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德国篇》读后感

这个视频在我高中的时候就频频被历史老师提起,也多次在班里放映。听到了片头,感慨:还是熟悉的味道。 “帝国春秋”,概括了德国过去的辉煌和衰败。德国,这个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度,饱受古典音乐的润泽,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辉。统一和强盛一直都是德国追求的目标,但跌宕起伏的国运一直在考验着德意志人民。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和平女神的“出走”和“回归”。她高高地矗立在勃兰登堡门,是德意志神圣的的象征。但在1806年10月27日,拿破仑攻破德意志,将和平女神作为战利品带回了法国,德国的屈辱开始了。我并不为战争的残酷和德国所承受的屈辱感到愤怒,我为德意志不屈反抗,永不妥协的意志赞叹。屈辱没有让德国一直分裂沉沦,他开始奋起反抗。从和平女神的回归到德意志的统一,德意志的不屈精神始终贯穿始终。 提到德国的发展,最大的助力除了德意志的不屈精神,还有德意志的教育体系。“以精神的力量,弥补身体的贫困”,这是德意志人民面对战乱、面对贫苦时内心的想法。我震惊于德意志教育体系的完整和德意志对教育的重视:97.5%的适龄儿童就学率,各大洲完整的人种及生存环境知识,学费全免的制度,不上学就要受处罚的规则以及国家对教育的支持但不对教育和科研进行干涉。即使是目前发展如此迅速的中国,都很难达到德意志的教育的完整体系和重视程度。 我在百度上查找,德国工业为什么这么强大的原因。有这样一句话:德国工业并非天生牛逼,“德国制造”也并非天生高贵。德国开展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英、法两国晚了30多年。由于长期分裂,德工业化进程充满坎坷。1871年统一后,德国内百废待兴,世界市场也基本被瓜分完毕。面对这一情景,德国是如何发展呢工业的呢?马歇尔计划,给西德的经济复苏提供了资金来源和支持。而西德也有着坚实的工业基础,能在战后迅速恢复。但在我看来,能让德国短期内做到如此迅速的发展离不开德意志人民的优秀精神品质,还有“软实力”:人力资源的使用。联系上文提到的德意志的教育,德国非常注重在道德修养教育的同时发展经济,这就让德国的整体发展进入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即使在面对战后的一片狼藉,德国也能迅速找到恢复的方法,让经济重新运转。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挖掘,了解他们的崛起与衰败,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如何使国家强大,人民幸福,我想这不只是德意志所面临的问题,也是世界上所有已发展或正在发展的国家要面临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国崛起德国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