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区块链:老百姓大量资金投资区块链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目标10万,本金24000,进度26800。315晚会已经结束。生活当中,处处是套路。

不良商家为了利益,各种手段都会使出来。中招只是被抓住了人性的弱点。

这个时代总是被各种焦虑笼罩着,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焦虑,拥有的焦虑自己会

失去,不拥有的焦虑何时会到来。同时,焦虑也促使着社会的进步,焦虑也证明 

你在思考你的下一步计划是什么,最终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来。

时下,区块链概念大热,如何用、用在哪儿,空白正在被书写,也为人们生活提

供其他可能。

同时,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广东代表团的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广东省委

会副主委李秉记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学历学位证书认证

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建议》指出,学历学位认证业务是适应市场需求的产物,受当时技术的限制,

为了规范管理认证业务,由教育部门采取集中认证的方式是很有必要的。但随着

集中认证管理模式的成熟运行,收费认证的方式逐渐暴露出了不少弊端,高收

费、乱收费现象存在于各地的认证机构之中。

在2004年,教育部发布教学[2004]25号公告,把学信网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历学

位证书查询指定的唯一网站,提供了网上查询认证功能。但是,由于网络防伪技

术的不完善、学历学位资料收集的不齐全、社会对公章认同度高等原因,网络查

询认证在推行多年后仍然效果不佳。

为此,《建议》提出了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学历学位证书认证。《建议》认为,

区块链技术具有独特的加密方式,非常适合作为学历学位认证手段。因为基于区

块链技术的证书认证方式让学校在发放有效证书前,把证书的核心信息,如发布

者、发布对象、发布时间、发布内容等通过计算生成一串十六进制的加密字符

串,并印制到相应的证书上。当要验证证书真伪时,可以到任何能解释区块链算

法的网站输入该字符序列,即可获知加密字符串的真实内容。

(一)分析评构建认证应用场景,搭建认证应用模型。建议由教育部门联合工信

部门分析评估区块链技术在学历学位认证上的应用价值,判断区块链认证的成

本、规模、效率等能否超越传统的网络认证手段;能否优化现行学历学位认证模

式,如简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等;能否突破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和容易遭

受篡改的现状。

(二)估应用价值,确定关键技术方案。其中包括:明确区块共识机制;构建中

高等教育证书认证联合链;确定信息生成后的访问智能合约。

(三)试点检验认证效果,逐步推广全面应用。选择具备条件的高校开展认证应

用的试运行,充分检验认证效果,期间根据运行实际情况,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和

完善,促进应用成熟度的提高。

全国政协委员、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金李认为,区块链火爆的最重要原因

是,资本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投资机会,但目前风口实在太少了,看到区块链的未

来潜力,资金一下子冲了进去。

谈区块链:“老百姓将大量资金投资区块链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这种技术手段或者工具使得交易可追踪、可确

认性大大提升,而且这种交易的确认和追踪是放在一个市场化的环境中,而不是

行政体制下。区块链将在支付、物流、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助于提升

市场的诚信。

但在中国的环境下,目前公众和市场对区块链技术表现出一种巨大的、过度的热

情。这种热情与中国人跟风习惯有关,最重要的是因为市场缺少投资风口。资本

一直在寻找下一个投资机会,但目前风口实在太少了,突然发现区块链未来有几

万亿甚至更大的市场潜力,所以资本一下子往区块链领域冲。

目前看,大部分的区块链项目还在早期探索阶段,实际应用场景并不多。在这样

情况下,作为可以承受高度风险能力的创投机构少量去涉足,这个可以理解。

但对于老百姓来说,现在跟风投资区块链太早了点,并不适合。如果老百姓把自

己大量的资金甚至主要的财富投资到跟区块链相关的概念项目上,这显然是对自

己的不负责任。很多事情证明,中国的老百姓吃亏太多了,很多时候跟风投资,

最后被当成韭菜收割了。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建议,利用区块链分布式、可存储、可追

溯的特点,打造透明可信的质量追溯体系——中国质量链,助力产品质量提升。

孙丕恕介绍,对于雄安的项目,浪潮目前也是更多的从战略布局层面来考虑,因

为雄安的人口规模现在还比较小,大家都在做一些布局和实验,(雄安)大的规

划也没完全敲定和发布。目前从大的方向来讲,希望围绕雄安发展浪潮的云计

算、大数据,特别是区块链技术,以及相关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技术等。

“我更多的想表达,在雄安想做事,做大事的愿望,我认为今年大家的动作可能

会比较多。”孙丕恕说,今年或有规划出来,企业的布局会结合国家的规划布

局。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大数据集团总裁、西安未来国际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茜提交的四份提案中,有三份提案建议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建设医疗健康档案

共享、精准扶贫和政务数据中。

提案中,王茜详述了陕西咸阳市通过将居民基本信息、就医、健康状况等信息上

链,为492万人建立了健康档案的案例。

陕西咸阳市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算法,对医疗数据进行监管筛查,共计减少

大处方约29%、过度医疗21%,为群众减轻负担3.3亿元;查处大处方套保案件275

宗,为政府节约医保资金6300万元以上。

王茜将其归功于“可用不可见”、“可用不可取”、“用后即焚”的数据使用规

则。基于区块链与智能合约的可信数据交换,实现病患信息的不可篡改、互认互

信,提升医疗数据规管能力,形成利用智能合约构建医疗服务相关机构之间共识

的业务数据共享标准。

王茜建议鼓励地方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解决部门和各方数据权责不

清、难保安全、难全面归集、难有质量、难共享、难开放等痛点,构建责权清

晰、安全可信的扶贫数据共享服务体系。

其认为应重点将扶贫、公安、民政、社保、医院、金融等十多部门的数据上链,

通过沙盒模式和智能合约技术,最大程度保障数据的安全使用,保证数据权属不

发生变化,解决数据共享部门的后顾之忧,实现贫困人口数据全面掌握,支撑完

善建档立卡、实现扶贫对象动态管理。

王茜认为,监管部门也应借助新技术强化管理。从认定、帮扶、施策、脱贫的全

流程都记录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开展部门数据安全比对,实现对扶贫工作全面

监管,防止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区块链:老百姓大量资金投资区块链是对自己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