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9

为什么要坚持做好一件事

“喜新厌旧”可以催动我们去探究新事物。不断寻求动态反馈,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保持一种持续的动力感。

沉迷网络游戏的年轻人,夜店里纸醉金迷的寻欢派,职场上朝三暮四的跳槽一族。大家活在迷茫和空虚中。

反之也有愿意专注一件正能量事情的人。有人跑步坚持了10年,有人每天阅读坚持了20年,有人在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领域一直工作到退休。

长期主义是自我管理强调的正向方法。它表面上单调枯燥,任何事情反复重复都会让人厌倦吧,这样做有什么特殊的价值吗?

首先“选择,取舍”一直是最战略与宏观,又最朴实细致的问题。大到价值观,职业方向,小到生活习惯养成都是选择取舍的结果。

有的朋友说咱今天的样子就是随波逐流形成的,我没感觉自己选择了啥,每天赶着往前走,我也活到今天了。

因为选择取舍是个比较累人的活,我们很多时候会无意识的推给外部力量去承担。完全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的压力太大了。

所以大家习惯了依托世俗标准和父母主张。放弃自主选择的副作用是过程中的煎熬和迷茫,因为这件事不是我想要的,自己也不清楚听人安排意味着什么。

出国读书是家里安排的,回国后的工作是老爸托关系找的。女朋友是老妈牵线介绍的,现在准备结婚了,家里又备好了婚房和小汽车。这是小周的经历。

小周是一个朋友介绍到我这里实习几个月,见面沟通后感觉他不适合做销售,就教他怎样在网络平台上求职,怎样写简历等等。他在法国读的是艺术史,我建议他找相关的工作。

小伙子内向乖巧,留学和回国都是家里的安排,问他回国后想做什么工作,他说老爸的意思是让他随便先找个工作适应3个月再说。这可不是一般的没有主见啊!

我们习惯了不愿意在“选择”这个关键环节下功夫,习惯了“听人劝吃饱饭”。然后要么忍耐过程,要么随意放弃。例如很多朋友抱怨自己已经很久无法耐心的读完一本书了!关键是你没有耐心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好书。

总结以上,坚持做好一件事情首先需要谨慎的自主选择。自己选的路当然更有理由走下去。如果是别人让你做的,即使做的还不错,成就感也会大打折扣。

坚持做好一件事还有一个很牛的优势,就是综合成本会降低。大家知道想成为某方面高手,有个1万小时定律。这个方法的前提是聚焦。别人专注一件事情,1万小时的训练后可能成为专家,你的1万小时捣鼓了3,4件事情,基本每件事还是普通水平。

俄罗斯有句谚语:人不能同时追赶两只兔子。道理容易明白,操作起来也有困难。这里和大家分享几个专注专一的技巧。

首先是用创造思维替代解决问题的思维:因为只有创造的张力才会支撑我们长期坚持一件事情。你想跑步减肥,如果只是问题驱动的思维,跑几天后动力就慢慢消减了。但如果你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跑者那就不同了。

再有就是重视反馈:任何事情只要能获取即时反馈就会产生像打游戏一样的乐趣。仍然说跑步,如果记录每次跑步的配速,热量消耗,达标了就在进度表格上做好标记,这样做就会更容易坚持下去。

欧洲电话销售冠军的做法:这个叫约翰的哥们儿就是打电话推销理财产品的。他在法国银行的时候独创了一种曲别针反馈法。他有两个透明的玻璃杯和一个计时器,一只玻璃杯里装了200个曲别针,另一个是空的。

他的目标是每天打满200个推销电话,反馈方法是每打一个电话就拿一个曲别针到空杯子里,直到200个转移完成。计时器的作用是提醒每30分钟休闲10分钟。事实验证这个方法简单有效。

最后就是要经常反省自己是否有浮躁之心,在想放弃和转换方向时让自己冷静下来。问清楚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冲动情绪的驱使还是理性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