值,今天是组织要依赖于成员才可以创造价值。组织与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服从和雇佣的关系,而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

3,个体价值到集体智慧的转变

竞争越来越激烈,组织越来越需要获取整体的力量,需要能够集合更多人的智慧,去激活个体,为组织提供源源不断的前进动力。

4,激活个体的四项工作

4.1.管理员工的期望

尊重员工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是管理员工期望的基础。当人们的生理、安全、归属的需求,获得满足的时候,就会产生获得尊重的需求。

在尊重员工的基础上,要给予员工组织支持,这种支持不仅来自物质的激励,更多的来自精神和自我成就的奖励,它们将会促进员工实现工作目标,增加员工的组织认同感。

4.2.共享共生

价值创造是组织管理的根本性追求。组织管理的核心命题是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

在无法界定个人价值,或者组织价值大于个人价值时,绩效考核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当人们习惯于绩效考核时,往往会满足于静态的工作,满足于完成指标,而不会主动与顾客关联,这使得注意力转向了内部,而不是组织外部。

更为严重的是,绩效考核会使员工养成满足现状的习惯,而逐渐丧失创新和冒险的精神。因此,共享共生带来的价值创造,远比绩效考核有意义得多。

4.3.幸福感驱动

管理者只有了解了员工需求及工作动机,才有可能采取合适的

早课收获:人是肉身和精神同时存在的,人生过百年,留下精神的东西给子女后代,或是成就留给世人。如前文长辈睡离开了,如长辈前人,毛主席等离开我们,生前精神并没有消失,要搞好关系,永远在我们的心中。要搞好关系,生命就是关系,关系就是生命。行善事,我们都是大地之子,要和万事万物和谐共生。

日记:小宝昨晚牙痛,闹腾好几次,小宝自己要求去刷牙,才缓解牙痛。年后开始前面一排房子造店里房,施工噪音都大,灰尘又多,小宝白天都不能安心睡觉。爱人今天又去钓鱼,晚饭后躺在沙发上呼噜呼噜睡大觉,自己很忙,心里有怒火。转念,做好自己,生气伤自己的身体,少去计较,多去提升自己看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