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单工作管控

这两天在重新思考业务流程布局:

跟单的工作是协调工厂保质保量按交期出货,同时接受客人的指令,与工厂谈判。贸易商的存在就是为客人和工厂服务的,不能以单独一方的角度压另外一方,要有自己独立的立场。如果没能力以工厂的角度和客人谈判,只接受客人的指令又没法和工厂沟通,只传话就容易把客人的意思搞复杂,最后造成的问题全在贸易商。

如果形成团队,工作组要分工明确、信息共享,如果一个人的工作量两个人一起做,不仅增加沟通成本,如果信息不对称还容易把事情搞乱。本来客人说的是:20号货好,行不行? 可以的话我就订船了,跟单说好,我跟工厂说一下,传达到我这里就是:20号货必须好,原材料没到,赶快进啊,用什么方法我不管,反正客人要20号货好,工厂说原材料又不是我种的,我怎么能立马好?

因此做业务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懂采购,懂生产制程才能更好的在工厂的角度和客户谈判,原材料进货需要15天,铁器生产周期5000个要5天,烤漆3天,包装3天,留足富余时间应对各种意外至少接这个单需要30天。如果不懂工厂,一味的给供应商压力,做完这单这家供应商就不会再次合作了,还需要采购重新开发工厂,所有产品需要重新打样确认,耗费的资源和精力其实毫无意义。

业务多对外,跟单多对内,业务可由外招,也可由跟单做来。其他的薪酬待遇不一样,好的业务员会比跟单高很多。最近发现了以前跟随大神QC验货的问题,像大货完成度问题:我司采购5000个写字桌,工厂完成3000,船期在10天以后,此时可用特殊手段搞定验货QC,工厂进度拖到船期仍未完成生产,验货QC不好交代,我作为贸易商前去监督装柜,顺便抽检后续大货质量,发现质量堪忧,五金包铁器在纸箱中放置不全,结构问题很大。

这件事的处理方法其实很简单,就是验多少货出多少货,由贸易商驻厂QC卡住品质和数量,工厂才会当回事。进入生产旺季,每家工厂都在超负荷接单,如果你的货不急他就先做别人的货,所以会先问你船期,你的船期与验货时间间隔过大,比如说1号验货3个柜,10号装柜,15号船期,那么有200立方的货物会堆在仓库10天堵住工人走路路线,所以先不做你的柜子,先做早出的大货。

对于工厂来说,都是你敬他一尺,他会进一丈的,所以首先让他知道你的底线在哪里,他就不会步步紧逼去试探你的底线,直到发现你没底线,你再换供应商也就来不及了。

跟单工作不同于单证,需要懂得客户的销售淡旺季,需要懂全套的外贸流程,也需要懂工厂的生产制程,懂得品控观念,懂得计算交期,单证只需要做文件就够了,其中的薪酬体系和工厂内容我们往后慢慢摸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跟单工作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