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_408_数据结构_01.绪论

01. 绪论

1.1 数据结构基本概念

笔记_408_数据结构_01.绪论_第1张图片

基本概念

  • 数据:信息的载体

  • 【数据元素】数据的基本单位,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和处理。一个数据元素可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 数据项:构成数据元素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 数据对象: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 数据结构: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又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

    • 数据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又称映像)称为数据的物理结构 / 存储结构

    存储数据时,不仅要存储各数据元素的值,还要存储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

  • 数据类型:是一个值的集合和定义在此集合上的一组操作的总称。

    1. 原子类型:其值不可再分的数据类型。
    2. 结构类型:其值可以再分解为若干成分(分量)的数据类型。其成分可以是结构的,也可以是非结构的
  • 抽象数据类型 ADT:是抽象数据组织及与之相关的操作。(用数学化的语言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定义运算。与具体的实现无关。)

三要素

  • 物理结构 / 存储结构

    • 顺序存储:把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上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元素之间的关系由存储单元的邻接关系来体现。

      【❗ 易错点】循环队列是用顺序表表示的队列(是涉及存储结构的术语)

    • 链式存储: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在物理位置上可以不相邻,借助指示元素存储地址的指针来表示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各个结点的存储空间可以不连续,但结点内的存储单元必须连续

    • 索引存储:在存储元素信息的同时,还建立附加的索引表。索引表中的每项称为索引项,索引项的一般形式是(关键字,地址)

    • 散列存储:根据元素的关键字直接计算出该元素的存储地址,又称哈希(Hash)存储

    绪论部分只需要理解两点

    1. 若采用顺序存储,则各个数据元素在物理上必须是连续的;若采用非顺序存储,则各个数据元素在物理上可以是离散的。
    2. 数据的存储结构会影响存储空间分配的方便程度
    3. 数据的存储结构会影响对数据运算的速度

1.2 算法

1.2_1 算法的基本概念

笔记_408_数据结构_01.绪论_第2张图片

  • 算法效率的度量
    • 事后统计方法
    • 事前分析估算方法

1.2_2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笔记_408_数据结构_01.绪论_第3张图片
笔记_408_数据结构_01.绪论_第4张图片

  • 频度:语句重复执行的次数

1.2_3 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 空间复杂度:空间开销(内存开销)与问题规模 n n n 之间的关系

笔记_408_数据结构_01.绪论_第5张图片
笔记_408_数据结构_01.绪论_第6张图片

  • 程序运行时的内存需求:程序代码 + 数据
  • 原地工作:额外空间相对于输入数据量来说是常数。

笔记_408_数据结构_01.绪论_第7张图片
型一:放缩 → n ∗ n ∗ n n*n*n nnn

型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408_数据结构_notes,笔记,数据结构,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