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感悟: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薪火

蒙山向日鲁衿喉,翠黛长连紫气浮。铁锁万年悬鸟道,石梁千仞惹猿愁。沂蒙山作为红色革命的故土,不仅风光旎丽,而且诞生了许许多多的革命英雄事迹。为追寻前辈革命精神,讲好红色故事,7月16日开始,“学思享”社会实践团走进沂水县院东头镇,开始了属于新时代新青年的征程。

暑期三下乡是为了更好的让当代大学生去了解当今社会、适应社会,进而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真正的投身其中,我们才能够真真切切地领略到其中的道理。同时,希望通过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展现出了我们薪火青年实践队里的每一位队员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良好的心态,一个喜悦的心情。在实践过程中,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冷静,以平常心来对待。

抗日堡垒村——西墙裕。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村头映入眼帘的是一面英雄纪念墙,里面讲述了抗战年间村民们救助伤员,帮助八路军战士重返战场的故事。虽然地处山区,当地劳动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把西墙裕村建设成为赫赫有名的红色教育模范村。通过对村主任的采访,村庄下一步将继续加快红色景区环境建设,把保护环境和美丽乡村向融合,将西墙裕村打造成为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沂蒙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

通过参观走访,除了当地的红色文化令人印象深刻,我也深刻的感悟到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原本贫瘠的村庄,在政策的扶持下,一批批大学生走入基层,带领当地百姓因地制宜发展生姜业,果树业,不仅当地的环境有了极大改善,居民的生活也变的蒸蒸日上。未来,我们这一代青年学子又要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扎根祖国大江南北,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

沂蒙颂曲英雄谱——沂蒙山革命根据地

沂蒙山区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在1926年的时候沂蒙就开始建立了党的组织,并且八路军115师挺近沂蒙山区,创建了沂蒙革命根据地。在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许多战争时期的无数英雄儿女的动人篇章,人们吧这些革命的大无畏精神概括为沂蒙精神,沂蒙精神就是指“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敢于胜利、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沂蒙精神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沂蒙山素有“两战圣地、红色沂蒙”之称。通过参观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革命根据地广场等红色旧址,我们感受到党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画面,在一件件珍贵的史实资料面前,我们可以看到当年的沂蒙人民积极投入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画面。

这里有太多让我们动容的抗战事迹,没一件都深深的扎在心里,感动在心里。走进沂蒙,参观红色景区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回顾革命历史,了解革命历史,牢记先烈们当年为了国家与人民的解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才能在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中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进去,才能增强我们的社会荣辱感和使命感。


浓浓军民鱼水情——沂蒙红嫂祖秀莲纪念馆

跟随讲解员的讲解,我们了解到祖秀莲与抗日英雄郭伍士之间感人故事,在纪念馆展厅中,陈列着珍贵的资料和文物,实践团成员通过观看电影,身临其境的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军民鱼水深情。走出展厅,大家满含泪水,祖秀莲不顾个人安危藏人、杀鸡救人的行为和郭伍士感恩回报的事迹是令人动容的。

通过参观红嫂纪念馆,成员们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重新领悟了新时代青年应该担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革命的胜利,祖国的成立,离不开这些老百姓的支持,正是千千万万个红嫂的无私奉献和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忆往昔,峥嵘岁月,革命先辈精神永垂不朽;看今朝,改革变迁,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促发展;展未来,民族复兴,吾辈青年应当励精图治。社会实践结束后,我们会将所学、所思、所想通过新媒体技术分享给更多的人,传承红色薪火,讲好红色故事,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高举红色文化大旗让沂蒙精神代代相传,绽放时代光芒。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下乡感悟: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