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个敲门砖

很多写作的人,搞不清楚自己真正的需要。许多写作的人,认不清楚写作真正的价值。

不明白自身需要,写起来就太过盲目,如耳聋目盲,任意西东。即使偶有精品,也不能持久。往往苦思冥想,所得有限。

殊不知,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立。写作和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字。

这种需求,是你自身的需求。你期望用写作,达成何等的目的。比如你考公务员,你写作就是练习申论,当做敲门砖。敲开了门,申论还有用吗?有一点点,但是门后的世界,更需要的是公文。比如你想挣钱,首先要看当下的人们,他们喜欢的是什么,小说?通俗演义?时事评论?文化普及?热点讨论?你只有立足人们关注的,你才能得到关注。你只有写出人们看得懂的,人们才能认可你。

这种需求,是大众的需求。有人说我水平高,看书多,知识丰富,写出来的文字花团锦簇。有用吗?有点用,但更有用的是通俗,让人看得懂。看不懂的文字是没有价值的。传播性不强的文字没有价值。曲高和寡,阳春白雪不如下里巴人。古代白居易尚且注重这一点,将自己的诗篇读给大众百姓,修改得通俗易懂;今人反而盲目自大,认为自己牛,不屑于以普通群众的眼光来修订文章,不被接受也在情理之中。

这种需求,是时代的需求。现代人,更加关心短平快的东西,你说一套一套的,希望他们能听你娓娓道来,甚至下回再去分解。有耐心的人,现在可是稀缺资源啊。现代人,不是不注重古代文化的研究,而是希望通过更加方便的途径、更短时间内得到它、掌握它、了解它。比如古诗方面的文字,你完全可以用现代白话文去解读它,用现代人的视角去看待它,将优美的文字化作洋洋洒洒好几倍的白话文,使得他具有新时代的生命力。比如散文,你可以擅长写散文,但你更需要擅长讲故事,有趣的故事,不是隐晦的故事,将你所有想要表达的,明明白白表达出来,而不是显示你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写出隐晦的古体诗歌,令人如坠五里雾中。比如说小说,你可以直指主题,开头就把爆点放出来,不要三纸无驴,谁耐烦读那些深刻的大部头呢?当然,名著和大部头自有其存在的意义,你可以用你丰富的知识去解读它们,将它们简单地呈现在那些渴望了解这方面知识,却没有太高学识、太多时间的手机一族面前。

写作是个敲门砖,敲开门,就要遵循门内的新规则,采用新的方式方法了。除旧布新,以新解旧,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写作是个敲门砖,敲开门,勇敢地扔了它,否则两手不空,如何捡取地下的钻石和黄金?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是个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