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奇技淫巧”

古人将工艺和技术,称为“技巧”。“奇技淫巧” 指过度新奇而无大用的技艺和作品。而中国古代就有了很多新奇发明或小物件。


在大多数人印象里,我国传统文化里面缺乏对科技的重视,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很多人或许不太清楚。


古代重政轻技、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也影响深远,但这并不代表古代的技术落后。下面就来看看古人技艺的高超之作吧。


1. 隐几


外形酷似现在的长板凳,用处却比现在的长板凳要多一个,除了可以休憩时坐一下,它还能拿来躺一躺,图中的人就是将腿搭在上面做放松腿部来用,看上去好不惬意。


2.墨镜


据历史记载中国宋朝就有水晶镜片了,宋人赵希皓所撰《洞天清录》记:“老人目昏,不辩细字,张此物于双目,字明大加倍。”。明张靖《方州杂录》说:“所得宣妙赐物,如钱大者,形云母,而质甚薄,以金镶轮,纽之合则为一,歧则为二,老人目皆不辩细书,张此物于双目,字大加倍”。可以看到对面商铺里是在买眼镜,店主似乎是在试戴,还是一种“墨镜”。


3. 躺椅


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已经有了十分舒适的躺椅,且可以折叠,携带方便。


4.香饮子


饮子何物?顾名思义,饮子就是饮料。时人又称之为“汤”或“汤饮”,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饮料,多用草药、香料、天然花果加工成的饮料,口味甜美。当时的饮品品类不比现在的饮品店少,《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记载的饮子就有“砂糖冰雪冷元子、生淹水木瓜、药木瓜、砂糖绿豆甘草冰雪凉水”。

图上就是清明上河图中,街上卖饮料的小商贩的小推车。


5. 小炭炉


清代姚文翰仿宋人《茗园赌市图》(局部),但这是在仿宋人的画,图上妇女的手中拎着一件物什,看上去用来加热茶水的小炭炉,非常精致小巧,而且十分方便携带。


6.人字拖


拖鞋:这一幅是宋代《五百罗汉图》的一个局部图,这里有一双拖鞋,而且还是“人字拖”哦。图上就是一位南宋的男士在干活,身边就放着这样一双蓝色的人字拖。


7. 学步车


明代的《童戏图》,图中的那只小推车,就是古代的幼儿学步车吧?看上去与今天的儿童学步车已经非常相近了,儿童可以推着车子做依靠,和现在的一些学步车酷似,可见古人的智慧。


8. 枕凳


也许大家在现在已经不常见了,但在古代既可当作枕头之用,也可以是中医请患者将手腕搭在凳上,按听脉象之用。凳面板微凹,长不及尺,高三寸许,可以作枕。凳上常备特制棉垫,用带和四足系牢。

 

9. 罗盘


在山西繁峙岩山寺金代壁画中,有一个算命先生,我们可以发现他的腰间佩带着一个罗盘。这也是罗盘至迟产生于宋代的一个确证。


10. 熨斗


从唐代张萱的《捣练图》,我们可以看到图上的妇女手中拿着一个类似于长勺的东西,而且里面燃着红红的炭,平放在一件衣服上做熨斗用,不过造型跟今天的熨斗有点不一样。其实与今天熨斗的原理是异曲同工的,只是危险系数比较高,一不小心就把衣服烫“煳”了。唐诗《捣衣曲》:“重烧熨斗帖两头,与郎裁作迎寒裘。”说的就是用熨斗烫衣服。


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重综合,重实用。一般能直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并且在生活中应用自如,却很少能用逻辑方法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整理,作出理论概括和分析。我们在叹服古人的智慧同时,也应该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重视实验技术,探索事物发展规律。如此才能摆脱对科学研究片面性的问题。


那么小伙伴们看了有何所思所想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人的“奇技淫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