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读书随笔

​路无止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复杂的产品不可持续,如面临改变,很有可能意味着要重头来过。同理与产品设计的“MVP”,任何产品如无节制的添加功能,在吸引一部分用户的同时,也在渐渐失去产品的可持续性发展。

任何产品都有其服务的对象,技术产品至少有三个角度:管理人员、工程师(开发设计人员)、用户。在简化产品的同时,必须要清楚产品服务的对象是谁,这样才可以避免南辕北辙。并不是对开发设计使用起来简单的产品,就是用户使用起来简单的产品。

每个设计都是在考虑到诸多的限制之后的产物。而在设计前期调查清楚产品设计的限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设计一个网站需要考虑是否是配移动端,Pc端屏幕的大小,使用用户的年龄,性别等用户信息。通过对于这些限制条件的考虑,才能设计出更适合用户贴合用户的产品。

根据用户的使用环境,去设计产品业务的流程,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的黏度。如用户使用一个列表功能,但是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会经常被打断,怎样减少干扰,增加容错率就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想着通过产品去改变用户,不如想着让产品去适用用户。尤其是主流用户的操作习惯,环境。

“最小可行性产品”,所谓的最小,并不是指能用就行。对于现在更新迭代飞速发展,同类产品满天飞的市场,仅仅满足能用是不行的。如果产品要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那么产品需要包含其独有的核心(个性的风格、交互、功能、商业模式等),这样才符合”MVP”定义。

一个产品拥有过多“丰富”的功能,或许在产品的宣传推广前期,能更多的吸引用户。但是如同很多产品,再过了功能宣传的噱头之后,则很难把用户留住。因为只有真正使用过你产品的用户,才会知道产品哪些功能是常用的或者说适用的,但是其他过于“丰富”的功能,从某些程度上会对主功能,或者说主业务产生干扰,从而降低整个使用的效率。

怎么删除产品的某些“不必要”的功能?从用户角度去找寻用户的最核心的业务,即用户最需要的核心功能。一款产品是很难取悦所有用户的,那么退而求其次,在删除某些“不必要”的功能的时候,把用户专注的核心功能做的更好,从使用和心理上让用户感知到产品的改善,这样可以降低用户的失望度,从而更大程度的留住用户。而另一方面,对于某些“不必要”的功能,能在用户使用的数量越少的时候删除,也就能最大程度的减少用户的不满意度。

把一个产品做的简单,并不是简简单单的“less is more”一句口号。需要关注的地方:

1、根据用户的使用场景及习惯去进行功能的优先级排序,减少用户在使用中遇到干扰以及遇到干扰的解决办法。

2、减少用户在前往其前往目标功能的信息干扰和负担(因为每一个人在处理信息、学习规程和记忆细节方面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减少不必要的细节,则是提高效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尽量减少让用户分心的设计和功能,让用户更专注于主流程,提高效率也能减少出错率。

3、减少用户决策的次数。选择过多,不仅降低了整个产品功能使用的效率,过的信息负载往往让用户更难抉择。适当的帮用户做抉择,也是提高效率的一个方式。而对于某些选项表格,给予适当的默认值,则是让用户感觉舒适的很好的方式。

4、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解释和说明,让用户更快的完成任务,一方面可以极大的增加转化率,另一方面提高效率就意味着节约时间成本,对用户和产品本身是双赢的局面。

5、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错误。一般的情况是给出提示纠正用户。但是逆向思考,与其纠正用户的错误,不如在设计流程的时候,尽量避免用户出错。比如给予手机号码、身份证固定的格式。

6、less is more,有时候并不是功能上的删减。视觉上的清晰导向,区分层次也是必不可少的,怎么通过视觉引导用户完成任务,则是每一个UI设计师必须要注意的课题。

7、尽量让用户自己能够掌控局面,从而减少产品中等待时间的焦虑感。如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里提到的需求层次,其基石是生理需求。当一个产品都不在用户自己掌控之内时,可以想想用户对其的印象会是多么糟糕。在给产品做减法的时候,应该保证最基本的功能需求。

你可能感兴趣的:(《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读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