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便签-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方法论:RIA便签读书法


每日一练:RIA便签实战

R便签主题: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片段来源《非暴力沟通》

如何使用负责任的语言来代替回避责任的语言呢?有个练习曾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快乐和欣喜,使我从此很少感到沮丧、内疚和愧疚,这个方法就叫做: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希望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自己的人生选择,并找到快乐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得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自己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做它们,而不是因为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

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那么做:“我选择做____是因为我想要____。”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一直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 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的快乐真是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箱中觅食,也不愿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我清单上的第二项是开车送孩子上学。当我琢磨自己为何要这么做时,我发现,我很欣赏我的孩子从他们现在的学校得到的教育。虽然他们可以步行到附近的学校上学,但他们所在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更符合我的价值观。想到这一点,在开车送孩子上学时,我的感受就不一样了。在这以前,我会说:“倒霉!今天又不得不幵车送孩子上学。”而在这之后,我理解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那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得到我所看重的教育。当然,有的时候,在路上我需要提醒自己两三次开车送孩子上学的意义。


I便签: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片段

生活中有个常见的例子,父母中的一方正在给念小学的孩子辅导作业,孩子左听不明白右听不明白的,给父母气得直拍桌子。然后这父母停下来,心里默念三遍“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恢复平静后继续辅导孩子。这个例子是不是有很强的画面感呢?为什么念几句亲生的就能让自己坚持下去呢?因为,你知道这是你的孩子,你选择生他,就要教他,为他的将来负责,所以想到这些后你的心情也会趋于平静。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片段里正是提到了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叫“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是一种主动的、积极的思维方式,能够给人带来平静甚至心情愉悦。但它不是阿Q精神也不是要躺平,而是一种“操之在我”的思维方式,强调每个人有选择的自由,要为自己负责。多年前我参加公司培训,老师在课堂上就讲:“有些人说公司这么多不好的地方,钱少活多福利差,那为什么你不走呢?它一定有吸引你的地方,这是你的选择。”话可能不好听,但是这正说明了这点:个人的境遇取决于个人行为,个人行为取决自身而非外界环境。

那我们怎么能做到这点呢?作者在这个片段中对具体的步骤进行了清晰的描述。

1、做记录:当有些事让我们觉得没意思不喜欢,但又必须得做的时候,请记录下来,列在一张纸上。这个清单这让我们能看到我们正在为什么而苦恼,只有看到,才有机会做出改变。

2、贴标签:在清单上的每个项目前,贴上“我选择做”的标签,告诉自己,这是我选择的,不管是两利相权取其重,亦或两害相权取其轻,都是自己的决策,要勇敢地面对。

3、究根源:逐一分析,寻找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个选择的原因,并询问自己“可以不做吗?”、“如果不做有什么后果?”、“我能够找到它的替代吗?”、“我能够承担不做带来的后果吗?”。如果你最终决定做的话,写下来这么做的意义,即“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我的同事就在需要通宵工作的时候写过这么个声明“我选择不熬夜是因为我想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其实原话是“我选择不熬夜是因为我想要多活几年”),然后同时也就放弃了较为丰富的现金奖励。其实想清楚并能承担责任,就好。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运用的方法,能让我们看清自己真实的诉求。特别是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从沮丧、拖延、甚至郁郁寡欢中走出来,一方面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能让我们专注地快速执行我们确认的选择,或许也能发现一片新天地。


A1便签:关联过去经历

想起工作中的一个经历。

刚做管理咨询的时候,公司人手少,在调研诊断阶段除了要主导访谈外,还要做几乎是原音重现的访谈记录。

所以每天在做这个工作的时候要花费大量时间,比如一个访谈如果是1小时的话,差不多还要再花同等的时间甚至更长来做访谈的“原音重现”,由于诊断报告最后也是我自己写,就感觉这个访谈记录太细了没必要,在我看来就是领导的要求,是不得不做的事情。每天就非常的烦燥,也有很多的抱怨,不得不做这个记录,有啥用啊,导致整理访谈记录的时候效率就更差了。

直到做到第3个项目时,由于是个大项目,所以涉及不同的咨询师,有的是项目过程中加入进来的。在写项目阶段性报告的时候,发现不同咨询师得出的结论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观点。这个时候就要翻回原始的记录来进行查询、再思考判断了。

这个时候突然反应过来,这个“原音重现”的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即使是自己做项目。毕竟在现场的访谈,咨询师不一定能把全部信息都消化的了,回来时间长了可能也就忘了,所以这个访谈记录是必要的。领悟了这个,在再做访谈记录的时候就平静了许多,出一份访谈记录的时间居然也快了许多。后来又买了相应的语音转化工具,进一步提升了效率。

这就是个由“不得不”转化为“我选择做”的经历吧,心态不同了,人的状态也好了许多。实际上,当时让人烦燥的“原音重现”这个事儿,也用不了多长时间。


A2便签:规划未来行动

在A1里尝试后,我觉得可以把这个“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方法运用来解决当前因各种忙碌给自己带来的烦恼的问题上。可以一事一应用,也可以定期的进行汇总分析。

目标:本周内解决当前有很多不得不做的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情绪压力和烦恼。

计划按如下做法:

第一步:做记录。明确列出全部“不得不做”的事项清单,这里包括了工作上的、家庭的、帮朋友忙的等各类。都列出来我估计得列两到三页……

第二步:贴标签。在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一是要自己转变思维方式,积极看待,二是迫使自己要进一步思考。

第三小:用“我选择做    是因为我想要   ”逐一明确做该项事情的意义。在就意义的分析过程中,就会发现,其实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做。比如朋友让我给她找些PPT模板(说网上的都收费),但是问过自己几个问题后,我觉得不做的话其实也没什么。

(1)要“做”这个选择的原因:我珍惜朋友关系,希望能帮忙。

(2)问自己 “可以不做吗?”: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我也没有现成的免费PPT模板,要帮朋友找的话一是要花时间二是可能自己得花钱。

(3)“如果不做有什么后果?”:我担心朋友会生气。

(4)追问自己上面的3是真的吗?即生气这个结果是真的吗?:发现说了其实也没什么的,自己忙朋友也能体谅。

……

所以在“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的过程中,一方面是思维方式转化,另一方面也是迫使自己深入思考明确意义,做决策并承担责任的过程。希望自己能熟悉使用这个方法并形成习惯。



练习反馈:

:做的好的地方

(1)对于写I便签已经非常娴熟了,开篇的栗子非常形象,幽默,读者因为这个故事也不得不往下看哦!

(2)对三个步骤的命名很赞,都是动宾结构,都是三字词,让步骤更好记。

(3)对三个步骤进行了深入剖析,尤其是第3个步骤,列出了一系列问题去追问。

:继续加油,期待下一份精彩的作业!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便签-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