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习感悟

Day10学习感悟

12.2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译文

子张问:“士人要表现出怎样的状态才算是通达了?”孔子说:“你所说的通达是什么呢?”子张回答说:“在诸侯的国家一定有名声,在大夫的封地一定有名声。”孔子说:“这是有名声,不是通达。通达的人,本质正直而喜爱道义,体会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时常想到对别人谦让。这样的人在诸侯的国家一定通达,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通达。有名声的人,表面上要实行仁德而行动上却相反,以仁人自居而毫不迟疑。他们在诸侯的国家一定虚有其名,在大夫的封地也一定虚有其名。”

12.21:樊迟从游于舞雩[yú]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tè]、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è],无攻人之恶,非修慝[tè]与?一朝[zhāo]之忿[fèn],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译文

樊迟跟随孔子在舞雩台下游览,说道:“请问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改正过失,辨别是非?”孔子说:“问得好啊!辛劳在先,享乐在后,这不就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吗?检查自己的错误,不去指责别人的缺点,这不就消除潜在的怨恨了吗?因为一时气愤,而不顾自身和自己的双亲,这不就是迷惑吗?

学习感悟

1外圆内方,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还需要多替别人着想,试着去理解他人,以他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和别人打交道,减少沟通成本,通达绝不是巧言令色,不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和原则,随意的去逢迎别人。

生活中听到最多的就是,恕我直言,我这个人说话比较直接,说话太直接,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哪怕是在和别人提建议的时候呢,也一定要用别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沟通,特别喜欢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有方式有方法。

2“色取仁”就是一个人看起来好像是要做一个仁人,而行为却不一致,内外两张皮表里不一,生活中这类人还真是不少见,

邻居家的儿媳妇就是这样一个人,老公在场的时候,这儿媳妇对婆婆那真是无微不至的照顾,一旦老公不在场,恶语相向,简直不可思议,感觉她真是特别人格分裂,所以男士在选择婚姻对象的时候,可一定要擦亮眼,

也更是提醒我们,在与其它人交往的时候也要擦亮眼,有些人总是善于伪装。

3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想要崇德,就要做到努力在先,所得在后,不要让自己的欲望走在了前面,以免变得贪婪,

记得古典老师做客樊登读书,在讲解《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时,樊登老师两人谈话说到越是想着短时间之内想获得巨大收益,越是容易被割韭菜, 很惭愧,曾经我也是被割过韭菜。

4挑他人的毛病是最容易的事情,每个人都可以说出无数个对他有不满的地方,给自己找到逃避责任的理由。这让我想到了《非暴力沟通》中认知失调,借用《论语》中君子求诸己,任何问题从自身出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