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零售便利店溃败原因分析

大约2017年,由于被亚马逊公布的无人商店Amazon Go刺激了一把,无人零售便利店市场突然一下子就火起来了。
一开始应该是缤果盒子,然后出来了深兰科技Take Go,这些是名头比较大一点的,其他大大小小几十家应该有吧。


缤果盒子

无人便利店,是一个盒子样的屋子,可以整体迁移。
配以人脸识别、计算机视觉等黑科技,没有店员值守,24小时营业。
有亚马逊带头、又结合了AI等热门概念,那时候资本还没有经历共享单车战役,也未到寒冬,所以融资还是相对好拿的。

到了2018年下半年,我差点要进到无人便利店的时候,仔细打探了一下,发现已经快是一地鸡毛了,已经没什么玩头了。
两年后,如今再看,缤果盒子基本上已经没什么消息了,深兰科技也已经转型了,基本上已经没什么人聊这个话题了,也被证明短时间内是个伪命题。

那么,无人零售便利店的溃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最核心的,应该还是没有以用户为中心吧,光怼一堆高科技的,没什么用的。
从零售的本质来看,是商品的传递,消费者关心的,是商品和服务。

  • 商品方面,SKU有限,比一般的便利店要少一点,而且因为计算机视觉技术限制等因素,可能有些SKU还没法铺。
    另外店里省去了其实只是结账和服务的店员,余下补货的、保洁的其实还是少不了。同时分摊机器成本、各种费用,商品价格也很难下来,没有优势可言。
  • 服务方面,无人零售店,减少的刚好是店员,等于就是把服务撤掉,这下子不是评估服务的好坏,而是这方面的体验直接没有了。

从企业端来看,则是成本和效率。

  • 成本方面,在无人便利店布点初期,采购方面极有可能拿不到好的商品价格。每家店的投入也耗资不小,这些高科技设备尚未成熟,运维费用也一笔开支。
  • 效率方面,如果一个区域布点不够,供应链效率差是难免的。

从以上看来,一旦违背了零售的本质来做零售,基本上是可以预计到其结果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人零售便利店溃败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