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

赫莱瑞恩系列《织锦图》部分

2016-06-23 15:18阅读:643

《织锦图》 赫莱瑞恩系列 翻译链接: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66601b7d0102w7t2.html?vt=4

目录

序 (莫瑞斯‧比‧库克) i

前言 (赫莱瑞恩) v

第一章 生命 p1 p2 p3 p4 p5~6

第二章 人类 P7 P8 P9~10

第三章 起源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18 P19

第四章 人类及思维的力量 25

第五章 人体 37

第六章 自然 49

第七章 科技 59

第八章 天文 65

第九章 人文 71

第十章 生命的战场 87

第十一章 进化的阶梯 91

第十二章 结语 97

网络目前翻译下载:http://pan.baidu.com/s/1kTzi7B5

爱之书网盘总链接:http://pan.baidu.com/s/1hq9x26o

第一章 生命

当我们使用「生命(life)」这个名词,我们的定义和人类的不同。

在地球上,「生命」被用来区分「有生命力」与「无生命力」的物质。

因此,人们认为狗、马、鱼、树、以及草,是「活的」或「有生命的」。

反之,石头、水、空气、和其它基本的物质被认为是「死的」或「没有生命的」。

这狭隘的概念与事实相距甚远。

从人类的指导灵看来,

每一个物质形体都是一个载具,

灵体或灵质,透过这载具来表达自己。

物质界的形体确实是灵质用来展现的工具,

灵质用它来体验自己的存在和行为的结果,并了解自己的真实本质。

所有的形体都是以这样的方式被运用。

因此,没有什么东西是死的。

请仔细想想这句话的含义。

没有什么东西是死的。

比如说,一个人体,即使它的精神或灵魂已脱离了,

它仍然是某些灵质用来表达的载体。

这些透过人类的尸体来体验存在的灵质,是一种非常基本的灵质,

在灵性进化的阶梯上,它们几乎是处于最基层的。

然而,所有的灵性众生都必须从同一个基层开始「学习和进化」的循环,

在灵性升华的阶梯上,渐渐的向上攀升。

让我们更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

因为仔细说明人类尸体内的灵质,可以引导并揭露一些真相,

帮助人们破解他们在生命的灵性层面的迷思。

首先要说明的是:当人体处于人们所谓的「活」的状态里,

有两个个体运用人体作为表达的载具。

其中一个当然是「人类的灵魂」,

灵魂运用肉体作为在地球上表达的载具。

但人类的灵魂(或更确切的说,灵魂投射到地球层面的较低人格)

并不足以维持肉体的功能,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维持「活着」。

比如说,当一个人睡着时,

事实上,灵魂,或远或近的离开了肉体,

在那情况下,灵魂不可能完全的支持与整合肉体所有的功能。

照顾肉体的是另一个个体,它是肉体本身的智力,

这智力是由肉体的各个部位、器官、组织等较小的智力所组合而成的。

肉体本身的整合特性,能够将不同部位、器官、原子所拥有的众多智力,

结合为一个单一的个体。

这结合而成的个体,与灵魂投射的人格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当肉体醒着时,两者都住在其中。)

肉体智力的存在有助于解释一些令人迷惑的事件。

例如,在「瑜伽之龙(*)」这本非常好的书里,作者叙述了一个奇怪的经验。

*瑜伽之龙(AutobiographyofaYogi)的作者:尤迦南达(ParamahansaYogananda)

他在一位德高望重的瑜伽长者临终前去拜访。

那位长者知道自己要脱离肉体的时候到了,

他当然也完全明白那只是一种转化,不用害怕。

然而,作者发现那长者的「肉体」因恐惧而颤抖,害怕自己即将死亡。

作者在他的书虽然里并没有充分解释该现象,

但现在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

恐惧并非源自瑜伽长者的意识人格,而是来自他肉体的基本意识。

因为,即使人格知道死亡没什么好怕的,但肉体的处境却完全不同。

肉体知道肉身的死亡意味着它自己的末日到了,

因为肉体智力所维生的整体,届时将会分解消散,不能继续整合。

然而,肉体智力的整合功能,在灵魂人格离去时,并不会立即终止。

反之,它会留守一段时间试图维持自己的完整,即使肉体已经开始分解了。

当肉体继续分解,肉体智力的「维持系统」会逐渐消失。

然而,肉体智力的灵质在经验中学会了:

存活的价值、存在和继续活着的喜悦。

在努力保持完整性的过程中,肉体的灵质发展了一种重要的「习性」:

想要以一个完整的、有意识的个体存在。

此外,在刚结束的那一生里,

肉体智力因为与一个更进化的个体(灵魂投射的人格)

共享一个物质载具而获益良多,

并且已经瞥见了在更高意识层次体验展现事物的喜悦,

它的品味已提升,

它的渴望已不只是想要成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而是要更好。

这两个基本特性:渴望存在和渴望改善,

是灵质在真正的进化之前必须获得的首要品质。

我们在赫莱瑞恩系列的其它书籍里,

曾说明矿物界的岩石和巨石也有类似上述的目的,

也就是让基层的灵质知道,存在于一个完整的个体里,是什么样的感觉。

然而,岩石和巨石里的灵质,通常未享有与另一个更进化的个体共享载具的利益。

但是天然水晶例外,因为人类已学会把水晶用于装饰,近来则运用于治疗和静心。

几乎所有的天然水晶里,都居住着一个特殊的众生,

其目的在于:教导结晶原子的「高度组织化」灵质,拥有更进化的观点。

我们采用了「高度组织化」这个词,而这需要进一步解释。

首先必须说明物质载具的性质:它的形体、密度、颜色、等等……

总是呈现了居住其中的灵质或个体的特性,无论那个个体的进化程度如何。

这原则也适用于不只一个个体居住在同一个载具里的情况,

因此,载具的性质显示了居住其中的每一个个体的特质。

所有天然水晶都拥有规律且重复的原子架构,同样的排列模式不断重复。

这证明了有高度组织化的灵质居住在里面。

事实上(我们必须试着在这里尽可能的说明清楚),

水晶的基本灵质是高度组织化的,因为它的载具拥有同样的品质。

这使我们联想到那古老的迷题「鸡生蛋、蛋生鸡」:究竟是哪一个先存在?

事实上,结晶的自然过程,就像是把水晶的原子聚集在特定的空间矩阵里。

水晶的基本灵质,仅指那些原子灵质的整合体。

(此处我们并非指后来居住于水晶里的更进化众生)

经由自然结晶的过程,

这些基本灵质聚集成为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

人体也是相同的情况:

经由肉体本身的组织特性,它的基本智力聚合成一个完整的个体。

这里也可以谈谈人类与水晶的另一个相似之处。

我们在先前的书籍里已经解释过,

人类灵魂计划居住在肉体的过程中,

会在母亲的子宫里,塑造自己的身体。

灵魂传送能量帮助塑造重要的器官和系统,

因此,在灵魂层次的任何缺陷或失衡,

都会象征性的反映在身体相应部位的弱点或机能不全。

以这个方式,

灵魂所投射的人格能持续的提醒自己,

此生要修正那些失衡及缺陷。

居住于水晶里的灵性众生也是以同样的方式,

在结晶的过程中,确实的引导水晶成为特定的形状。

他们传送自己的一部分灵质,指挥原子排列成为特定的架构。

更具意义的是,许多水晶是在大地母亲的晶簇(*)里形成的,

这与「人类的胎儿是在母亲的子宫里孕育」非常相似。

*参考地质学:「晶簇vugs」—编者。

揭示这有趣对照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强调,在实相的所有层次里,

一个众生或个体传送能量去准备自己即将居住的载具,

是相当常见的一个过程。

然而,这项探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读者了解:

「生命」更宽广的定义是「每一个物质展现的品质」,

没有任何例外的情况。

现在我们要更详细的检视人类的生命之流,

以及它在回归神性源头的漫长旅程中的诸多探险,

在第二章里,将讨论人类在肉体中自我发现的过程,

以及目前所面临的转折点。

第二章 人类

尽管这本书未来会被不属于此星球人类生命流的众生阅读,

但它的原始读者将会在这群人中。

因此在这章中,我们对目前化身在世的五十亿左右及正在转世的约十亿人类灵魂致辞:

你们是创造偏远角落里,奇妙试验的部分,

一个被计划来确定那称之为人的生命形式,

能否在此环境里,理解、发展并应用爱的能力,来创造文明的绝对基石。

上面使用的话语需要进一步澄清。

当我们使用术语“人类”,我们是指生命流的六十亿灵魂,

它主要是化身在地球的灵长人类物种。

当我们使用术语“人”,我们是指在此或其他数百万星球上,

由性配对而基因复制自身的物理生命形式,他能发展意识、理性思维。

因此当我们说到人类和人,我们是指两个不同的层面。

让我们先看一下人的生命形式。

为了让人类灵魂能化生到地球,

必须有一个现存、再生的适宜生命形式。

除极少数例外,人类生命流的一个灵魂,

进入物质界成为人的唯一方法,是籍由灵长人类物种成年女性的正常生育。

如果后者的生命形式应该灭绝,这样的显现或‘转世’将不再可能。

这似乎是不言自明的,但陈述这些事情以避免以后的术语混淆,尤显重要。

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就像物种的个体成员一样,

经常通过许多阶段而演变:

从生命形式创立(无论通过播种、杂交或早期形式的自然突变),

然后扩展与改进,随着发展在大小和数量上不断增加,最后在数目及活力上衰退。

灵长人类的生命形式数千万年来被精心培育及照料,

迄今为止,它已为地球必须很快展现更高频率的新变迁做好准备。

但是,并非所有的灵长人类物种,都为这转变作好准备。

然而,据判断已存在足够的个体,能应付增加的能量,

来保证灵长人类物种将存活并继续。

地球上的各种动荡将伴随此变迁,

而这些动荡通常会确保不能承受更高振动的个人将灭绝,

只留下更进化的身体来形成生命形式的核心,供未来人类灵魂团使用。

我们以非常客观实际与超然的方式,

谈论地球上人的生命形式,即将经历的净化,而我们这样做有一个理由。

目的是让读者用人类生命流守护者的视野,来感知这些事情。

对他们来说,准备、操作及(需要时)净化人类(人类灵魂)所使用的生命形式,

仅仅是例行的考虑。

他们的目标是人类生命流(人类灵魂团)的总体进步,

而不认为物质层面的个人肉身殒命,具有任何重大意义。

诚然,普遍被接受的是:当任何特定人类灵魂的肉体死亡时,

死亡的过程应当被用来帮助灵魂的进步,不管是清除业障或是学习课程。

然而,这些选择会留给那个灵魂的个人指导灵。

生命流的守护者则不在此层面参与。

事实上,守护者(在我们的书,《绿野仙踪》里被称作以罗欣)

往往将整个人类生命流当作一个单元,其进展由他们照顾。

他们看到该单元为了‘人’阶段的自我学习,

临时分裂了自己,其结果是他们不会像我们一样,

为在此过程中失去个别灵魂的风险而悲哀。

这与人们看待个别细胞从人体脱落时的态度颇为相象,

该过程无时不有。

你不会为此悲伤,因为对你而言身体的完整与继续才是重点。

再或者它可比作一窝蜜蜂,它们像是许多细胞,

籍此,单一的动物灵魂以零碎的方式显现。

因为在这众多显现背后,只有一个灵体存在,

单个蜜蜂的死亡只是次重要了。

相形之下,我们也是人类灵魂,

而我们仍属于人类生命流,我们感到必须发挥我们的全部能量,

去拯救团体的所有成员--每个有危险可能脱离生命流的灵魂。

有数十亿灵魂正面对那样的风险。

我们痛惜我们的话语、我们的热情及我们的爱,

仅感动了如此之少的濒危之人。

但我们在此层面仅被允许透过投胎的灵魂给予帮助。

我们不能为你以肉体显现,

也不能把我们的思想强加于对更高启示封闭之人。

我们唯一的希望是,

与那保持对存在之永恒真理开放的投胎灵魂合作,

因唯有此法,我们才能触及在地球上的其他弟兄。

第三章 起源

起源似乎述之不尽。

关于此星球物质人类的‘起源’,

过去几十年来因各种来自灵媒的讯息,已经发生许多混乱。

混乱出现,是因为一些消息来源把地球上最初问世的人之生命形式当作起源,

而其他的,却追溯生命流的历史渊源。

论及物质生命形式,真正的起点都颇有争议,

由于早期载具的形状、本质、振动与当今的灵长人类物种有很大不同。

但当一些消息来源探讨生命流的过去展现时,

情况更加混乱,因为这牵涉到如此多的不同生命形式。

我们希望在这章中,澄清某些「人的起源」---你的起源相关事项的难点。

在你们的神圣著作里,已经说过“从未有过无人之时”。

此概念表述了关于人类的一个终极真理,

因为它陈述了我们一直称之为人类生命流的灵魂团,

一直存在(并且暗示,将永恒存在)。

然而,该生命流不总是以它目前使用的生命形式展现。

像所有生命流一样,它必须以渐进的方式体验物质层面,

在进入其‘人’相之前,先拥有矿物、植物及动物界的经历。

每一个阶段,都像是进入物质展现的个别探险,

而当每一个冒险结束,构成生命流的灵质从主动、

物质的展现撤回,进入被动、非展现的状态。

尽管如此,它仍保留其完整及本质。

虽然为展现之目的而分裂的各个部分,都被拉回到一起,

进入被动阶段的单一‘熔炉’,该流作为一个整体,仍维持着与其它流群的分离。

为说明生命流与生命形式的区别,

我们将描述人类所属生命流的早期阶段,

并邀请读者来分享在各个危机与变革时期,

由人类指导灵作出的主要决策。

首先想象一个最美丽、色彩斑斓绝伦的单个巨大灵体,

一个涵藏着最奇妙的「成长可能」与「灵性‘绽放’」的存在。

但它们仅仅是可能性。

然而,正如该存在没有意识到这些潜能,甚至也没有自我意识。

无清醒的理性,无认知能力在该彩虹生物的灵质内发现。

它可以被看成是‘沉睡的巨人’,在它完全醒来,

意识到内在的所有潜能之前,需要在许多层面经历众多体验。

在莱德韦特版塔罗牌里,

愚者的图片可用来代表该伟大存在的纯真与无阅历,

而它正准备从纯精神的悬崖峭壁上踩空下坠,

并不顾一切的大胆冒险,进入物质界,

也只有物质界才能唤醒那仍沉睡的诸多面向。

那些面向是什么呢?

本质上,它们反映了人所了解的思想、情感及身体/意志层面的意识与经验。

那伟大灵性生命的思维面向是未分化和浑沌的潜在模式。

它不能像你一样推理,也不能识别语言、符号或任何种类的含义。

它尚未意识到自己的‘自我’,它从更大的灵质之海诞生,

却没有真正感受到与大海的分离及不同。那海有时被称为‘上主的身体’。

莱德韦特版塔罗牌---愚者

那伟大灵性生命的情感面向就像一个潜在情怀的旋转万花筒---

爱、恨、同情、贪婪、嫉妒及其余种种。

但它们全都纠结而散乱,

使该生命不能从诸多情感中展现出任何一种单一的情绪来。

物质层面的经验对于该伟大生命,仍停留在未品尝及无知的状态,

因为迄今为止它仍是纯粹的灵质,并没有一点儿物质形态的经验。

然而,它确实有,在一个相当不连贯与混乱的状态里,

可以被称为‘想要进入’,即一个想要进入物质轮回的愿望。

它知晓,只有那经验能将内在潜藏的庄严华丽带至繁花盛开。

现在,停下一会儿。

认真想想这刚从天父的‘子宫’释出的伟大生命的样子。

你是否觉得很熟悉?这是不是人类新生婴儿的完美模样?

婴儿尚未发育、没有理性、觉知的思维;

它的情感是混乱及困惑的;虽然它有身体,

其新意识没有在物质载具里的清晰回忆(尽管事实是灵魂有过许多这样的经验)

在被给予的身体里它感到很奇怪,这是一个以任何方式它都难以控制的身体。

这儿,我们提到了一个重要的真理:

任何个人,从婴儿经儿童到成人的发展,

恰好与我们描述的那伟大生命的成长相似。

此外,回溯每个灵魂在地球及其它星球上的多重经历,

就能从其学习的各个层级看出同等的进展。

这是神秘真理的范例:所有的东西都反映着全部的其它事物。

有时也表述为:‘上行下效’。

因此,你们中的任何人,

要大致了解人类生命流所经过的步骤,是件容易的事情:

只要想想你自己经历过的学习与发育过程。

最初,理所当然,那终将变成现代人类的伟大生命,

得了解什么是「存在」,并要有继续‘存在’的心愿。

这原始课程通常在矿物阶段学到,例如一座山脉或类似的地质构造。

矿物的稳定与完整渗入居于其中的灵体,因此该生命学到什么是存在。

但群山及其它地质结构都受天气摆布。

慢慢的,它们损耗,被时光之手雕塑,

其矿物精华渐渐冲刷消逝,与江河湖海融为一体。

这[本质的丧失]唤醒了继续存在的欲望。

面对侵蚀的改变,内在的灵体努力去保持其完整、统一和全部。

现在,仔细想想人类的婴儿。

它也必须在意识和理性的层面学习「存在」,

并且想要继续存在。

这渴望的长养是籍由允许通过新的物质身体集中注意力,

而接着被剥夺那专注。

当它清醒时,它以新的双眸观望,用新的耳朵聆听。

但接着睡意来袭。一天四、五、六次,这新生婴儿落入无意识状态,

只在短暂睡眠之后再重返,因身体对食物的需要而被强行召回。

重复的意识间隔教导该新生儿的意识「存在」是什么;

觉知的丧失如同逐渐流逝的群山,鼓励那生命持续依附的愿望,

继续以一个完整个体存在。

那紧抓住新发现的意识的努力,在幼儿发育阶段的后期能被见到。

几乎没有例外,年幼儿童为必要的上床睡觉而抗争。

他只是在重演现已学得很好的戏码:为保持「专注与意识的完整」而战斗。

他不必要的害怕睡觉,认为它会偷走他宝贵、完整的存在性。

在伟大生命经历了矿物载具的呈现之后,它撤回到被动状态。

它仍保留为一个单一个体,但在静休期间,

大部分刚刚结束的经验被允许整合与平衡。

接着来临的机会,是物质显现提供的,

要生命流学习的第二个基本课程:学会操纵物质身体。

必须了解的是,这一课程不能在矿物阶段学到,因为从物理角度来看,

山、岩石或悬崖之改变形象只受外力作用,并没有被自己的意志驾驭。

因此,于第二阶段的学习中,在植物界,

该伟大生命的灵质居住于一个或多个生命体内,

那儿,尽管缓慢,载具确实回应常住灵体的意愿。

诚然,并不需要掌握很大的灵活性。

树、灌木或植物保持根植于一处,

因此栖息其内的灵体不必决定何时及向什么方向移动。

但它却必须决定枝条或嫩芽的布局,鲜花及果实的位置,以及,

在遗传范围以内,它自身的笼统大小和形状。

这些看似基本的决定,但对树或植物来说,

第一次执掌某种形体,它们是宏大的任务。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错误的决定并不意味着那形体会死亡或损耗。

但某些是致命的:例如一棵不能长得与其周之物等高的树,可能死于缺乏阳光。

这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但我们认为从上述讨论中,大致的原则将会明确。

现在返回到人类婴儿。

上至约三岁幼童的最早期任务之一,是学习支配物质身体。

双眼通常从一开始就能控制,尽管有一个缓慢的反应时间,

因为新生儿的眼睛是由灵魂操纵。

人会记得那古老的谚语:眼睛是心灵之窗。

然而,就控制而言,

新身体的其他部分必须一步一步的学习。

转头、手抓、腿爬、站立及最后的行走。

但所有这掌控,

显示了小家伙在意识上的不懈努力。

看看宝贝奋力将东西从一只手送给另一只手。

成人能比那更全神贯注吗!

幼儿在早年一课接一课的学习,

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与使用其身体相关。

他学会自己吃饭,操纵发音器官说话,

及最后,大部分母亲视之为终极成就的控制大小便。

然而在这期间,

小家伙通常仍没能获得控制情绪的重大突破。

他已学会宣泄情绪,

是的,但却未能使之屈从于他的意志。

愤怒、恐惧、爱、嫉妒、敌对,

全部这些都抛出并尝试,

但很少幼儿能在该领域取得任何程度的统制。

让我们查看生命流之伟大生命,

并思量它怎样面对这第三个主要课程。

植物阶段之后,紧接着是休止期,

该存在再次进入物质展现,

这次它采用某种动物身体。

这里我们有极其广泛的选择,

即使熟悉地球上大量多元动物形式的人,

也无法想象更为宽广的选择。

当然,每种动物形式都提供自身的系列课程。

然而,除了少数例外,

所有动物形式都意于应允与情绪控制或精炼相关的某些学习。

例如,家驯狗,被置于同人类接触,

予其克制的榜样,

使它可能在之后的轮回里,

试图摹仿人类的情感控制。

家驯猫也在学习情绪的精粹及净化。

虽然它依赖人类照料与饲养,

猫学会喜爱人类生命流,

它必须学习将这爱延伸给所有其它动物。

猫科形式是一种肉食动物,

并且与生俱来,它已封锁其猎物的恐惧振动,

那恐惧试图浸染猫的频道。

这对其猎物绝望的封锁,使猫无情,

而正是这绝缘的铁石心肠,

通过猫与人的接触而被软化。

在《绿野仙踪》里,

我们解释过海里的鱼仅仅处在显现它们情绪天性的起始阶段。

水真实的吸收了地球人类的情绪波动并且与之共振,

籍浸没于活泼的水中,

它(鱼)们与情绪开始亲密接触,

展现为多种鱼类的生命流,

其潜在的情感天性开始被牵引而出。

正是鱼的冷血,

揭示了它们仅仅在情感学习的初始阶段。

同样真理也适于所有冷血物种:

蛇、两栖类、甲壳类、等等。

血液是载体,且恰恰是情感的居所。

如果它是冷的,就如鱼类,

其情感天性是不成熟的。

相反,如果它是热的,

就象大多数的鸟类及所有的哺乳动物,

包括人类,那么情感已经显现,

而基本任务是精炼、净化或控制它们。

要了解,伟大的灵性生命~也就是构成当今人类的生命流,

不会只在植物及动物类别中展现一次。

尽管矿物阶段在给予的地质构造中,

通常是一个单一的经验

(这通常足以培养珍惜存在及渴望继续存在的态度),

一个如同我们正在讨论的灵体,

在继续更高展现之前,

通常会希望体验动植物中许多物种的精微差别。

在植物阶段,

灵体可以先使用简单的草作为载体,

尤其因为它现在必须习惯于自身分裂的过程,

以便进入更为复杂的展现层面。

我们希望更完全的解释分裂的概念。

应当了解伟大生命用矿物构造作为其载具时,

鲜少需要分裂或细分。

山脉是完整连接在一起,

或断崖将许多悬崖合成一体。

不同岩层之间会有某些差别,

例如岩石所含有的矿脉,

而理所当然这基本的差别,

构成了可接受的第一次分裂体验,

即无需划分为独立的个体而住入形体。

然而,当伟大生命进入植物阶段,

它需要学习更完全程度的分裂,

因为个体植物通常是分离的,没有连接在一起。

诚然,这样的分离有许多程度。

就分裂的需求而言,最温和的方式之一,

是在草的不同物种里发现的。

草的生长如不可分割之纠缠交错的根、茎及叶片。

任何人要从草坪的草皮上抖掉泥土,

就会知道个体植物是怎样的纠结在一起。

此外,某些物种通过到处长根而散播,

而这些更接近成为单一个体。

那伟大生命希望第一次进入植物界,

将首先尝试一种或更多的草种,

简单学习怎样‘让自己去’成为碎片。

只有学会以此方式分散自己之后,

它才能处置更复杂的植物形式如树或个体植物,

去学习它们能教导的各种控制课程。

已经解释过这点,

或许应该清楚,在它经历的每个学习阶段,

为什么伟大生命会选择在一系列的形体里有许多的冒险。

现在,约有三十五种伟大生命(生命流)正在这星球

的动物物种里经历展现,

不包括伟大的人类生命。

这些生命的每一种,目前正占领着数千个不同的种类。

某些生命是在早期阶段,并参与昆虫、鱼类、两栖类及其它冷血的形式。

其他的比较先进,并通过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变换,正在学习慈悲

(例如,一个生命流里的一个分裂个体可以轮流生活在狮子的身体,

及狮子的猎物小鹿的物种之间)。

通常,最先进的生命流,或进化流的最先进部分,将被允许化身为家驯宠物,

希望与更先进生命(人类)的接触,

将教导它进一步去精炼及控制其情绪。

当然,这样的解释已被大加简化。情形是复杂到不计其数,

需要指导每一生命流的伟大灵体,

及负责生命流内每个(个体)片段的较小灵体,作出无尽决定。

为确保读者在这事件中,不迷失其观点,

我们将提醒:你是人类生命流的一个片断,

并且,该生命流自愿允许被分离,而产生六十亿灵魂碎片。

此外,有一些‘伟大灵体’负责引导整体人类生命流,

而较小的众生则引导每一个及所有的灵魂碎片;

为了当前‘人’的阶段,生命流分散自身。

在这些较小的众生之中是人类的守护(亦称为守护天使),

以及每个灵魂的导师及协助者。

几页之前我们开始解释伟大生命(生命流)怎样面对情绪控制的课程。

现在让我们回到幼儿,并提醒读者,

年幼孩童学习驾驭其狂野情感冲动是多么的困难。

欢笑、泪水、忿怒及惊恐,一个接着一个,

像混乱的情绪万花筒贯穿典型的一天,

严重考验许多母亲的耐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