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9】【阅读教练·深度访谈实习复盘】

深度访谈复盘

在访谈的前一天晚上,大概花了一个小时左右,做了一份PPT。

做PPT的目的,一方面是想着学员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要一直盯着我的脸看有点尴尬,另一方面是通过这份PPT让学员的精力集中在当前的问题上。

结果,在真正进行视频对话的时候,由于操作问题,学员其实全程没看到PPT……两个人就对着飞书那个界面干聊……尽管我问学员能不能看到,结果她可能是一开始看到我转换了屏幕共享,就说看到,但之后没看到PPT也没反应过来……也没敢提出疑问?

还好PPT以后还能用……

幸而在整个过程中问答倒是还算顺利,只是回看视频录像的时候我无法直视了,十分尴尬。

然后就是,学员使用的是手机,而且通过外放来进行对话,导致一直有返音,在录制的过程中倒是不算太影响,但是在后期回听的时候感觉干扰非常大。可能以后还是建议学生使用耳机更好一些。

个人的声音控制可能有点偏小,导致有比较多的气泡音,不知道会不会导致对方的不适。而且今天好像是脸上落了什么似的,好几次有挠脸的动作,希望不会太碍眼。

沟通过程相对流畅。但虽然流畅,信息的挖掘总觉得还是欠了那么一两口气。这点在后续制作方案和选书的过程中凸显得特别厉害。

很多问题都是得到了一次回答后就没有去进行适度的深挖,或者是急于去解答学员的问题,时不时甚至会有打断学员、抢话的感觉,结果就使得学员没有机会进行进一步表达……这就导致很难抓到非常明确的需求,甚至连可以填写进学员信息表的答案都不太明确,几乎都是“我认为是这样”而不是“学员就是这么说的”,这可以说是比较严峻的一个问题了。

这样的结果导致我在选书的过程中感觉特别困难,因为我发现都是“我认为”而不是“学员要”的素材,选出来的书完全没有那种“这个一定对了”的感觉,只有“我认为应该还不错”。还好,毕竟只进行一周的读书训练,通过学员的表达,找个五六本书,再跟学员商量一下,应该是还能勉强过关。如果是按10周的量级来算,估计光选书我就得选好些天,而且说不定还需要跟学员多聊个两三次,才不至于越跑越偏。

这里我也发现了一个问题。

首先,虽说一次完整优秀的深度访谈确实足以让我们为学生定出一份不错的书单(比如Neinei就给我定出了一份我非常有阅读欲望的书单),但其实这个难度其实相当的大。一方面,我们教练的阅读面必须足够广,也必须足够深,才能碰见任何学员都能找到明确的书单;另一方面,虽说在阅读训练里面,书籍只是途径,阅读技能才是目的,但在学员的整个生涯里面,书籍这个途径本身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小目的,因此我觉得最初选书也是绝不能马虎的。那么,在这两者的前提下,我们面临的大问题就是:时间问题。

目前我们兼职状态,只辅导一名学员,制定3~5本书,可能花个一两天能完成一次计划制定。那么到以后,即使是全职,但是同时辅导好几位学员,每次制定20本书,而且每位学员进度不一样的时候,我们的选书费时问题就会非常严重。

不过想到这里我也有一个可行的方法,那就是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书库。分门别类,随时能抽出来。当然,这也跟我们作为教练,必须不断广泛阅读这个基础中的基础有极大的关联。

而最终我希望达到的目标就是,能如钱钟书先生一般,别人要想开书单,立马就能写个四十本还带详细信息的那种状态~!

继续往下复盘。

在与学员深度访谈的过程中,一开始我是考虑进行即时记录的,但后来想了下,我想要保持一个关注、倾听的状态,加上我们原来就是有录制过程的,所以我没有马上进行打字记录。而且一开始以为PPT有投上去,这个时候记录总觉得会让自己和学员分心到那些跳动的光标和文字上。

但其实当我完成访谈后觉得这个取舍也算是有得有失。得,是学员在关注下确实会有挺多反馈的,失,则是很难快速抓到重点,还必须在后期进行回听和总结。那么如何取舍的话,其实见仁见智了。

还有就是,如果一定要在访谈过程中进行记录,我觉得最好学学五笔,看起来更专业(这就去学)。用拼音打字,打错了或者选字的时候,感觉还挺影响心流的。

仔细看过录像之后,发现投屏的时候除了投上去的内容,其他内容不会显示在共享的屏幕上,以后可以考虑在“后台”进行记录,至少不会影响学员的专注。

在完成测速之后,分享自己的经历过程略有点生硬,也有点没有明确目的却产生了行为的感觉。

整个访谈过程总有一种虽然感觉流畅,但前后内容有点割裂的感觉。学员的表达氛围没有被成功建立起来,使得学员的注意力被迫跟着我的思路走,效果其实颇不理想。一定要寻根究底的话,其实我的破冰和首次约谈都一起要背锅。毕竟并不是学员不可以,是我对学员的了解不够,导致我的内心没有产生“学员是OK的”这个信念,同时又一直掐着学员表达的“咽喉”,一直在以“教”的方式在进行整个约谈,并没有取得应有的平衡。

希望在接下来的方案解读和后续训练中,多加注意以上这些问题。

同时我也在考虑,如果想要补救以上这些问题,我认为多少要留一点时间和学员多聊几句,放松自然的那种,而不是任务式的,可能会让我更好地去理解学员的状态,从而有信心给对方足够的表达空间;但是这个时间太长了,是否会使得首次服务流程,或者导致教练关系的建立过程本身受到一定的影响呢?

也许最好的解决方法,还是要把最早的几个部分做好,就不必烦恼如何补救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129】【阅读教练·深度访谈实习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