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4


读完本文约需5分钟


以下为《非理性的人》(上)音视频演讲实录的部分内容,成为非凡精读VIP即可获得全部内容。


书友,你好,欢迎来到非凡精读馆,我是讲读人徐英瑾,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的这本书题目叫《非理性的人》,它的作者是威廉·巴雷特。


理性主义在我们今天的社会当中,已经弥漫到任何一个地方了。我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是公司里面的一个项目经理,要向董事长要汇报一个新的投资项目。董事长问你,为什么你觉得这个投资能赚钱?你说,我写了一个报告,我已经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市场风险了,但我认为风险是可控的。董事长说那我们看一看,表决一下。然后大家看你做的演示文稿,展示里面所给出的盈利方案是不是有道理,这就是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


难道不应该这么做吗?难道除了这种做法以外,还有别的做法吗?如果你这样想,就说明你已经彻彻底底被理性化了。


其实人类在地球上诞生的大多数时间内,都不是这么处理问题的。比如打仗,非理性主义的做法是什么呢?占卜。拿一个乌龟壳,火一烧,看这乌龟壳怎么裂,然后请一个巫师来解释,他怎么说你就怎么听,就是这种做法。


这不仅是中国的做法,西方古人也这么做,所以和巫术直接相关的音乐和诗歌,是在我们的决策活动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的。但是理性之光是怎么照耀人类,转折点是怎么产生的呢?最早的一个转折点就是从古希腊文明里面出现的——大家要用一种知识的态度、论证的态度、讲道理的态度,来看待我们的判断是不是有道理。那么实际上,希腊人也是从蒙昧阶段走过来的,所以巴雷特也提到了,在希腊人走向知识的态度之前,它有一个漫长的转变过程。


比如古希腊哲学,它不是一开始就写成哲学论文的样子,像早期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巴门尼德,他们都是用一种诗歌的方式来进行哲学写作,苏格拉底是述而不作,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早期的作品也都是充满文学意味的对话体。但是在柏拉图的中晚期,尤其是晚期,他的风格发生了变化,比如他的《巴门尼德篇》虽然是对话体,但这个对话体的文学性变得非常差,相反大段的论证充满了整个文本,可以把它看成是论文体了。等到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开始写哲学的时候,论文体就成为了西方哲学著述的一个主要方式。


文体的变化很重要吗?非常重要。论文体和对话体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论文体是一种冷酷的第三人称语言,来描述他所看到的世界,这里面没有作者的喜怒哀乐,是怎么回事就怎么回事,就像一份电器说明书一样。甚至一些哲学家,比如柏拉图,他对于理性在人的灵魂中所占据的地位也进行了反思,这方面大家可以参考我在非凡精读馆上讲的另外一本书——柏拉图的《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一部分叫理性,理性在古希腊文里面叫努斯;一部分叫激情;另外一部分叫欲望。理性就像双马马车的一个驭手,也就是驾驶马车的人,他驾驭两匹马所拉的马车。


开通非凡精读VIP解锁全部内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