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09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白话诠释: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可以怎么样。(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它们用什么在路上行驶呢?”

子张问,“今后十世的(礼仪制度)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商依靠和延续夏朝的礼仪,废除和增加的内容,现在是可以知道的;周朝依靠和延续殷商的礼仪,废除和增加的内容,现在也是可以知道的。如果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即便是百世,也是可以知道的。”

孔子说,“不是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却去祭拜它们,那是谄媚;看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却不去做,是没有勇气。”

切己体察:这里的三句话给出了“信、礼、义”等一系列行为规则,这些规则不仅仅是执政者需要关注的,而且是我们普通老百姓需要学习的。

第一句讲了“守信”的重要性。这也是我国当前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重点,即建立信用社会。在全社会要做到“守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

第二句讲了“礼仪”的重要性。无论朝代如何更迭,我们总能够看到一些变化中的不变。“礼”就是这里面的不变。而如果要预测未来就是要从“变易”中寻找到“不易”,然后加以推广。

第三局讲了“道义”的重要性。和《论语·学而》03中的“巧言令色,鲜矣仁”讲的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不要谄媚。除此之外还有“见义勇为”的告诫。这显然和当今社会的见义勇为不同,过去指的是符合道义,现在的“义”似乎应用场景更小了。

文言拾遗:殷因于夏礼--“因”表示的依靠,依赖,引申为沿袭与继承。

其或继周者--“其”是副词,表示将来,也是一种假设,可以翻译为如果。“或”表示有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为政》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