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6

第一章 女人为何如此艰难?

        1947-1949期间出生的人为婴儿潮世代的人,1970-1982期间为婴儿潮世代的子女,期间出生的人为婴儿潮次世代。上野千鹤子与田房永子的母亲都出生于婴儿潮世代,田房永子出生于婴儿潮次世代。

        婴儿潮世代女儿的母亲那一代,有着100%不存在“不结婚”以及“女人工作丢人”。继而影响婴儿潮世代的人的价值观。所以上野千鹤子自称为“非主流女人”(上野千鹤子至今未婚)。婴儿潮世代的一种价值观为 : 可以依附于丈夫,但丈夫万一出了什么事,也要有能力活下去。

        婴儿潮世代的女性面临的社会环境是:大学毕业的女人结不成婚,找不到工作,顶多只能当当公务员或教师。欢迎男性的工作一大堆,女性却找不到工作。如果想进好公司,就得有高中文凭和短大文凭(短大:日本的短期大学,两三年学制,相当于中国的大专。译者注。)。少部分找到工作的四年制大学的女性是临时工或派遣人员,而且得靠关系入职,还被当做干到结婚就走的短期工。企业不懂得如何培养女大学生。

        上野千鹤子提出了观点:如果要了解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在什么时代,经历了什么事情。虽然存在每个母亲的个人性格问题,但同样不能忽略他们所经历的社会问题。个人对母亲的怨恨和疗愈必须自己解决,但是在此之外,如果不去剖析、理解时代背景和社会结构,就无法打断从母亲传向女儿的暴力和干涉的连锁。

        1967年前后,日本发生“医学部斗争”(东京大学医学部学生自洽会提出改革实习生制度的要求,并软禁了教授)。越南战争爆发,美军从日本基地出发轰炸越南北部。(美军有着严格制度:只要士兵在战场上待上几个星期。就能获得一个星期假期,防止过度疲劳。当时1美元=360日元。美军基地周围会聚集很多日本女性。G.I.是日本俗称,government issue政府补给品的意思,用来指美军。)

        田房:要解决毒母问题,除了逃避或深入,别无他法。

第二章 女人曾经如何战斗?今后该如何战斗?

* 个人的即政治的

原文:“...个人的即政治的,意思是这并非我一个人的问题。之所以有纷纷赞同的现象,是因为背后有个共通的原因。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敌人究竟在哪里?”

os:女性被赋予了很多名字,“母亲、妻子、姑娘、主妇、妇人、处女。”这每一个名字都在试图教化女性应该成为什么样子。我能想到的,母亲和妻子这两个角色有比较多共通的地方,身负这两个角色的女性都被期待成为性格温顺、支持丈夫事业、能把持家务活、能够完全独立负责孩子的教养问题等一系列比较单面的形象。然而女性也是人类,女性也有自己成为一个完整丰富的精神个体的需求,因为有了母亲和妻子这两个角色之后,不自觉担起责任的女性能否拥有自己的时间?而关于非处女和处女的标签更是部分男性扣给女生脖子上的木枷,这种带有歧视性的粗暴分类只是因为作为一个正常人类的正常生理需求没有迎合部分男性对女性的物化思想,他们把女性自私地划为他们的所有物,因为害怕别人夺走和沾染就把木枷放在了女性的脖子上。所以女性思想必须觉醒、必须解放,木枷自会消失。

* 性解放与妇女解放运动

20世纪70年代,日本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到了高潮,为了抵抗“初夜”“婚前守贞”的思想...诞生了性行为自由和开放式婚姻等思想。

性行为自由:不限定对象和性取向的自由性行为。

开放式婚姻:可以与丈夫和妻子以外的对象发生性行为的婚姻。

父权制的处女情结: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是男性家长的所有物,由父亲赠予丈夫。因此会要求女性是未拆封的全新商品,也就是处女。

妇女解放运动几乎同时发生在全世界,其中一个重大课题就是终止妊娠的自由。欧洲和美国是受到天主教影响的社会,女性没有终止妊娠的权利。

现在的日本,避孕药需要凭医生处方购买。紧急避孕药和子宫内避孕器具都需要经过医生诊疗后获得。

* A面与B面/市场与家庭

“社会存在A面与B面,社会的A面:政治、经济、时间、就业,B面:生命、育儿、看护、疾病、残障等等。如果B面不提出诉求,A面几乎不会主动参与B面。”

* 残疾人人权运动与女性主义、反优生保护法恶改运动

日本优生保护法(1948-1996):从优生学角度,防止不健康后代的出生。在一定范围内批准终止妊娠和危险妊娠,与此同时,又强制终止一些残障人士的妊娠。这一法律的实施背景有粮食住宅短缺、人口增加等问题。1996年改为母体保护法,只有日本各行政区医生协会指定的医师能够进行终止妊娠手术。

当事者运动:并非由具有资质和权威的专家,而是由问题当事者发起的运动。“一直以来,在社会上被称作弱者的人群都被剥夺了当事者主权、’我的事情我做主‘的基本诉求权。这些人可能是女性、老人、残疾人、儿童、性少数者、病患、精神障碍者、拒绝上学者。因为他们无法适应这个社会的机制,就被认为’有问题‘,从而命运被交给自己以外的人去决定。现在,这些人开始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os:所以,无论是是否遭受了校园冷暴力还是是否遭到了’不负责任‘的男性对待,这些都是我自己去决定如何看待的。可以确定的是,我没有遭受到不负责任的男性对待,但我的确是受到了部分人的疏离。

1972年的日本,女性与残疾人发生对立。这个时候,日本优生保护法提出修正“禁止由于经济原因终止妊娠”“批准残疾胎儿的终止妊娠”“国家为初产孕妇提供指导”。女性奋起反抗的理由是“生与不生由我决定”,残疾人则批判“那是不让先天残疾儿童出生的法律”。田中美津女士当时没有说“终止妊娠是女人的权利”,而是说“我是杀死孩子的女人”。她主张“社会在制造残疾人和女性的对立”。而让母亲不得不打掉残疾胎儿的真正原因,是把一切压力都投放在B面的社会。我们被迫处在了女性与残疾人互相残杀的社会结构中。只有像这样找到共同的敌人,才能并肩作战。

“如果没有人扔石头,平静水面就不会翻起波浪。只要翻起了波浪,被影响到的人就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把它传播下去。”“有些事情就算说出来也很难改变,如果不说就更难改变了。”

第三章 认真思考婚姻、恋爱、育儿

* “一人一杀”。从家庭开始改变社会!

一人一杀:妻子必须做出弑夫的觉悟

既得利益:某个社会集团在历史演变中获取并维持的权利,以及相应的利益。

“妻子一旦怀孕,就必须不断来往于B面和A面,而丈夫只需偶尔探头看一眼B面,实际能够一直待在A面。”

os:现代社会,无法接受男人只待在A面。许多女性不得不变成咆哮的女人,就是因为男人悠然自得地尽情享受A面而不进入B面,而家庭中只负责B面的女人压力是非常大的,AB面都负责的女人更是。丈夫背后是男权社会的既得利益。

* 男性不会主动改变是因为坐享“男性既得利益”

os:家庭主妇之间互相说老公坏话其实只是起到互相倾诉作用,上野老师的态度是“在这里说有什么用,直接对老公说啊!”。田房永子的态度是“不喜欢这种行为。觉得不如深挖丈夫为什么会说出这种话,我为何做出这种反应。”

第四章 女性主义与性主题。永别了,大叔式思维!

* 叔味浓郁?!东大陋习?!

os:东京大学的男生,有一部分人是没有恋爱经验却盲目自信的人,“只要我愿意,随时都能找到结婚对象”。我从来没有小瞧过恋爱和婚姻,但是自己确也有过偏执的阶段—和那些男生一样幻想过对方深爱着自己。书中提到,在对东京大学性暴力案的调查中,最多的案例是尾随跟踪。那些男性大多初高中男校连读,生活在同性友爱(homosocial)的男性集团中,对女性存在妄想和偏见,在跟踪女性的主要是理工男,存在自作多情(女方对他们毫无意思,追在别人后面跑),偏执妄想的情况。所以以后遇到此类男性,想想他们的成长环境和性别意识的薄弱(对女性的认知狭窄)。也别忘了大声嘲笑,“你是不是没有见过优秀的女生是什么样子?”或者“不要再自作多情了。清醒一点!”

* 以女儿母亲的身份思考“性”

os:2019年8月之前,日本的大型连锁便利店都没有停止销售成人杂志。(上野老师说道,日本社会显然对男性欲望格外宽容)而田房女士的丈夫是经过田房女士提醒之后才意识到,这应该是一件让人气愤的事。田房女士说“如果自己的爱好让很多人感到恐惧,一定会烦恼不已。”女性的视角让女性会习惯性地富有同理心,自己的喜好不必建立在别人的恐惧之上。

上野:我们女性遇到讨厌的事情,就必须毫不掩饰地表示出来。“我不会阻止你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但是不要拿到公共场合来。”必须要如此不厌其烦地提出反对,事情才会有所改变。如果不表达内心的愤怒,不掀起波浪,什么都不会改变。

田房:如果认为一件事不可原谅,大可以表达出来。只要带着这种想法,事情说不定就会变得更简单。

* 歼灭大叔式思维!

田房:对大叔来说,“女人是某个男人的附属品”,而性侵害会损坏那个附属品...

上野:那种想法只考虑到了男性之间的权力关系,根本不算事尊重女性。

上野:所谓强者的特权,就是可以无需对弱者展开想象力。

上野:(年轻男性在为日本财务省前事务次官声明是男性自己的问题之后,又说“请你们想象,如果我们的恋人或妹妹遇到了这种事会怎么样?”)他这么说可能是出于善意,但这让我意识到,这个年轻男性也认为“女性的性属性是男性的所有物”,因此大失所望。他们认为“我要保护女性”。“保护”这个字眼,也是思考男女关系的关键词。   

* 以儿子母亲的身份思考“性”

上野:男人总有一种妄想,认为世上只有母亲会100%包容自己。无论自己犯什么错,就算杀了人,母亲也会包容。哪怕现实不是这样,他也会认为母亲对他的支配,对他的献身,都是出于对他的爱。正是那种爱,支撑了自己的人格。

* 受欢迎的女人即好推倒的女人?

上野:男人的自我认同非常脆弱,一旦遭到拒绝就会受伤。所以易推倒的女人,愿意被推倒的女人,就是男人眼中的万人迷。

需求等于欠缺。为了填补欠缺,才会有“需求”。也就是说,你现在没有吸引男人的需求,是因为没有欠缺。这样很好啊!

...只要告诉自己,什么都不缺就好了。

以前有个单身了好几年的人问我:“怎么才能找到男朋友啊?”我对她说:“你这么多年没有男人都过来了,今后肯定也没问题。”

* 高潮,这就是我的革命!

田房:我们这一代人的性爱观、男女观、恋爱婚姻观都特别薄弱。... 女生们从不考虑自己想要什么样的性爱、如何去选择伴侣。她们想的都是如何打探对方的真心、如何防止被玩弄。

第五章 我是女权主义者?

* 女权主义者不受欢迎、讨人嫌、受欺负?

os:我认为女权主义者应该是为女性的平等、自由,为了伸张正义而发声的人。

上野:

* 男人很清楚自己的权力优势

上野:人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去理解他人,所以女性一旦主张权利,男性就只会理解为:“哦,你想变成我啊。”这是男性想象力的局限,而且这种理解意味着权力游戏中出现了新的竞争者,他们自然会认为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与对方交涉,逐渐改变对方,这种行动需要消耗极大的能量和漫长的时间。有的男性值得女性投入人生的能量和时间,有的男性不值得。投资意味着爱,我们只能去改变自己想改变的男性。

* “女权主义者=想当男人的女人”的误解

上野:新事物刚出现的时候,往往有人会用既有的价值观来解释。

田房:世界上只有男人的衣服,所以就算不合身,我们也只能借来穿上。女性都想工作,但并非都想穿男士西装。...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衣服啊!

* 只有女性参战才算平等?

上野:日本的女权主义与和平主义的关联更紧密。

* 战斗应激反应的问题是同性友爱的象征

田房:A面压抑和忽视B面,会令人不断积攒压力,然后在不同的场合发泄出来。

* 女性主义是让女人坦然接受并爱上女人身份的思想

上野:...对女性来说,女性主义就是自我和解的战斗。

* 我是女权主义者!

上野:...女权是不害怕争论的思想。...思想在争论中得到磨练。...借用他人之言并非坏事,因为话语需要传承。从别人那里借过来,自己想明白了,然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这样就好了。

feminism女性主义 sexual harassment 性骚扰 domestic violence 家暴

homosicial 男性友爱 homosexual 男性相爱 misogyny 厌女

上野千鹤子总结田房永子的作品观念:每个人都是不成熟的,都要学习如何为人父母,如何处理夫妻关系,孩子也要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大人。也就是说,不是结了婚就能成为夫妻,不是生了孩子就能成为父母。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