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培训高手成长计划|第四周+设计培训课程&学习体验设计】

两个系列课程一个着重介绍了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应用,另一个分享了学习项目设计及案例分享,知识点很多,关键性的内容没有展开,有点可惜。比如ETA、EAT、TEA三个教学设计,接下来我着重分享一下这三个内容点。

在《让大脑自由》一书中,讲到成人学习兴趣时间不超过10分钟,意味着9分59秒变换教学内容,此书作者建议每10分钟设计一个模块,每个模块用9分钟对那个概念进行详细说明。这里面需要做大量的教学设计,甚至学员对象不同,设计的逻辑也不一样。ETA、EAT、TEA三个不同维度的设计可以带来很好的效果。

一、ETA:体验——理论——认知

先给学员提供一种体验,这种体验也可以是讲师先进行示范再让学员进行体验。体验后,讲师将其理论知识展示给学员。最后,让学员进行讨论、分享,以便产生相应的认知,并在以后工作中应用。理论先讲,这类培训针对一些不太困难的理论或方法的培训,在讲师讲完理论知识后,学员能快速的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意思。

例如:在“精鸿课程设计开发工作坊”,进入到课程大纲的撰写,老师会先做一级大纲、二级大纲的范例,老师说学员写,写完后老师划出关键结构和内容,并告之学员理论出处,讲完后让学员写自己要开发的课程大纲,完毕后由老师进行点评。

小结:这种教学方法比较节省课堂的时间。

二、EAT:体验——认知——理论

我们给学员提供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是他平时工作中的体验带到课堂中来,也可以为其设计一个模拟现实工作场景,或是与工作场景相仿的视频。不管是带来还是模拟场景,都要让学员在课堂上充分讨论,讲师在这过程中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如果能有专业的点评和案例分享就更棒了,通过讨论和分享的过程,学员往往就能产生一定的认知。最后,讲师再将相应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展示给学员。最好,还能在理论讲解后,再让学员在课上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以确保其明确如何做,并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计划,以便在工作中直接开展相应的工作。同时有可能在制定行动计划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此时讲师可进一步讲解和分享,以确保学员真正学以致用。

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让课程的内容贴近工作,通过讨论和分享的过程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在实际工作场合中应用。最后辅之系统化的知识,主要是从系统的角度梳理相应的理论知识,以便提供学员理论的基础,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内容。

例如:在“精鸿教学设计工作”中,开场讲到支持成人学员的四项建议,老师做了如下设计:

1、选学习委员。

2、看图猜义。播放图片,让学委带领小组进行讨论。

3、小组呈现。每个小组将结果写在海报进行讲解展示。

4、老师进行点评。

5、老师公布图中对应的含义,并讲解。

6、互教互学。两人一组,相互教。

7、学员展示。

8、讲师点评。

9、板书复盘。老师带领学员复盘此知识点的教学设计。

小结: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管理方法和技巧的教学。


三、TEA:理论——体验——认知

这种教学方式貌似传统教学方式,但千万别忽略了,在理论之后我们设计的是体验,通过体验才能让学员更好地感受实际场景,从而才能更好地应用。

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学员先了解、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从而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应的体验活动,并理解、掌握和巩固。这种教学方式适用于,对于原理性要先了解才能掌握或是一些需要先知识理论才能更好操作的一些技能类、设计类的培训;或是学员对于所教授的主题基本没有经验或不了解。这种教学方式一定要避免长时间讲理论,应将长的理论切分成几个模块进行讲解和体验,否则学员就会失去兴趣。

例如:对内训师进行案例开发的培训。应先从理论上告诉学员后案例的结构和工具方法,接着通过实操让大家进行体验,这样才能产生相应的认知。

小结: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基础一般的学员。

以上三种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培训,但无一例外的就是“体验”、“认知”和“理论”都是不可或缺的。缺了“体验”,学员可能不愿听课,或听了之后掌握了一堆理论知识,最后到实际工作中也不会用。缺了系统的“理论”,学员只能掌握支离破碎的案例,或许只能解决部分问题,但一旦问题出现的形式不一样就可能不能解决了。如果没有“认知”,那整个培训都是无效的。

除了这三种,还有很多的教学方法,比如五星教学、建构主义、行动学习。无论使用哪一种,记住为效果服务,哪个效果好就用哪一个。

TTT实战顾问、项目导师周锦弘

2020.01.18

你可能感兴趣的:(【365天培训高手成长计划|第四周+设计培训课程&学习体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