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谈美》第十一章

十一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情感

主要讲一个观点,情感是生生不息的,创造也是生生不息的。

诗是作不尽的,因为它所蕴含的生命力是无穷尽的,其他任何艺术也都是如此。人的情感是无穷尽的,随时随地都在变化,且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情感,因此在表现创作时所选用的方式、意象等等,也会随之有无穷的变化。看待同一个意象,不同的人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如此排列组合,便会产生种种不同的结果。

譬如诗,以“酒”这个意象为例。韦应物“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是对蹉跎年华的无可奈何,刘过“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是对国家将亡的无穷哀叹,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对收复失地后的喜悦之情,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是冬夜温酒的惬意盎然。凡此种种,数不胜数。那么多的人,那么多“酒”的意象,写了上千年。可在不同人手中,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味道,或豪迈、或沉郁、或多情、或孤独,他们赋予了“酒”无穷的情感。

又譬如同写“思乡”的情感。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以“茱萸”为意象,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以“折柳”曲为意象,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以“明月”为意象,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以“秋风”为意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联想,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表达。

只要人未从世界上消失,那么人的情感就永远在不停的变化,而由人所创造的艺术则永远不会竭尽。

再谈一点,艺术应该从整体来看。譬如上述所谈诗句,都是佳句,但为何是佳句?这要从整体来赏析。是因为这篇诗中有足够的铺垫,因此到这一句时才更显精彩。画龙点睛的前提也是要先有“龙”,再有“睛”。因此,在欣赏时,都应先关注整体,再谈论细节。没有对整体的把握,就无法看出细节的绝妙。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谈美》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