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输出和输入特性曲线人类语言(共射为例)

三极管输出和输入特性曲线人类语言(共射为例)_第1张图片
三极管输出和输入特性曲线人类语言(共射为例)_第2张图片

        三极管输出和输入特性曲线分析(共射为例)
  一.ib和ube(输出特性曲线)。
1.横轴:ube
2.纵轴:ib
3.第三参数(一族变量):uce。
  当uce为零,c和e极等于短路,为一点,三极管也就可以看成二极管。所以,uce为0的时候可以看成一个二极管的特性曲线。近似二极管ube增大,ib随着ube导通而出现,随后达到稳定。
  当uce增大,这里要考虑的开始多子和少子,也就是电子层级的关系,uce增大,ube最大值需要进行一些电场补偿,所以有了ube稳定增大的现象。
  二.ic和uce。
  1.横轴:uce
  2.纵轴:ic
  3.第三参数(一族变量):ib。
  对于确定的ib,输出特性是一条曲线。
  针对于一条曲线来看,ib等于=0,iceo(三极管截止电流也就是ic在三极管截止时的值,即使截止也有值,因为三极管即使截止也有电阻,虽然很大,但是只要有电压就不会电流为0)≈0,但不为0,微安级别,处于截止状态。
  所以ic一直为截止值。此区也为截止区,也就是随便uce变化,ic不变且近乎为0。
  再往上看,ib到达放大区,在图里的意思就是,ic的特定值,只由ib决定。一条曲线在放大区对应一个值。
  往左看到达饱和区,此时,ic不仅由ib又一个贝塔系数决定,也由uce的值有关。
  如果说这样理解不明显,可以看成,随着ic的值增大,ic和他的负载分压逐渐增加,所以uce越来越小,也就是从横轴往回看。反而又回到了饱和区。
  所以可以在饱和区观察到,ic的值要小于ib*贝塔的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AC,驱动开发,硬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