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2《学会提问》读书笔记

碎碎念:未来要加油提升沟通能力和一些交流会中的控场能力~

——————————

《学会提问:一本抓住问题本质的沟通力指南》

拉近关系的提问

提问是最好的社交手段:如果是相识之人,则会问一些他的近况、改变、以前的烦恼、子女等。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则会搜索他的信息,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看看他的年龄和学历、他写的书,甚至我还会看他写的专栏。那样自然而然就会有料可问。当然,要尽量避免问一些失礼的、令人生厌的问题。总之,提问是最好的社交手段。


不会提问的四个原因

1、是因为长时间不提问已经成为习惯。即所谓的“用进废退”:用就进化,不用就衰退。就像尾骨对人类没有用就渐渐消失一样,如果不提问,“提问肌肉”就会衰退。

2、是因为害怕提问之后被误解为无知的人。当然会有这种想法,我也有好几次考虑要不要问,最后却没有提问。但疑惑一直得不到解除,总是折磨着我。所以最近我不管别人怎么想,总是大胆提问。有时提问会让众所周知但唯我不知的事实公之于众,即使这样也没关系。我心想:“是的,我不知道,所以那又怎样,不知道也是可能的,不是吗?”并且自我安慰道:“比起不懂且不问的人,不懂就问会让我更加进步。”即使出错、被误解也依然要不断提问,那样才能提升自己。

3、是因为非常不了解。提问也需要具备相关知识,对于闻所未闻的事情,谁都根本无法提问

唯有学习才能产生疑问。如果你能准确理解新的技术,就会不断产生疑问,以提问为基础就可以进行恰当的思考,而且可以做出相应的准备。相反,如果你不主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就只能杞人忧天,无法提出切中要害的问题,也无法思考到重点上,长此以往,有一天你会突然发现自己的事业崩盘了

4、是因为自以为非常了解。在公司高管会议上经常出现这种现象。高管会议聚集了公司各路“高手”,他们均无所惑,都自视为专家,因此很难有问题被提出。

精简提问

总统、部长、企业CEO等高层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那就是他们总感觉时间非常不够。他们每天被各种会议和报告缠身,听报告时他们首先看的既不是内容也不是题目,而是看PPT有多少张。如果短时间内无法打动他们的话,则应视为“游戏结束”了。

在和他人交流时,应当多问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如“我想说的重点是什么?”“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我应该怎么说?”“所以结论是什么?”等,这些必须明确。

大家认为什么样的人是会做事的人呢?我认为会做事的人就是能很好梳理自己想法的人。他们说话简洁明确,对于该做什么、需要什么、需要什么帮助非常明确。而说话简洁源自专业性。整体和部分、市场和自身都需了解清楚,这样一来就会产生洞察力,明确自己要说什么。

为了做到说话简洁,我们需要进行概括性的训练,要将内容减少、减少、再减少。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首先在脑中进行模拟,想一想要说什么内容、绪论和本论是什么、如何开场和结尾;接下来就是试着说一说,可以一个人对着镜子说,如果有人听就更好了,说几次之后就会发现思绪逐渐厘清了;最后就是将内容转化为文字,当你把语言转化为文字之后,你会发现想法被梳理得更加完美。说话简洁与阅读量成正比。书读得越多,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提高,词汇量就会越来越丰富,不知不觉就会厘清想法。

我认为正确的阅读是读完之后能用一行文字概括全文。核心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如何用一句话表达我的观点?


领导应如何提问

首先就目标进行提问,这是最重要的。作为领导,要看员工的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与公司的整体目标一致,是否有为目标奋斗的决心。其实最好是让员工自己领悟到实现目标对其自身来说也意义重大。与目标同样重要的是分享目标的过程。

其次是就现状进行提问。如果员工知道自己的目标,那么接下来就要问问他们达到了什么程度。如果目标是100分,但现在他们只取得了10分,这该怎么办?

再次是就如何缩小目标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提问。

提问的三个前提条件:第一是谦虚,要认识到自己存在不足。第二是尊重他人。提问的用意和提问的内容同样重要。只有以纯粹的意图提问,才能得到想要的答案。如果本意并不想提问,但是又不得不问,那么什么也问不出。最后一点是自我训练。只有经过自我训练的人才能提出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原则:提问需要慎重的思考和行动,提问时需要放慢自己思考的脚步,倾听对方的回答。对方会为了回答问题需要思考片刻,而这正是我们所想要的。让对方思考其实就是在说服对方,而这只有通过提问才能实现。被命令的人只需动动胳膊和腿,而被提问的人则需动脑。互相提问不仅可以清楚地了解彼此的观点,还能在互动中获得新的创意和洞察力

团队中的个人心理安全感:实现心理安全感所需的条件:第一,不要打断员工说话;第二,将员工说的话进行总结,并再说一遍;第三,欣然承认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第四,要给予全体与会者发言的机会;第五,要鼓励陷入困境的员工倾诉挫折感;第六,要停止对个人的批评,通过公开讨论化解分歧

回应提问的四项原则

第一,提问之人都有用意,但是并不会将意图表露无遗。因此最好问一下提问人的意图。

第二,没有必要对所有问题都做出回答。有些人只是习惯性地提问,并不是因为好奇而发问,更多的是想表现自我。

第三,问题比较模糊时,可以通过反问,抓住其明确含义。

第四,提问超出范围,此时我会郑重地谢绝回答。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3-07-02《学会提问》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