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评价动力学习分享

在学生的成长中,看清差距往往就能产生动力。班主任该如何对不同学生进行个案诊断,分阶段荣誉评价、游戏式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看清目标和现状,在成长中自带小马达,奋力向前,评价的动力尤为重要。

那么,教育评价是什么?评价和动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具备什么样的功能?在评价时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手段?采用技术和手段对教育的结果、过程来进行科学判定,那如何能保证这个判定是科学的,又怎样能让他回归到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目标的追求,评价自身是一个具有丰富功能的活动,有导向功能,有激励功能,有诊断功能,有建议。评价和动力是往前发展的最主要区域是来自外部的活动,它能够激发每个孩子,每个班级,每个老师,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成长和轨迹。

下午,山东省临沂市清河实验学校党支部副书记王立华老师带来了他的个性化评价动力:如何适应学生个性发展进行个案诊断与学情分析。他从价值与意义:个性化评价带来了动力

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与多样性,从多角度、多层次,运用多种形式发现个体学生成长的可能性,充分挖掘个体学生的潜能。凸显学生成长的优势领域,最终实现学生全线、全方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目的与目标: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法与内容:带有评价意味的个案诊断。

方法与内容:带有评价意味的学情分析。

学习评价以人为中心的,个案诊断是以事为中心,我们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时候,这件事放到这个人的成长链条里,我们就获得了一个既宏观又具象的成长性视角,就更容易激发成长动力。


俞正强老师的“十能:建设学生成长的强大动力系统-“十能新荣誉评价体系的落实”。俞老师说,影响学生动力的三要素:奖状、成绩报告单、老师的模样(学生第一次见到老师时,学生看到老师的模样)。针对学生的动力发展需求结合以前的评价机制,俞老师制定了新的评价体系“十能”新荣誉评价体系。“十能”荣誉评价机制,各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特点进行个性设计,它的落地让很多学生拥有了动力,看到了希望,荣誉不再是个别学生的专利,通过努力是可以获得的。

动力的内核是心的善良,行的努力。成长在细节中,学生到学校先学会敬,敬放到事情中培养,放在活动中培养,从行为入手,培养能力、让能力转化为能量,形成一个德育逻辑线。班主任新荣誉的灵魂是把孩子的博弈场换到共生场来。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一个人的成长不妨碍另一个人的成长,或者说,一个人的成长会带动另一个人的成长。让孩子们在这个环境里面,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自己最优秀的水平,得到自己想要的荣誉,就会获得成就感、成功感。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说6到12岁的孩子,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战胜自卑,获得自信。所以在孩子们上学的起始阶段,成就对他们而言特别重要。有了足够的成就感、成功感,就像有了足够的爱,才能抵御孤独,有了足够的成就感,我们才能更好的面对失败和挫折。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生活的勇气。做到心的善良,行的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建评价动力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