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

潮流,是时代最前沿的时尚。国潮,是什么?

张内咸,中国著名的青年导演、编剧。他从事影视行业十余年,担任过多部商业广告制片人,执导过无数的微电影、纪录片、网络大电影等。他的代表作很多,衩《旅伴》杂志评为“北京十大新青年”。

张内咸编写的《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通过对国潮三要素的讨论,向读者展示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尝试着将旧的关键词重新排列组合,策划一场打造爆款的商业实践。

国潮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挺简单的。国潮,一国之潮流。

这个问题说复杂,也挺复杂的。张内咸创作了一支关于“汉服热”的纪录片,原计划片长约15分钟,成品变成了200分钟的大部头作品。汉服文化的兴起,中国潮流掀起不少热潮。

国潮,是中国特有的元素组合,不但是中国制造这么简单,还需要贴合社会发展的需求的。

国潮,引发不同的社会影响。国潮可能不是国货哦。如一对Vans的鞋子,2019年便开始陆续国潮系列的鞋品,并且卖得相当火爆。

国潮是什么?格拉德威尔在解构流行文化时,提出了“流行三要素”,即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因素法则与环境因素法则。

个别人物法则关注于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关键人物具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

附着力因素法则认为要想发起流行潮,传播的信息必须让人难以忘怀。

环境因素用于判定流行潮同其发生的时间、地点所具有的密切关联性。

周星驰的《长江七号》、周杰伦的《青花瓷》,他们在电影行业、歌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们引领了时代浪潮。而随着汉服文化的推广,方文山与徐娇合作,积极推动汉服文化的发展,举办汉服节活动。复兴汉服,成为两人最期待的目标。

国潮三要素,成就国潮新高度

国潮第一要素:中国符号。中国符号有哪些?或许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如筷子、熊猫、孙悟空、和尚等,或许是中国元素,如君子、中庸、造化、去火等,或许是中国特有的感觉,如唢呐和锣鼓的声音、丝绸的柔滑、花椒的辛麻与茉莉的芬芳等。

中国符号,最易于传递的是视觉符号。视觉符号,易于描述,具象的视觉元素,具有鲜明的特色。如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通过描绘明月照床前这一特定的场景,将中国人表达思念故乡的感情结合起来。将复杂的文化哲学思想,简化为小朋友也能理解的视觉符号,并且深入人心地流传了一千多年。

流行文化,第一步是具有清晰的中国符号。使用符号化的网络语言,更易于被当代青年所接受,在网络上风靡起来。

国潮第二要素:更新观点

先有历史,后有故事,故事即历史。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会产生不同的观点。东西方文化对于故事的理解与阐述,有不同的见解。西方将历史与故事结合在一起,而中国很多时候,只有君主与大臣间发生的事才叫历史,而普通百姓发生的事只叫故事。

国潮第三要素:面对市场

市场是多变的,市场是多元化的,市场是客观的。不管什么类别,如艺术类、建筑类、音乐类、国学类……时代的需求才是发展的硬道理。不面向市场,很少能出品广受大众欢迎的作品。中国动画,在出品前,很多故事剧本,以及讲故事的技巧,都可是与同行来说,相当本土化的。

国潮不是中国风!

中国品牌的追捧,不但是因为产品自身的优势,更出自三个方面:一是能让消费者对一种商品产或一个品牌产生认同,并产生迷信,这是消费者对品牌文化资产的最高赞誉。

一种商品一旦成为国潮,它必然掀起一场流行文化中的消费神话。这些现代神话是中国文化中不断更新的关键符号,也是汉语维持生命的珍贵养料。

国潮,可引发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就是每个中国人之间彼此尊重,达成共识!

国潮,21世纪中国的“文艺复兴”!同道中人,共同努力中!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潮:21世纪中国“文艺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