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ing041】奇点临近

【Reading041】奇点临近

树欲静

——When Humans Transcend Biology。

先说个题外话,本书的英文标题为《The Singularity Is Near》。因为对于到底是读Ji点还是Qi 的问题心存疑惑,我特意去查了放在书桌边整整三年没有翻过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现在可能有更新的版本对此进行了修改。

奇做Qi的发音时有4个意思:

1. 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

2. 出人意料的,令人难测的;

3. 惊异;

4. 姓;

没有Qi点这个词条。

奇做Ji的发音时有2个意思:

1. 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 零数;

同样没有Ji点这个词条(也就是说我们平时在数学中说的Qi点这个词在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压根没有收录)。

在本书的第十页,雷·库兹韦尔这样写道,“Singularity是一个英文单词,表示独特的事件以及种种奇异的影响。”(如果单从单字的释义上看,Qi点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是他随后又举出了几个例子,“数学家用这个词来表示一个超越了任何限制的值,如除以一个越来越趋近于零的数,其结果将激增。”“如果一个大质量恒星经历了超新星爆炸,其残余部分最终变为体积为零,密度无穷大的点,这时‘奇点’便在该点的中心诞生。”“约翰·冯·诺依曼第一次提出‘奇点’,并把它表述为一种可以撕裂人类历史结构的能力。”

从这三个例子来看,到底要翻译成《Qi点临近》还是《Ji点临近》,不能仅仅根据“奇”作为单字的意思来看,更多地是要考虑我们在上述三种情况中,习惯上是如何翻译“奇点”的。

更深入的考证我就不想去做了,以下用Singularity来替代这一概念,避免分歧。

库兹韦尔开篇就站在人类进化的时间尺度上对历史的进程进行了粗略的划分:

第一纪元,物理与化学

第二纪元,生物与DNA

第三纪元,大脑

第四纪元,技术

第五纪元,人类智能与人类技术的结合

第六纪元,宇宙觉醒(有点像很多修仙类网络小说中,小说主人公最终发展成的究极形态)

如果只是简单的猜测或者毫无依据的幻想,这本书或许不会这么吸引人。作者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同时进行了一些必要的粗略计算,让他的推论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逻辑接受的。作者对未来40年(本书于2005年出版)的技术走向与发展进行了大胆推测,所以更多的是从宏观处着眼,因而在推测的过程中,有些细节并非那么精致或准确,也是可以料想的。

在计算机技术领域,我们目前已经经历了五个范式阶段,并朝着第六范式在前进:

1. 机电计算器

2. 继电器计算

3. 真空管

4. 分立式晶体管

5. 集成电路

6. 三维分子计算和新兴计算技术

库兹韦尔推测,在第六范式的发展阶段中,人类有可能在一个点上,让计算机的智能达到并超过人类智能,他把它定在2045年(按照这个推测,我在49岁时,就可以见证一台智能至少不输于人类的机器的诞生,我想我在那个时候再来看我写的这段文字,可能会颇有感慨)。对于全书这个最为核心的推论,我的态度是,这个事情有极大概率发生,但是具体时间值得商榷,事实上,我的看法是,可能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可能不是40年后(2005年算起),而是80年后也未可知。

当今人类社会有三种被各国都非常重视的技术处于火热的研究阶段,它们未来可能将极为深刻地影响人类甚至地球的历史进程:GNR技术。

1. 基因技术(Gene Technology )

2. 纳米技术(Nano Technology)

3. 机器人技术(Robot Technology)

现在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当下业界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如此疯狂地追捧(单从就业层面讲,恭喜学习计算机和机械的同学们挑了个好专业,如果不考虑你本人是否喜欢这个专业的话)。

我一直有这样一种奇怪的想法,我们所谓的人类智慧,真的就这么神奇吗?还是说我们的思想或者智慧也只不过是大脑这个CPU的经过无序计算产生的计算结果而已。我觉得人体无论从软件(智慧与思想)还是硬件(肉体)层面上看,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一个系统,只不过是比较复杂,而且利用到了大量随机过程和概率论的知识作为基础。

人类的整个基因组是一段有序的二进制代码,共有约8亿字节,但是为了保证稳定性,设计者(如果真的存在这么一位的话)非常聪明地留下了大量冗余,去除冗余后,剩下3000万到1亿字节的压缩信息。当然,由于它包含大量随机因素的自组织过程,使得相对少的设计信息扩大到数千万亿字节的信息。一套生化机器支撑着这段代码的运行。

当我们对自身了解得足够多时,我们就可以把这套运行机制迁移运用到机器人身上,那个时候,硬件层面的支持应当已是足够支撑起这套软件系统了。

对于机器超过人类的恐慌,应当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产生的。HBO最近出的《西部世界》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有些意思,“你有孩子吗?孩子们最终都会反抗的。”这句话揭露了人类最本源的担忧。

这时候就需要借助基因技术和纳米技术了。库兹韦尔推测,这些技术将帮助我们实现从人体1.0版本到2.0版本, 并最终到3.0版本的跨越。当达到人体3.0版本时,你将很难定义什么是人类什么是机器。就像现在越来越难定义什么是男性什么是女性一样(如果你认为非常好定义,那么你应当思考一下为什么今天会出现这么多由于对这个定义产生分歧而造成的悲剧)。

在最后,作者主要针对GNR技术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评论家对他的质疑做出了一些解释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读完这本书,我们学习到一个道理。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锻炼身体,好好学习工作,否则的话,你活不到这一天,又或者你活到了这一天,却买不起一台比你聪明的机器人。科科。

(允许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5年08月16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Reading041】奇点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