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深度思维》

简介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267664/
深度思维 透过复杂直抵本质的跨越式成长方法论
作者: 叶修,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出版年: 2018-8-9,页数: 288
豆瓣评分:7.5

整体框架

思维技术

逻辑链:

  • 5why
  • 5so

换位

  • 别人视角:类似经历,临时模拟,需求帮助
  • 练习:抽离,代入
  • 6顶帽子

可视化

  • 矩阵分析:艾森豪威尔矩阵,策略师时间矩阵,死亡日历,备忘录
  • 仪表盘

全流程优化

  • 顺序型流程
  • 连贯性流程

思维格局

生态思维

  • 思考对象生态环境
  • 淘金模型
  • 森林模型
  • 池塘模型

系统思维

大势思维:

  • 马太效应
  • 政府规划

兵法思维

  • 先胜后战
  • 致人而不致于人
  • 胜可知不可为
  • 慢即是快

思维技术-逻辑链

逻辑链条延展得越长,思维能力就越深刻

  1. 解决问题或总结经验:使用5why法。
  2. 对未来的预测:使用5so法。
  3. 具体问题综合使用,方法只是招式,专业知识和常识才是内功。

5why

确定数字的原则?
不断追问下去,直到问题变得没有意义为止。

5Why思考法如何顺利进行下去?
最核心原则是:要可以控制的事项上面回答,避免不可控制的内容。

5so

对于5So对应的内功呢?
就是常识与专业知识。

上海自贸区要成立了。

So?那又会怎么样呢?
上海本地的贸易公司业务会繁荣,对应的股票——上海物贸肯定要涨。

So?那又会怎么样呢?
贸易业务会繁荣,那么对应的物流业务也会繁荣,所以物流股票——华贸物流也值得购买。

思维技术-换位别人视角

如何知道别人在想什么,
如果你想要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想法,
你就必须要和他有共同的认知系统。

类似经历

对于曾经有过类似经历体验的,
可以再次调出那些经历体验。

例子:
部门主管曾是新入职场的大学毕业生,
也曾经历过那种面对陌生环境的茫然、
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的担忧、害怕犯错误的紧张,

但几年之后当他变成职场老手时,已经忘记了当年的青涩,
各种紧张、担忧、困惑的情绪早已消散。

所以他无法立刻换位到新入职员工的思维中去,没有想到,
这些新人最想要的不是宽松自由的环境
业务已经熟练的老员工对自由宽松的要求相对较高,
而是细致的培训和指导。

主管在做出决定之前,他应该好好回忆一下:
我当年刚大学毕业进入公司时,
是怎样的体验?
通过有意识地回忆当年的经历,
他才有可能知道新员工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类似经历

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也许可以临时体验一下。

例子:
曾经有一位美国作家做了件挺让人震撼的事情:
她隐瞒自己的身份、断绝和朋友的联系,
带着1000美金和一部汽车深入美国底层人群,
体验底层的生活。

经过深入的体验,
她逐渐揭开了美国底层人民生活的面纱,
也能够理解穷人的思维方式了。
后来,还出了一本书——《我在底层的生活》。

寻求帮助

如果无法体验,
就寻找有相应经历的人来帮助自己思考

例子:
很多父母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
即便他想去回忆自己童年时的情景也未必管用,
因为他成长的年代与孩子成长的年代差别巨大,没有太多借鉴意义。

而父母又显然没法把自己暂时缩小一下去体验孩子的生活,
这时候父母该怎么办?
与其私下揣测孩子的想法,
不如去虚心请教一下孩子的同学和玩伴,
看看他们这代人的想法有些什么特点。

练习抽离

一个人的灵魂离开了他自己的身体,
从外部隔着一定的距离看着自己。
自己从自己内部抽离出来,
像一个外人一样观察自己,
这就是抽离感。

这种感觉很奇妙,
就像自己突然变大了,
灵魂变得更加轻盈和开阔。

练习代入

我们习惯于进入自己的生活,
而不习惯于进入他人的生活。

我们需要练习,
练习如何成为他人。
经常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

例子1
读历史书的时候,就要把书中人当成自己,
想象自己正在经历各种喜怒哀乐和生死存亡,
这样读书才能够增进学问和智慧。

例子2
观察他人喜好。
请在最短的时间里,观察并猜测身边某个人喜欢什么。
假设你家里来了个客人,你的茶几上摆着几样食品。
这个客人会快速扫视这些食品,
目光在不同的食品上停留的时间长短不一,
并露出非常微妙的表情差异。
你的目光则应该紧盯住客人的眼神,
根据他的表情微妙变化来推测他对不同食品的喜爱。
这种观察游戏很有趣,也有一定难度。

6顶帽子

这六个帽子,代表了六种思维特质:
凡重大决策,每种帽子都需上场,不要有遗漏;

6种颜色:rgb黑白黄

  • 蓝色-全局分析,思维过程
  • 红色-感性直觉:情绪
  • 绿色-创新思维:有不同的想法?新的想法?其他选择?
  • 黄色-乐观思考:为什么这个值得做?利益是什么?可以起什么作用?
  • 黑色-保守行事:这是真的吗?缺点是什么?有什么问题?为什么不能做?
  • 白色-客观事实:目前有什么信息?

思维技术-可视化

矩阵分析-Eisenhower-艾森豪威尔矩阵

优先去做:重要且紧急的事情
大部分时间: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

矩阵分析-策略师时间矩阵

策略师时间矩阵的指导思想是:
越重要的事情越先做,越简单的事情越先做。

矩阵分析-死亡日历

死亡日历则用于提醒自己生命的宝贵。
将一生中的所有时间都画成一张表,表有两部分,

上半部分表示年,下半部分表示月和日。
涂黑的部分表示已经过去的时间,空白的格子代表剩余的生命。

矩阵分析-Zeigarnik-备忘录

家里置办一个白板,
用来记录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蔡格尼克效应是指,
我们的大脑对于未完成的事情有更深刻的印象,
会自动提醒我们这件事情未完成。

破解蔡格尼克效应——制订一个计划。
当你制订计划要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
这件事情的蔡格尼克效应就消失了。

大脑不会再疯狂地提醒你这件事情未完成,
不会再用这件事去打断你正在做的工作了

思维技术-全流程优化

秘籍型思维

一个原本只是有一定作用的东西,
被放大成了万能的、唯一的,

企图通过某个高深的秘籍来达到卓越的效果,
哪怕这个秘籍要我付出2倍的努力,
但只要能换回20倍的效果就好了。

全流程优化

复杂的事情往往由多个流程、步骤组成,
把每一个流程、步骤都进行优化,
做到(接近)最好,就叫全流程优化。

每个流程只提高一点点就好了,
哪怕这一点点提高要耗费大量的精力,
但总体累加起来却能取得奇迹般的效果,
你的额外精力投入依然超值

全流程优化只有两个步骤:
第一,将任务分为多个流程;
第二,对每个流程进行优化。

顺序型流程

各个模块相互解藕,流程随着时间自然展开,
前后流程之间的影响很小,甚至没有影响。

比如春晚的节目,相互之间影响较小。
破解:运用全流程优化方法即可

连贯型流程

前后流程之间联系紧密,
前一个流程进行得如何直接影响下一个流程的进展。

破解:使用全流程优化+并行结构(备用)
并行结构可以使用备用,降低风险

例子:
学生学习时有一个流程是获取知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个流程对于学生都是串行的,
因为获取知识的途径只在老师那里。

如果不幸遇到了一个低水平的老师,
那么学生的学习就会遭受巨大的挫折。

随着社会教育服务和互联网的兴起,
这个串行流程就被改造为了并行流程,

因为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大部分知识了,
学生受教育的风险就大大降低了。

思维格局-生态思维

出淤泥而不染,
思考或许更好的方法是为自己创造一个淤泥较少的环境

思考某个事物的时候,
不应仅仅思考这个个体,
还应思考他所处的整个生态——他周围的环境以及他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思维衍生出来的三种模型:

  1. 淘金模型
    共生模式(注重黄金背后的生态机会)

  2. 森林模型
    生态位(时、空、食物等)面对强大对手,
    避开锋芒,选择差异化优势进化取长

  3. 池塘模型
    平台模式(生态链)比如阿里腾讯小米亚马逊脸谱等,
    小而全,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生机盎然!

思考对象的生态环境

你不应该仅仅考虑到你想要卖给东西的那个观众,
还要考虑这个观众处于一个怎样的生态当中。

例子:
假设你就是一名游戏主播,
你由于苦练了多年的游戏技术所以水平不错,
有不少游戏爱好者愿意看你打游戏。

你发布的每个游戏视频都有十万粉丝观看,
那些铁杆粉丝还会为你打赏。

不过打赏的金额并不算太大,
你得到的经济回报还不够多。

于是你决定自己开一个淘宝店卖东西,
在游戏中发布淘宝店的地址来引流。

问题来了:
你应该卖什么商品才好?

看游戏的人肯定也是自己玩游戏的。
所以你应该考虑这个玩游戏的人的画面:
一个人,坐在电脑前,
左手放在键盘上,右手拿着鼠标,

双手都在随着游戏画面的变换而飞快地猛烈地敲打着。
卖鼠标键盘耳机,卖零食饮料,
卖暖脚宝和桌面发热垫

淘金模型

例子:
大约十九世纪中前期,在美国的西进运动中,
加利福尼亚州发现了大量黄金,并且这一消息迅速传开。

第一批富有冒险精神的开拓者飞奔到加利福尼亚州,
历尽辛苦,真的淘到了黄金并因此发家致富。

成功的案例刺激着更多富有冒险精神的年轻人跃跃欲试,
怀揣着发财梦,奔赴加利福尼亚州。

假设你是同一时期的一名美国青年,
你是否应该加入淘金热当中?

这就是我们每个普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所以,对于上面那个淘金的问题,你的答案是什么?

我给出的答案是:你应该去,
但不是去淘金,而是去卖牛仔裤。

黄金吸引了无穷无尽的人,
而人需要衣服、住宿、食物水源、工具等。

所以你的机会不仅仅在于黄金本身,
也在于其背后的生态

森林模型

森林模型本质上是一个生态位模型。
生态位是指物种在生态中所处的位置,包括空间、时间、食物种类等因素。

生态位思维的核心原理是,当你遭遇强者竞争时,
除了与其死拼以外,你还可以选择避开它的(时间、空间、食物等)位置。

例子:老虎和兔子
森林模型,
其中的最弱者兔子是如何生存的?

并不仅仅是避开虎狼就好了,
因为总有避无可避的时候。

兔子依然需要不断进化提高自己的实力,
它需要奔跑速度更快、繁殖力更强。

森林模型与生态位选择,不是让你轻轻松松就可以登上人生巅峰,
而是让你离开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成功的泥沼。

池塘模型

池塘模型的本质是平台模型。
一般人很习惯于在别人的平台上活动,
但却未考虑或许可以制造一个自己的平台。

为什么很多人缺乏平台思维?

例子:池塘和鱼
原来你是一条大鱼,
你要时刻防范其他大鱼小鱼和你抢食物;

现在你选择当一个池塘,
于是你看着池塘里大大小小的鱼笑而不语。

例子:游戏主播
于是,你的盈利方式就产生了变化。
先前是靠自己的流量、自己的淘宝店赚钱,
现在则增加了其他游戏主播为你带来的收入。
即,你的个人流量收入保持基本不变,
但是却大幅增加了作为平台的收入!

思维格局-系统思维

利用系统思维来解决问题主要有以下步骤:
第一步,绘制系统动力图。
第二步,识别那些可以调整的节点和流向。
第三步,改变那些可以调整的节点和流向。

面对难以抵制的享受欲望,
你总要找个途径发泄出去。

如果你为自己买了一个昂贵的辅助睡眠的装置,
或者购置了几款提高效率的工作软件,
那么你给一个白痴游戏充值1000元钱的冲动就会减小。

对于享受的欲望来说,前者与后者区别不大,
但前者能使你维持不断成长的良性循环,
而后者则会拖累你,让你停滞不前。

比别人发展得更好还享受得更多,
这就是系统思维的智慧。

思维格局-大势思维

大势思维——与天地同力的思维方式
20年前,中国的富豪大部分都是搞能源矿产的,煤矿、铁矿等;
10年前,中国的富豪大部分是经营房地产的;
现在,中国的富豪大部分是做互联网的。

我们还可以预测,未来几十年,
中国的富豪可能都是发展人工智能的。

马太效应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新约·马太福音》

世界上有太多的规律,
你不要以为马太效应是其中普通的一个,
它是规律中的规律,强者中的强者。

面对马太效应,我们要学会切换赛道,
从财富赛道切换到知识技能赛道上。

马太效应与人口规律结合
这种人口快速减少的小城镇,
其房地产快速贬值的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待验证

由老龄化促进的旅游业繁荣,会比养老产业来得更早
婴幼儿增速是否稳定尚不能明确,需要持续关注,商家不可盲目扩张;
中高端产品更受欢迎;
科学教养相关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

政府规划

最近一次是2016年-2020年的十三五规划。
其中一个文件叫《"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就透露了大量"天机"。

冰箱可能会成为食品行业的热门广告资源,
而婴儿床厂家则可能成为母婴领域的新垂直电商巨头。

比如二胎政策会让婴幼儿用品产业复苏,

老龄化趋势则造就了医疗和养老行业的机会,
这些简单的结论很多人都知道了。

思维格局-兵法思维

有些灵魂降临在风和日丽的人间,
生命是享受,是说走就走的旅程;

有些灵魂进入了山穷水尽的世界,
生命是奋斗,是无穷无尽的战争。

学业是战斗,求职是战斗,
升值或创业更是艰苦卓绝的战斗。

一次次大大小小的战斗汇聚成了这一场生命的战争。
绝大多数兵书都是讲战争的具体技术,

而《孙子兵法》则是讲战争之"道"。
先胜后战告诉我们不要莽撞盲目,先算清楚胜败再行动,
凯利公式为理念打上了数学补丁,让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致人而不致于人让我们高瞻远瞩,
不要等到情况变得显而易见、不可扭转才发现,
而要见微知著,

从一开始就不出现微小的差池,
最典型的就是不要受制于人,
要时刻掌握主动权

胜可知不可为则告诉我们,
要敢于出击,更要能够等待,
要搞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
无仗可打的时候要耐得住寂寞

先胜后战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孙子兵法·军形篇》

胜利者的样子是先胜而后战,
失败者的样子则与之相反。

以先胜而后求战的理念来应对,那么就要先进行各种考证,
确保这确实是一个赚钱的机会再去行动。
孙子兵法打一个数学补丁——凯利公式。

pw——有多大概率会赢;
rw——赢了能赚多少倍;
pl——有多大概率会输;
rl——输了会亏多少。

举个例子,一只股票,
60%概率会涨,涨了赚50%;
40%概率会跌,跌了会亏40%。
你该用多少比例的本金去买这个股票?

这就是投资届最难解决的分仓问题。
凯利公式告诉我们,你该拿出来70%的本金去投资:

致人而不致于人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虚实篇》

致人而不致于人,
简单说就是要主动不要被动。

所谓致人,就是让别人处于一种这样也不好,
那样也不好的情境中,看上去有得选,实际上没得选。

要做到不致于人,需要你考虑到以后发生的事情。
考虑得越远,就越能够不致于人。

围点打援
比如我和你打仗,我围住你一个城池,
但是又不强攻,

这时候你怎么办?
要不要调动另外一个城的兵力去救?

你去救吧,那我就半路打伏击,
在你救援的路上以逸待劳等你,
还要提前挖个陷阱什么的;

不去救吧,万一城被我打下来了呢?
更可恶的是,你要是不来救吧,

我天天拿个大喇叭对着城里面的人喊:
"里面的人听着!你们老大已经放弃你们不来救你们了!
赶快投降吧,我们缴枪不杀还有优待!……"

说不定整个城就白送给我了。
你说你心不心烦?
仗还没开始打就感觉快要输了。

救也不行,不救也不行,
不管怎么搞都觉得很被动,
这就是我致你,而你致于我了。

围魏救赵
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
就是一个围点打援的破解法,
而且破解得非常精妙,造成了反制。

我围你的城,
你直接领兵攻我的首都。

魏国攻打赵国邯郸,
赵国请求齐国救援。
齐国孙膑建议不去邯郸救赵,
而是猛攻魏国首都大梁,
这样魏国只能回师自救

胜可知,不可为

胜可知,而不可为也。
——《孙子兵法·军形篇》

胜可知
胜利是可以知道的——当别人露出破绽,
给了你机会的时候,
你看到了这个机会,就知道我可以赢了

不可为
只能保证自己不输,
不能保证别人一定输。

总体思想:
当敌人没有露出破绽,
命运没有给你机会的时候,
你的拼搏、挣扎都是没有意义的,
你不可能凭空制造出机会。
因此,你需要的是忍耐。

很多人努力了几年之后没有看到命运给自己什么机会,
要么放弃了自甘平庸,要么就仓促出击,
然后在某个环节上失败。

慢即是快

在这个鼓吹少年得志的时代里,我更崇尚大器晚成,
专注做好一件事才是大概率的生存之道

没有背景、缺乏资源的人该如何逆袭 ?
专注,是普通人的最好出路

专注于某个领域,也许是对的,也许是错的,概率未知;
但永远分散自己的精力一定是错的,概率逼近100%。

斜杆青年:
曾经的斜杠只不过是一种有趣的生活体验,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深度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