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感悟23

【课程原句】

9.26: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9.27: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9.28: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①也。”

9.29:子曰:“知②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注:①“凋”也作“彫”。②“知”通“智”,见《论语集释》

原 句 译 文

9.26 孔子说:“可以用三军强行拿下一国的主帅,但一个人的志向是不会被轻易夺去的。”

9.27 孔子说:“穿着破旧的袍子,与穿着狐貉裘皮衣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觉得羞耻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诗》上说:‘不嫉妒,不贪求,这有何不好?’”子路听了,从此常常念着这句话。孔子又说:“仅仅做到这个样子,又怎么算得上好呢?”

9.28 孔子说:“寒冷的季节到了,才知道松柏的叶子是最后凋零的。”

9.29 孔子说:“有智慧的人不会受困于外物,有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

我的感悟:

9.26这则谈了有志向对于一个普通人的重要性。靠武器可以摧毁一个人的肉体,却不能摧毁一个有志者的气节。古往今来,我们听过许多不畏强权、大义凛然的英雄人物与他们的故事,比如岳飞、文天祥等等。这些故事在今天依然可以感动我们的心灵,激励我们的人生。匹夫不可夺志,中国人的气节也因此代代相传。现在要特别警惕舒适的生活夺志的情况。

9.29。这则谈到一个有智慧的人所具有的有智慧的状态——具有智仁勇。不会为外物所限。有智慧的人为何不会被外物所困?因为他已经明白了,不管外在环境如何,我都有选择如何过自己的生活的权利;有仁德的人为何不忧愁?因为多替他人着想,善待他人,放下我执,这样忧愁自然会减少;勇者不惧,是什么都不害怕,什么都敢干吗?这就曲解了孔子的本意了。真正的勇者,明明知道“拔刀相助”可能很危险,但心中的正义感给了他勇气去行使正义,这才是“勇”的内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感悟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