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中的佐剂

疫苗已然被大多数人所熟知,可是疫苗中除了我们熟知的抗原(一般指会诱发某种疾病的病原体的减毒活体、灭活体、亚单位、重组蛋白、核酸等)外,是否还有其它组分会影响疫苗的实际效用呢?在这篇文章里给大家介绍疫苗组分里的重要组成——佐剂。

佐剂,或者叫免疫佐剂( immunologic adjuvant),是指能非特异性地增强或改变机体对匹配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者改变免疫的反应类型,但本身并无抗原性的物质。如灭活病毒疫苗、亚单位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如果疫苗成分里面只有抗原组分,其免疫原性往往不够强,注射到人体可能不能引起足够的免疫反应,就不足以抵抗相应的病原体入侵,因此在应用时,一般需要跟佐剂一起注射,才能起到足够的保护作用。

佐剂的主要作用有:增加机体对于疫苗的反应,特别是增加抗体的产生,来增强疫苗接种人群对于特定疾病的抵御能力;改善由于年龄(包括婴儿和老人)、疾病(如HIV患者)或其他原因导致疫苗反应能力降低的问题;便于小剂量抗原的使用;减少疫苗的接种次数;增加初始免疫反应速率;用于研发治疗性的疫苗;减缓抗原的消耗速率等。

目前最常用的佐剂为铝佐剂,主要包括磷酸铝、氢氧化铝和硫酸铝钾三种, 其中最常用的为氢氧化铝和磷酸铝。铝佐剂广泛用于如HPV疫苗、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百白破疫苗、甲肝疫苗、乙肝疫苗、狂犬疫苗、炭疽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b型嗜血杆菌结合疫苗、肺炎链球菌疫苗、脑膜炎疫苗以及兽用疫苗( 如口蹄疫病毒疫苗和肉毒杆菌疫苗)等。

从1926年,Glenny首先发现硫酸铝钾(明矾,铝佐剂)能增强白喉毒素的免疫原性起,到1939年,铝佐剂首次被批准可用于白喉疫苗,再到现在,佐剂的发展已有95年的历史,被批准上市的疫苗含有佐剂的也已超过三十种,可是佐剂的多样性发展却非常缓慢,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出现第一个非铝佐剂的新型佐剂(油乳佐剂,MF59)被批准用于疫苗。受限于副作用、稳定性、有效性等因素,目前除了铝佐剂外,只有MF59(含角鲨烯的水包油乳剂)、 AS03(含角鲨烯、维生素E和Tween80)、含单磷酰基脂质 A(monophos-phoryl lipid A, MPL)AS01和AS02佐剂、以及胞嘧啶鸟嘌呤寡聚脱氧核苷酸(CpG oligo- nucleotide, CpGODN)等少数几种佐剂被批准应用于人类疫苗(附表给出了一些上市的佐剂名称、免疫机理和应用举例)。

虽然佐剂在增强疫苗中的免疫原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其副作用也不可忽视,如铝佐剂疫苗注射后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注射部位红肿、发热等症状。铝盐进入人体后会首先沉积在大脑内,产生神经毒性作用, 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功能障碍等,所以在使用上剂量要用控制,WHO 建议最大铝含量不超过 1. 25 mg /剂。其它佐剂的疫苗也会注射部位红肿、发热等副作用的产生。

不同的佐剂对不同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效用不同。铝佐剂是最常用的免疫佐剂,在低龄组和高龄组都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但是对于一些疫苗的应用,其效用没有新型佐剂好。另外,由于佐剂的作用机理复杂,现有的研究结论中存在一定的争议,所以新型佐剂的安全性在应用上也会存在一定的顾虑。目前,铝佐剂仍然是最常用的免疫佐剂,同时,为了满足提升疫苗的效用的要求,新型佐剂也在不断研发中,可以预见将来会有更多新型的佐剂上市用于疫苗,如备受关注的脂质体、纳米颗粒等。

image.png

已上市的佐剂统计(可能不全)

参考文献:

霍宇娟等. 铝盐佐剂的安全性思考(2019)

Giuseppe Del Giudice etc. Correlates of adjuvanticity: A review on adjuvants in licensed vaccines(2018)

杨 琳等. 免疫佐剂分类及作用机制(2019)

郭舒杨等. 新型佐剂疫苗药学研究的思考(2020)

夏 赟等. 免疫佐剂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2020)

孙晓敏. 人用疫苗佐剂的安全性(2018)

Srinivasa Reddy Bonam etc. Adjuvants Designed for Improving Vaccine Efficacy(2017)

Steven G Reed etc. Key roles of adjuvants in modern vaccines(2013)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苗中的佐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