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山市区漫游——乳山观察系列之二

银滩和乳山是两个世界。本地人住市区,夏季偶尔去银滩逛逛。外地游客银滩住,有事了才跑市区。

夏季看牙医来去过一趟市里。冬季了想到好多年没体检,就索性再跑来一趟。乳山市就好像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小镇子,这么多年来维持的没有太多变化。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止了一般。非常多上了年代的街景,让人觉得逛起来特别有年代感。从前的商店、三线厂式的住宅楼、还有就是八九十年代设计风格的商厦等等。

另外即便是我前后来了两趟,除了气候变换下,人们着装、街边的树木随之有变之外,仿佛什么都没有变化。

夏季的时候,修自行车的打野在路边围个小圈子就帮人修车。如今冬天还是如此,只是如今修车的人少了,就一起和街坊们晒着太阳聊聊天。

夏季的时候,服装店招徕顾客的时候,穿上新衣服大方地在街头转个圈。腊月里顾客出门拎着不少红色的袋子,收获满满。

老城区最热闹的商业街上还是人来人往,不太受到疫情方面的影响。哪里小吃店多年轻人就往哪里去。即便只是上午十点还是一样热闹。

相形之下。服装店的生意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服装市场开门营业的不到一半。再走远一些的小区街边的服装店,关门的就更多。店名的位置甚至交由创建文明的标语盖住,而这里甚至是学校北门。

人民广场北面的振华商厦则似乎不同,停满了车子。停车场上还有大货车直接贩售袜子。停车场边的人行道上,手机贴膜生意的小商贩坐满了一路。大老远望去还以为他们是做零食一类生意的。

北方的商场不论是市里还是银滩,似乎都马蹄形设计,媒体的内环弄上市井一些的餐饮店,而马蹄外侧靠近街区的则弄一些上台面的门店。比如这里,一楼外侧弄点海澜之家或者超市,而里面则是饶有人间气味的麻辣烫。相形之下,传统的水果蔬菜固定集市上,摊位门可罗雀,出摊的已经是少之又少。只有小吃区还是一如既往地热闹。倒是路边的二元店,仍旧挤满了人。

给我的感觉是,产业似乎在经历某种洗牌。服装-菜篮子产业在互联网影响下,受冲击颇深。品牌店、超市、即时可吃的餐饮、还有就是廉价到运费无法和他竞争产业仍旧能够维持。

当然,餐饮肯定面临着互联网的改造。这里送外卖的小哥开的是华丽酷炫的摩托车,除了带规定的头盔之外还带着护膝。这是出于对送单速度极致追求的考虑吗?

让我颇感不解的是,老城区核心的空置率。人民医院对面的四层高楼半年了仍旧空置。不远处也是有大栋的空置楼房。这在浙江简直是不可想象。老式的向阳小区,街边的窗户上贴出了好多售楼的告示。但是网上查了租金却不便宜。老式的小区非顶楼八百还是要,加上中介费仍旧是不小的开支。

夏天我从这里走过的时候,绿树成荫,但是行人却少,安静没人打扰。冬天的时候,也总有暖气。生活也足够方便,想吃什么不远处就有一街的美食。即便旧一些,仍旧是不错的选择。只可惜略微高一些的房价让我这种旅居躺友知难而退了。住在廉价陈旧,但是便利的老城区,终归还是太过一厢情愿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乳山市区漫游——乳山观察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