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1从“无知者无畏”说起(完稿)

从“无知者无畏”说起

岳父大人是老牌大学生,一生从事建筑行业,因为专业技术突出,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也是解决了许许多多的工程难题,在圈内小有名气。又由于性格倔强,或许是看到建筑领域太多的鱼龙混杂,工程质量太多的良莠不齐,因此他也非常痛恨那些专业知识不强,又敢大干快上的包工头们,对于他们搞出来的工程问题,岳父有着咬牙切齿的愤怒,常常骂他们的一句就是“无知者无畏”。但事实上,岳父又总是无奈地看着这些“无知者无畏”者的荷包发了疯般地鼓胀起来,一日不见,谁谁就因为一个工程发达了,这让“有知有畏”的岳父颇为气短。

鉴于岳父的性格脾气,我也总是附和他,顺着他老人家的意思,表示,这样的无知无畏,只能是暂时的运气,长久来看,总是立于危墙之下的,您看您现在,都退休了,单位还继续借用您,这不就是看重您做事踏实安稳,不出纰漏吗!岳父气顺,为自己安稳的一生欣慰。

不过,我有时也不免有这样的疑问,“无知者无畏”真的是坏事吗?未必尽然。好多未知的世界还真需要无畏的精神,才能探索到其中的奥妙。大海的深处,宇宙的尽头都有着我们许多的未知,但总有勇者无畏,潜深渊揽九天。海伦凯勒说:我没有见过这个世界,所以我可以描绘出更加美丽的世界。正因为她无法看见这个世界,但心存美好,所以这个世界在她的心中就是五彩缤纷、魅力四射的。即便看不见,也能勇敢的克服困难,创造自己的辉煌。

我参加的同学聚会有两个,一个是初中的同学,一个是中师的同学。这是两个具有明显特色的群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能够考上中师中专的,都是班级的佼佼者。毕业后,同学们也基本都做了教师,经过了十年、二十年的聚会后,我们依然还在教师岗位,变化的除了失去了的青春,最多就是职称和职务,这些可以预见的变化。而初中同学的聚会就大不一样了,十年的聚会,就会让你惊讶于他们的变化,二十年又再一次让你惊讶于他们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更多的是他们的社交圈,社会地位,以及财富积累,这些是无法预见的。当然,变化也都不一定是正向的,有的人来了又去了,有的人去了又来了。我戏谑,当年上学的时候,我们不敢翻的墙你们翻了,我们不敢逃的课你们逃了,所以,现在我们不敢干的事情,你们干了,如今你看你们一个个都人模狗样了!老同学哈哈一笑,自嘲道:这叫无知者无畏啊,就是因为那时候你们书读得好,我们不会读书啊!

这当然是个调侃,他们绝不是无知,但一定是“无畏”的。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无知”也好,“有知”也好,“无畏”并不是坏事,关键看你把“无畏”用在什么地方;反过来,你的“无知”或者“有知”,有没有束缚或者影响你,发挥出“无畏”的巨大可能,这才是关键。

而事实上,在我看来,最悲催的应该是“无知者有畏”。他们在面对新生的未知的事物时,总抱有害怕和抵触的心态,不去学习,不去接纳,以“我不知道”“我不会”为由,害怕或者拒绝探索和实践。这种人往往表现出来的就是墨守陈规,不思进取。从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思维对儿童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儿童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天然探索欲望,对许许多多的事物、现象有着强烈的探知欲,但由于我们怕儿童的无知会造成对他们的伤害,所以处处畏惧。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我们总是怕他们磕着碰着,强调的永远是那句:跑慢点!于是孩子慢慢失去了奔跑的能力。岂不知老话有云:小孩子有三斤跌肉。幼儿自重轻,重心又低,自我修复能力又强,一般的摔跤,对于幼儿来说根本没有伤害。倒是幼儿时期的怕摔,会直接影响了孩子长大之后的平衡能力,到那时可真是摔不起了。同样的,我们因为缺乏对水、电、气的足够了解,于是就充满恐惧,这种情绪和行为同样也影响到我们的教育行动,这次上海疫情爆发,那么多的成年人只能以面包、方便面度日,分发的蔬菜、禽肉,根本没办法让它变成盘中餐,这其实不全部是因为不会做家务,更多的是从来没有操作过燃气灶,没有使用过菜刀,已经从内心里产生恐惧感了。这种从“无知”到“有畏”,再因为“有畏”变得更“无知”的恶行循环,在我看来是最可悲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无知者无畏”这个词的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大意是,君子要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贵的人,轻侮圣人之言。

如此看来,“无知”肯定是不足取的,因为“无知”就不知道敬畏,不管你需要敬畏的是天,是地,还是人;反之,“无知”也只能心存敬畏,哪怕是盲目敬畏。所以,人还是不管多少,需要做到“有知”的。这样,“有知”的敬畏,那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有知”的无畏,那是突破世俗的羁绊。

相比较而言,我还是趋向于“有知者无畏”。

只是,做”有知者”难,做“无畏者”更难!

我能做到吗?我问我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21从“无知者无畏”说起(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