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工作,我工资只有1500

零星写过自己第一份工作的事,这次想写得详细点。

我不是标题党,我第一份工资确实只有1500元,外加200元的饭票。

2000年,我来到深圳,手里的二本文凭压根没什么份量,投了很多简历,都是石沉大海。

所以,找工作这事儿,一直很难,不是现在才难。

后来,我在深圳的一个亲戚,想介绍我去一家港资公司,去之前问我的英文水平如何。

我回复是:“还不错,英语4级,还参加过一个英语学习班。”

那家公司做知识产权法律诉讼,主要客户都在海外,对英文水平有很高要求。

面试那天,老板给了一份5页的英文法律材料,让我现场翻译。

我立马傻眼,那些英文都是法律专业术语,语型冗长的,就算我大概明白什么意思,很难翻译成法律公文。

我草草翻译了一下,老板看后笑了笑说:“这水平差很远啊“,说罢,就把我打发回去了。


回出租房没多久,亲戚打电话过来,把我责怪了一通,意思是,我大学没好好念书,英语这么差,这次面试没过,丢了他们的面子......

我很愧疚,连忙道歉,说辜负了他们的好意。

亲戚又说,那老板还是看他的面子,虽然我英语不咋地,但是愿意再给我个机会,节后(那时正值国庆节)再去面试打字水平,如果每分钟能打60个以上,就收留我做个文员之类的工作。

但是,工资可能没那么高了。

看到有机会,我谢天谢地,但同时也感觉压力山大,因为那时我基本上都不会打字......


当时还剩下不到15天的时间,好在中间有个国庆节。

小长假七天,我日夜宅在出租屋里,以泡面充饥,蓬头垢面的练习“五笔”,也许是压力过大,经常吃完泡面就会呕吐,但一想到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只得擦擦嘴,接着练习。

节后我去测试,成绩是每分钟92个字......

是的,我通过了,只是工资很低,只有1500元,因为老板说了,本来不打算要我的,就是给亲戚个面子。

我呢,总觉得自己理亏,少点就少点,最起码有口饭吃。

进了公司才发现,这小公司哪有什么文员之说,什么都得干,除了行政事务、还要兼着出纳的活,还要出差一起跑业务,而且,仍然要干很多翻译的工作......

以至于我极其怀疑最初的面试,是老板下的一个套,给我一个杀威棒,成本就降下来了......


我在那家公司的半年时间,非常非常的不开心,钱拿的少,活干的多,老板还特别不友善,动不动就骂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觉得工作没有什么含金量,都是一些杂七杂八的事。

我和现在多数的年轻人一样,想走,想做大事,想做有意思的事,但又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于是请教做财务的大姐,她一直还算关照我。

听完我的诉苦,她说:

“没错的,你肯定要走,年轻人不能在这儿给憋死了,但是咱们公司真的一点好处都没有?”

我想了想说,能锻炼英语水平,好像也没其他的了......

于是那位大姐开始和我讨论这家公司的优点,竟然找了十几个。

具体哪些,现在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有两个印象很深。

她说因为这家公司是港资背景,有英仑风格,工作要求很严谨,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信息归类,或者是制度安排,都非常的标准化和流程化。

这作风在当下的中国企业没几家能做的到,你如果能学点皮毛,到哪里都好使。

还有一个优点,是说我们老板个人的。

大姐说,老板脾气不好,那是对我们员工,你观察过他怎么对待客户的吗?

为什么那么多客户都愿意跟着他,你有想过吗?

后来,我观察了,发现老板确实挺厉害,他很会给客户“下套”,不是说他骗客户,而是说他特别会拿捏客户的心理,引导客户深入合作。

当时,听大姐和我一起盘点完优点,我也就放下走的念头,决定把这些优点吸收一些,再考虑走的问题。

我踏踏实实待了一年半,直到老板将公司搬回上海,我才离开第一家公司。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很感谢那位大姐,她没劝我留下,还是让我用另一个视角来看待从事的工作。

视角一转换,很多东西就不一样了。

这么说好像有点鸡汤的味道,但是在那1年半,我精通了五笔,“王旁青头兼五一”我会记一辈子,而且,对当下的写作也有着不可低估的帮助。

我吸收了那家公司的材料管理方法,因为有这个特长,进了平安后,接手一个大项目,因为那个项目实在太复杂,只有我能通过材料整合来进行管理。

我还在老板身上学了好多招术,不仅仅是对销售有帮助,对于待人接物都有借鉴意义。

当然,我不是倡议你低收入,又讲奉献,我当时很傻,也许可能找老板要更高的工资,但是这不是我想表达的重点。

我想说明,所有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苦逼的,都是无聊的,都是苦闷的,这是共性,几乎无人例外。

然而,这是必经之路,既然如此,你埋怨路的泥泞也没啥益处,还不如撒些种子,说不定日后就能开出靓丽的花朵。。

是的,每一步都是算数的,最起码,我的经历是这样告诉我的。

关于第一份工作,你有什么故事?欢迎留言告诉我,良叔小随每天相见。

我还会再坚持168天。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份工作,我工资只有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