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4

我的前端之路


    大学四年,终究是到了毕业。这四年是最快的四年了,我也不知道认真学习的四年会过得快还是慢,但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玩,所以真的过得很快吧,这种无忧无虑的日子就像是养老,但回首,不禁会感叹岁月蹉跎。

    四年走到了尽头,象牙塔里的人终究要面对生活的现实,所幸在大二开始便开始自学了一点python,毕竟这几年python被吹上了天,经常可以在各种APP的广告上看见“玩手机,不如学python”,什么年薪多少多少的语句,看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确实我动心了,我以为我可以赶上一波热潮。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虽然大学读的专业是软件工程,大一也教过C语言,但......一开始头脑一热买了一本《python从入门到实战》,这本书其实写的真的挺好的,挺适合入门,但由于从来没有变量,方法等等的概念,光是弄懂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我都花了好长时间,可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一直坚持把整本书学完了,还跟着后面的实战内容做了一个飞机大战的游戏,虽然我是跟着书上的代码敲得,但内心还是充满了成就感。后来又恢复了养老的生活,代码又一次淡出了我的生活,直到大三下才意识到如果再这样下去,毕业可是只有回家待业了,所幸又看了下语言排行榜,学上了那榜首的JAVA,这次学习JAVA我已经不像学python那般小白,很多概念还是相通的,毕竟语言只是一个工具,所以在设计时许多地方都是通的,然后我还在某课网买了JAVA入门课程,就这样跟着学了两个月左右,我进入了疲倦期,什么内部类,匿名类绕的我头晕(现在想想其实也不是很难),于是我又放弃了学习。不过大三开的‘响应式页面’课程让我产生了兴趣,前端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可以让代码直观的转化成页面,这让我很有成就感。(那个时候我还分不清后端和前端的区别)只知道,前端不仅简单,而且可以写网页。就这样,我进入了前端的学习。

    一入前端深似海,前端其实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很多时候各种琐碎的知识,不断更新的技术,各种配置也让人确实头大。但这些开始时也还算好,不然我也不会这么傻不拉几的一直学了下去。从前端三大件的熟练使用,了解了JQ,bootstrap,再到后来的node,npm的使用(其实应该是想先vue的,后来发现和结合后端更方便开发,于是先去学了node),在到后来的vue,然后就没有怎么学了,大四的上学期也结束了。后来寒假准备找个地方学习,但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直接在家待了几个月,因为寒假过于浪,导致很多忘了(代码这个东西真的必须要天天练一下,特别是我这种初学者,隔几天就会忘),后来为了找工作,又开始了一轮复习,这次深入去学习了js的一些很重要的理论(对象,作用域等),虽然这些在实际开发中也许没有多大的用处,但确实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js。其实学这些也是因为去投简历给了一些比较大的公司,做了笔试才发现自己真的是感觉像没学一样,有些题的算法虽然感觉很简单,但是真的不会,大学没有好好学数据结构。后来学校快解封开学的时候找到了一份前端工作,就在本地,虽然工资不是很高,但总算有了实习的地方,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去实践才能让知识变成力量,自己平时虽然也写代码练手,但毕竟学习和工作是有差距的,一些写法,思想都和学习时是不一样的。然后我请了一个长假,因为要回学校答辩了,最后的校园生活过得特别快也让人特别怀念。现在我已经开始上班了,一个在人海里奔涌的浪花,以后我会逐渐养成写东西的习惯,把工作中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写下来,并经行总结,毕竟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做一个记录,方便以后查看一些曾经遇到过的问题和借鉴一些思路。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