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网攻】 第(25)节 -- 帧中继(多对一)

系列文章目录

目录

系列文章目录

文章目录

前言

一、帧中继是什么?

二、实验

1.引入

实验目标理解帧中继在广域网中的原理及功能;

实验背景

技术原理

实验步骤

实验设备

实验拓扑图​编辑

实验配置

实验验证


文章目录

  • 【学网攻】 第(1)节 -- 认识网络
  • 【学网攻】 第(2)节 -- 交换机认识及使用
  • 【学网攻】 第(3)节 -- 交换机配置聚合端口
  • 【学网攻】 第(4)节 -- 交换机划分Vlan
  • 【学网攻】 第(5)节 -- Cisco VTP的使用​​​​​​
  • 【学网攻】 第(6)节 -- 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
  • 【学网攻】 第(7)节 -- 生成树配置
  • 【学网攻】 第(8)节 -- 端口安全
  • 【学网攻】 第(9)节 -- 路由器使用以及原理
  • 【学网攻】 第(10)节 -- 路由器单臂路由配置
  • 【学网攻】 第(11)节 -- 静态路由及默认路由
  • 【学网攻】 第(12)节 -- 动态路由(RIP)
  • 【学网攻】 第(13)节 -- 动态路由(OSPF)
  • 【学网攻】 第(14)节 -- 动态路由(EIGRP)
  • 【学网攻】 第(15)节 -- 标准ACL访问控制列表
  • 【学网攻】 第(16)节 -- 扩展ACL访问控制列表
  • 【学网攻】 第(17)节 -- 命名ACL访问控制列表
  • 【学网攻】 第(18)节 -- 网络地址转换静态NAT
  • 【学网攻】 第(19)节 -- 网络地址转换动态NAT
  • 【学网攻】 第(20)节 -- 网络端口地址转换NAPT配置
  • 【学网攻】 第(21)节 -- DHCP配置
  • 【学网攻】 第(22)节 -- DHCP中继配置
  • 【学网攻】 第(23)节 -- PPP协议
  • 【学网攻】 第(24)节 -- 帧中继(点对点)


前言

网络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让信息和资源得以自由流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工作、娱乐,甚至是社交。因此,学习网络知识和技能已经成为了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

本课程博主将带领读者深入了解网络的基本原理、结构和运作方式,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网络的全面理解。我们将介绍网络的发展历程、网络的分类和组成、网络的安全和隐私保护等内容,帮助读者掌握网络知识,提高网络素养。

通过学习本篇博客,读者将能够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拓展人际关系,甚至是保护自己的网络安全。网络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希望本课程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驾驭网络,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和乐趣。


一、帧中继是什么?

帧中继(frame relay)是于1992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公用数据网通讯协议,1994年开始获得迅速发展。帧中继是一种有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它可以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应用中快速而低廉的传输数字信息。它可以使用于语音、数据通信,既可用于局域网(LAN)也可用于广域网(WAN)的通信。每个帧中继用户将得到一个接到帧中继节点的专线。帧中继网络对于端用户来说,它通过一条经常改变且对用户不可见的信道来处理和其他用户间的数据传输。

二、实验

1.引入

实验目标
理解帧中继在广域网中的原理及功能;

掌握帧中继的配置方法;

实验背景

你是某区域的网络管理员,现在有三个公司要合作,三个公司购买了你们的帧中继服务器,请配置好帧中继让三个公司可以通信和传输内容

R1代表河南新乡总公司、PC2代表河南郑州分公司、PC3代表河南南阳分公司。

技术原理

帧中继(frame relay)是于1992年兴起的一种新的公用数据网通讯协议,1994年开始获得迅速发展。帧中继是一种有效的数据传输技术,它可以在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应用中快速而低廉的传输数字信息。它可以使用于语音、数据通信,既可用于局域网(LAN)也可用于广域网(WAN)的通信。每个帧中继用户将得到一个接到帧中继节点的专线。帧中继网络对于端用户来说,它通过一条经常改变且对用户不可见的信道来处理和其他用户间的数据传输。

主要特点:用户信息以帧(frame)为单位进行传送,网络在传送过程中对帧结构、传送差错等情况进行检查,对出错帧直接予以丢弃,同时,通过对帧中地址段DLCI的识别,实现用户信息的统计复用。

帧中继是一种数据包交换通信网络,一般用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中的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永久虚拟电路PVC是用在物理网络交换式虚拟电路(SVCs)上构成端到端逻辑链接的,类似于在公共电话交换网中的电路交换,也是帧中继描述中的一部分,只是现在已经很少在实际中使用。另外,帧中继最初是为紧凑格式版的X.25协议而设计的。

数据链路连接标识符DLCI是用来标识各端点的一个具有局部意义的数值。多个PVC可以连接到同一个物理终端,PVC一般都指定承诺信息速率CIR和额外信息率EIR。

帧中继被设计为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现有的物理资源,由于绝大多数的客户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利用数据服务,因此允许可以给电信营运商的客户提供超过供应的数据服务。正由于电信营运商过多的预定了带宽,所以导致了帧中继在某些市场中获得了坏的名声。

电信公司一直在对外出售帧中继服务给那些在寻找比专线更低廉的客户,根据政府和电信公司的政策,它被用于各种不同的应用领域。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1)三家公司与云服务之间通过V.35电缆串口连接,DCE端连接在R2上,配置其时钟频率64000。

(2)配置路由器接口IP地址。

(3)验证主机之间的互通性。

实验设备

Cloud 1台; Router-PT 3台;交叉线;DCE串口线

实验拓扑图
【学网攻】 第(25)节 -- 帧中继(多对一)_第1张图片
实验配置

R1(新乡),R2(郑州),R3(南阳)基础配置

R1: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 R1
R1(config)#int s1/0
R1(config-if)#clock r 64000
R1(config-if)#no shut

R2: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 R2
R2(config)#int s1/0
R2(config-if)#clock r 64000
R2(config-if)#no shut

R3:
Router>en
Router#conf t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
Router(config)#h R2
R2(config)#int s1/0
R2(config-if)#clock r 64000
R2(config-if)#no shut

R1(新乡),R2(郑州),R3(南阳),Cloud帧中继配置

R1:
R1(config)#int s1/0
R1(config-if)#en f
R1(config-if)#fr l c
R1(config-if)#exit
R1(config)#int s1/0.1 m
R1(config-subif)#ip add 10.0.1.1 255.255.255.0
R1(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2
R1(config-subif)#frame-relay interface-dlci 103

R2:
R2(config)#int s1/0
R2(config-if)#en f
R2(config-if)#fr l c
R2(config-if)#ip add 10.0.1.2 255.255.255.0
R2(config-if)#fr map ip 10.0.1.1 201 broadcast 

R3:
R3(config)#int s1/0
R3(config-if)#en f
R3(config-if)#fr l c
R3(config-if)#ip add 10.0.1.3 255.255.255.0
R3(config-if)#fr map ip 10.0.1.1 301 br

Cloud配置

R1:

【学网攻】 第(25)节 -- 帧中继(多对一)_第2张图片

R2:

【学网攻】 第(25)节 -- 帧中继(多对一)_第3张图片

R3:

【学网攻】 第(25)节 -- 帧中继(多对一)_第4张图片

帧中继配置

【学网攻】 第(25)节 -- 帧中继(多对一)_第5张图片

实验验证

R1(新乡) Ping R2(郑州)

【学网攻】 第(25)节 -- 帧中继(多对一)_第6张图片

R1(新乡) Ping R3(南阳)

【学网攻】 第(25)节 -- 帧中继(多对一)_第7张图片

R1(新乡) Ping R2(郑州)
R1(新乡) Ping R3(南阳)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攻击,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