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备忘录

春雨绵绵。假期很长。期待安好。

下雨天,总喜欢在被窝里看一遍新海诚13年的电影《言叶之庭》。电影看过小说。对自己来说,小说总会比电影想要表达的感情给予我的冲击感会大些。但在这部电影中,每次都会在雪野和孝雄在楼梯转弯处拥抱时的场景感动不已。无论看多少遍都会这样。上一次这样反复看的电影是《分手合约》,每次感动我的都是同一个地方,无论多少遍都是这样,就算知道结局也还是会这样。




片尾曲《Rain》响起真的是超爱



整理一下假期看的一些书。

第一本是本尼迪克特的《菊与刀》。因为日本文学和日漫开始对日本这个国家抱有一定的好奇。书中是以一个美国人的角度去分析的,对于当今现代的日本匹配性可能有所出入。毕竟时间不管对人还是国家都会有一定的改变。但是从古至今,一个国家骨子里的信仰与赖以生存的方式都是相似的。里面的论证论述都是娓娓道来,从日本的过去的武士阶级、社会体系结构、家庭概念灌输、战败前后日本的举动等方面分析。

“菊花,日本皇室家徽,代表着美;刀,武士道的象征,代表着勇气、征伐、忠义和名誉。二者象征着日本人的矛盾性格: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桀骜不驯,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义,既勇敢又胆怯,既保守又富有适应性。”

日本的“矛盾与美”。


第二本是卡森·麦卡勒斯的中篇小说《伤心咖啡馆之歌》和短篇小说集。爱与被爱。爱与孤独。爱与绝望。

俊美的当地小混混卡文·马西爱上了“骨骼和肌肉长得都像男人”的艾米莉亚小姐,为此他变得安分守己。但是艾米莉亚却爱上了驼子莱蒙·威利斯。莱蒙却被卡文·马西深深吸引。每个人都爱而卑微。

“一个最平凡的人也可能成为爱的对象,这恋情有如沼泽地里毒百合一般狂野、奔放、美丽。一个好人也可以成为一场放荡、堕落爱情的催化剂。一个喋喋不休的疯子也许能给某人的灵魂深处带来一曲婉转、朴素的牧歌。总之,任何一段恋情的价值和质量只取决于恋爱者本人。”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人宁愿去爱人也不愿被爱。几乎所有人都想成为爱人者。道理显而易见,人们总是隐约觉得,对大多数人来说被爱的状态难以让人消受得起。被爱者对爱人者心存恐惧、厌恶,理由当然也很充分。因为爱人者会让被爱者赤裸裸地暴露在他面前。爱人者会变着法儿地想要跟被爱者发生任何可能的关系,哪怕这个过程带给被爱者的只是痛苦。”

书中的一些恋爱观我还是挺赞同的,并且感同身受。


第三本是村上春树的《舞!舞!舞》。结合之前看的《一九七三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可能是村上春树对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日本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感受吧,虽然这篇是村上在国外写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巨大浪费是其特色和主要动力。


“一切都是在周密的计划下进行的,这就是所谓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投入最大量资本的人掌握最关键的情报,攫取最丰厚的利益。”

“时代如流沙一般流动不止,我们所站立的位置又不是我们站立的位置。”


还有一些对于身边人在自己身边关系的一些想法。

“我的房间有两个门。一个出口,一个入口,不能换用。从入口出不来,自出口进不去,这点毫无疑问。人们从入口进来,由出口离去。进来方式很多,离去办法不一,但最终无不去。有的人出去是为尝试新的可能性,有的人则是为了节省时间,还有的人命赴黄泉。没有一人留下来,房间里空空荡荡,惟我自己。”

记得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说,要少看村上春树。

战败后文学作品那种虚无与矛盾的冲击感是特别强烈的。

确实。

热爱生活,全力以赴地去开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总结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