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的组装与维护

目录

1.常见概念

2.装机流程

3.电脑硬件选购指标

4.BIOS设置

5.硬盘分区

6.系统性能测试与常见维护

总结

1.常见概念

常见的电脑类型
1.台式机,一种机箱、显示器、键盘及鼠标等设备分离独立的电脑。
2.笔记本,小型可携带高集成的个人电脑,同价位台式机更便宜。
3.一体机,将主机与显示器部分集成到一起的新形态电脑,现在的很多电视很像这种。
4.平板电脑  5.可穿戴电脑

电脑系统是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的综合系统。其中硬件则是我们看的到的物理设备,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
内设与外设的概念,一般来说位于机箱外的称为外设,如显示器、键盘、鼠标、外接硬盘、打印机等。位于机箱内的叫内设,如CPU、内存条、硬盘、主板、电源、显卡、光驱、网卡等。
1.CPU:是电脑的核心配件,其主要功能是解释电脑指令及处理电脑软件中的数据,控制整个电脑系统的操作。
2.内存条:内部存储器或者说主存储器也对,是外存(外部存储设备)与CPU沟通的桥梁,用于暂时存储CPU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交换的数据。
3.硬盘:电脑中重要的外部存储设备,存储量大但是存取速度要比内存慢,电脑的绝大多数的数据信息存储都在硬盘中。
4.主板:最基本的部件之一,绝大多数的电脑部件都要直接或间接的接入主板上。
5.电源:为机箱各类部件提供电源的封闭式独立部件,选择功率取决于CPU、主板、内存、显卡的功率,最常见的功率在250-600W之间。
6.显卡:是电脑控制图形输出的主要设备,主要功能是把从CPU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处理后显示在显示屏上。
7.光驱:利用激光原理读写光盘内容的硬件设备,最近几年感觉逐渐退出笔记本和台式机里面了,主要是用的少了,真有需要买个笔记本外置光驱就行。主要分类有CD-ROM光驱,DVD光驱,康宝光驱和刻录光驱等。
8.网卡:是电脑连接网络的重要硬件,电脑可以选用集成网卡和独立网卡。其中集成网卡集成在主板上,可以满足正常使用;独立网卡是单独的硬件设备,在网络数据流量大的情况下更为稳定。台式机一般不集成无线网卡,连接无线需要购买。

其中电脑软件分为操作系统,驱动软件、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是电脑软件系统的基础,负责管理电脑硬件资源,控制其他程序运行,并为用户提供交互操作界面。目前主流的操作系统有微软的Windows、苹果的macOS、以及多家公司的UNIX和Linux操作系统。
驱动程序是硬件与软件交互通信的特殊程序,相当于硬件接口,操作系统只有通过这个接口才能控制硬件设备进行工作。驱动程序一般通过厂商官网下载或者Windows自己更新。硬件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最好按照一定的顺序,否则容易造成资源冲突,一般是安装主板驱动,安装Directx驱动,安装板卡类驱动,安装外设驱动,不过影响不大,现在驱动windows会自动更新。
应用软件比如qq这些,解决某个领域的具体任务而编制的软件。新系统的话,保证一套办公类软件,office或者wps教育版都行,浏览器除了自带的adge,还可以多下个火狐或者谷歌,压缩类软件比如winrar,害怕电脑中毒下一个火绒或者类似的杀毒软件,后面看需求需不需要下载图像处理软件,软件开发用的ide,还有格式工厂之类的实用工具,新系统的测试相比鲁大师的话,图吧工具箱也是一种选择。


2.装机流程

1.明确装机目的
你需要一台计算机是用作什么地方,明确自己的需求。如果你想学Linux的操作,后续还想学一点硬件控制,我会推荐你几百块钱买一个树莓派,当然只学Linux操作,做个双系统或者虚拟机就完全满足需求。其实不用想太多,你就想预算大概多少,用来玩游戏还是办公学习或者音视频等专业软件使用的,用多久,有随身携带的需求没有。
2.了解行业动态和类型选择
逛逛中关村在线,百度贴吧(图吧卡吧之类)看看硬件更新和政策与动态,比如之前炒比特币,显卡就很没性价比,可以考虑过渡。三星等储存厂商如果发布着火了,一般是内存与固态之类的马上要涨价,CPU厂商牙膏厂Intel新产品是不是挤牙膏值不值得买等等。政策方面,我记得规定网吧等场所必须要品牌机,如果你是采购这方面的你必须留意。
当然这时候你就要根据你的需求和预算决定类型了,如果有便携需求,买个笔记本。相同价位台式机一般性能最好,买台式机的话,预算充足且不具备组装电脑能力,买个品牌机挺好的,不过你买品牌机也要远离电脑城,京东还可以。
一般对电脑硬件有一定了解的都会选择自己组装电脑,相同配置组装机便宜,而且可以用有限的资金配置出自己最满意的配件组合。品牌机的价格虽然逐渐降低,CPU频率一看可能会很好,用的很新的东西,但是显卡方面一般就是主板的集成显卡,配置单上给你写一个“高性能显卡”。这种整体配置不如稍低频率CPU,配置一般的显卡性能好。
3.配置方案
常说的配置单,笔记本配置你在商品详情页上一般都能看到。你可以根据需求选类型,只有办公、看电影等需求,不想成天背个铁块一样,轻薄本可以满足需求、在此基础上对性能有点需求可以办公笔记本或者你搜全能本,游戏笔记本主要是对游戏或者3D性能要求高,有制图方面需求可以买它。
笔记本电脑的品牌是挺明显的,买办公本的话联想的ThinkPad,游戏本上神舟的战神、惠普的暗影精灵、联想的拯救者系列还有机械革命都不错,预算充足,你直接上外星人那更好
看到配置信息,你可以关注接口数量与种类,显卡是啥,屏幕怎么样,储存是固态还是机械,多大,CPU啥配置,有没有升级空间等方面多看看,防止买来不够称心。
台式的话,你一般在贴吧等地方看的时候也能看到配置单,不太熟悉的话抄作业总可以吧,自己配也可以,如果追求性能,看看B站,知乎那些博主配的,你一般能看到人类的科技的巅峰。自己写配置单也是一种乐趣,比如最少价格配一台办公用的电脑主机,为了方便快捷,拼多多买好歹有点售后,h61主板吧,找板U内存套装,我找到个93元,还带风扇,4G内存。500g机械硬盘够用了,25元,电源买好一点,随机一线300w 35元,机箱,找个纸盒子吧,153元就这样配好了。想再好一点,你可以搜搜E3神教,不过需要搭配显卡了,再好就建议用最新平台,能感受DDR4内存条,m.2接口的固态,12代cpu,30或者40系显卡,这些都要看预算的情况。
4.采购与组装
照着配置单采购完成就可以准备组装了,在开始前检查装机工具和配件齐全没,一般你需要准备一把螺丝刀,导热硅胶/硅片,一般买零件都会送。后面做一些防止静电的准备,洗下手或者戴防静电手套都可以。接下来就可以开始组装电脑了,建议看一下装机视频,那样比较直观,后面我大概说一下我经常的流程。
1.首先安装电源,把电源放在机箱的电源安装处,你看那个五角形的电源接口正好露出来一般就是对的,调整电源的位置,使电源上的螺丝孔和机箱上的螺丝孔对准,后面把螺丝拧进去就好。
2.接下来把cpu和散热风扇安装在主板上,用手按下cpu插槽的压杆再将cpu插槽的稳定杆抬起,将cpu一个脚的小三角标识与插槽的缺口方向一致放下,安装好用拉杆锁定cpu,这样cpu就安装好了。接下来安装散热风扇,不过先要在CPU上涂抹一层散热硅胶,用来帮助散热的。风扇安装好后,将风扇电源线插在主板的FAN1接口上。
3.安装内存条,先将内存插槽上的卡扣打开,再将内存条的凹槽对准内存条中间那个凸点,用力按压,直到内存条两侧的保险栓可以卡住内存条两侧的缺口,一般也会听到锁住的声音。
4.安装主板,先将机箱背部的接口挡板拆下,将主板的固定孔对准机箱的螺丝孔,使用螺丝钉将主板固定住,装机的那些螺丝都不需要拧太紧。
5.安装硬盘,如果是机械硬盘一般是sata接口,硬盘螺丝口在侧面,用螺丝固定在机箱里,将sata的供电接头对齐sata3电源尾部的硬盘接口并插入,找到sata3接口数据线,将其一端接在硬盘尾部的sata3接口上另一端接在主板上的sata3接口上。
6.安装显卡,跟内存条很像,侧面卡扣打开,对准凹槽,用力下压至卡扣合上。找到显卡供电插口,一般是6pin,插上省的后面忘了。
7.连接机箱内连接线,1.先连接主板电源线,2.连接CPU供电插口,从电源内部找到CPU的4pin+4pin供电,从机箱右上角穿过,接到主板左上角的CPU供电位置。3.连接主板供电插口,从电源内找到最大的24pin主板供电将其从机箱后面穿到机箱正面,对准机箱那个抓捕你主供电的24pin插头,垂直用力插入。4.连接音频线,从机箱前面板中找到标有audio字样的音频线,将其连接到主板左下方的audio音频阵脚上。连接usb2.0,连接usb3.0,连接开机,重启等线缆。
5.组装后的检测
电脑组装完成后,首先要检查各硬件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是否正确,主要检查内存,CPU,显卡是否插到位,电源接口方向及插口是否接好。经过上述检查后,即可通电测试。
打开显示器电源,按机箱上的电源按钮,如果能够听到清脆的滴一声,则表明硬件安装成功。接下来,就可以进入BIOS系统查看电脑的硬件信息。
为了更好地测试电脑的硬件性能,需要先安装操作系统,这里建议安装Windows,安装好了后,可以借助第三方软件对电脑的硬件性能进行测试,这里推荐图吧工具箱,集合了很多有用的工具,当然鲁大师,Windows优化大师也可以。利用第三方软件提供的硬件检测功能,可以比较方便的测试电脑的运行速度与稳定性。


3.电脑硬件选购指标

1.cpu的重要选购指标
当然不是指的是i几,或者说是几代的cpu,一般这么聊的都是指的是Intel公司酷睿系列的cpu,i3,i5,i7.i9分别档次不一样,数字越大越好,后面紧跟的数字一般指几代的,结尾带k指可以超频。但是如果是amd的cpu呢,这里我推荐大家看最新的性能天梯图,一般都挺准的。
真要看参数的话,我推荐你看主频,外频,倍频,缓存等。
1.主频,外频及倍频。一般情况下,cpu的时钟频率越高,其运行速度越快。外频是CPU的基本频率,决定了CPU的运行速度。
2.缓存:缓存的工作效率高于内存,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提高CPU读取数据的效率,因此选购CPU时要注意缓存的结构及大小。
3.核心数:通常情况下,物理核心数越多,CPU的性能就越强,目前CPU已经发展到了16核心。
4.兼容性:选购CPU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与主板兼容,若不兼容就不能使用。
5.区别CPU的四种包装,中文盒装、英文盒装、散片深包、普通散片

2.主板的选购
1.支持CPU的类型,不同的主板对应CPU插座类型不同,而CPU只有配备合适的主板才能发挥其全部性能,达到额定的频率。一般是对应的芯片组对应相应的CPU,芯片对于主板的性能优劣有直接影响,尽量选择先进的芯片。
2.主板的板型,板型主要根据机箱体积确定,目前主要有E-ATX,ATX,MATX,ITX几种板型。
3.对于内存的支持,部分用户为了提高电脑性能,会优选选择主频较高的内存,这时就很重要,主板支持的内存类型体现了不同程度的扩展性。
4.外围接口,也可以考虑主板上有没有多余的外围接口,为日后的升级做好准备。

3.内存的选购
从SDRAM到现在的DDR4,内存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SDRAM同步动态存储器被广泛应用,DDR SDRAM是在SDRAM发展而来,在于一个时钟周期内,即上升期和下降期内分别进行一次数据传输,总共传输两次数据,因此也被称为双倍速率SDRAM,有184个引脚,DDR3采取了DDR2的提频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内存带宽和频率;DDR4则在基础上再次提升了一倍的速度,达到了16比特预取机制,且降低了工作电压及功耗,即保证了传输速度和效率,又节省了能源消耗。
1.内存频率,频率越高,性能越强。
2.内存容量,容量越大,电脑运行速度越快
3.工作电压,是指稳定工作时候的电压,功耗越低越好
4.内存带宽,指的是数据在内存上的传输速率,即数据每秒进入内存的最大字节数
5.选择合适的内存类型,首先考虑内存与主板的兼容性,支不支持,后面的话尽量选择品牌的,内存这东西质量说不好。

4.硬盘选购
这东西简单说,尤其是机械很少人细挑,一般看个容量,主要分为机械硬盘HDD和固态硬盘SSD,机械硬盘就主要关注,1.主轴转速,决定硬盘内部传输速率,越大越好。2.高速缓存,高速数据处理存储器,缓存的大小与速度直接影响硬盘的传输速度,越大越好。3.硬盘容量,同价位越大越好。
固态硬盘,是一种利用固态的电子存储芯片阵列之后制成的硬盘类型。1.主控与闪存,主控相当于硬盘的CPU,好坏直接影响硬盘的稳定性。2.硬盘闪存架构,一般有三种SLC、MLC、TLC,分别企业级,民用高端,低端。3.硬盘接口,往主板上插的还是最新的,那种一般最快。4.品牌,做半导体就那么几家,品牌效应都快有电源那么明显。

5.显卡选购
需要提一下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集成显卡集成在CPU中,与CPU共享内存,功耗低,发热量低,但不能升级;独立显卡的优点在于无须占用系统内存,但需要插入PCI-E接口,效果与性能更佳。对于喜欢玩游戏和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好的显卡可以带来更高的分辨率和帧数,使得画面更流畅。
1.芯片厂商,英伟达和AMD,各有优劣。
2.核心频率: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显卡核心的工作频率,其中最大频率为显卡工作时的最高频率。显卡的频率越高,性能越强。但是核心不同的情况下,这样不一定。
3.显示芯片位宽:显示芯片位宽是指显示芯片内部数据总线的宽度,即显示芯片内部采用的数据传输位数。位宽是决定芯片级别的重要参数。
4.显示内存,简称显存,分别关注显存类型、显存带宽、显存容量、显存频率。

6.液晶显示器选购
首先1.屏幕尺寸,这个确实看需求,一般越大越贵,一般24寸够用。2.屏幕显示比例,水平:高度。
3.接口,最好选择接口丰富的显示器,你的接口类型也好和显卡的输出类型有对应才能使用。
4.液晶面板种类,多数廉价的液晶显示屏产品采用TN面板。如果追求色彩,选用IPS和PLS性面板要好很多。
5.分辨率、6.色彩表现,目前主流显示器的面板色彩数为16.7M,能支持16.7百万色,显示器能显示的色彩数量为10.7亿种。
7.对比度,是显示器显示色阶的参数。高对比度可以更好呈现颜色的艳丽程度。

7.电源的选购
电源的实际输出功率即电源上标注的“电压*最大工作电流的总和”,首先就是功率了,一般350-500W够用,可以算一下来决定买多大功率的电源,尽量也别买太大,首先是贵,其次是恰当的功率性能最好,b站有人测试过。后面可以按需求看看需不需要无声的电源。
注意电源别买杂牌子,我看见一个杂牌子电源拆的评测,里面竟然用水泥封块,毕竟谁也不想上百买个鞭炮吧。


4.BIOS设置

BIOS(是指基本输入/基本输出系统)设置程序是储存在ROM中的一个程序,是在工厂里用特殊的方法被烧录进去的,其内容只能读不能改,且只有开机时才可以进行设置。BIOS的主要功能是为电脑提供最底层的、最直接的硬件设置和控制。
1.BIOS简介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三大主流主板BIOS,分别是AWARD BIOS、AMI BIOS、PHO-ENIX BIOS。由于PHOENIX已经被AWA-RD兼并了,因此在台式机主板方面,虽然还标着
PHOENIX,但是还是AWARD BIOS。
AWARD BIOS是由AWARD Software公司开发的BIOS产品,该类型BIOS功能较为齐全,支持许多新硬件,使用广泛。

电脑的组装与维护_第1张图片


2.BIOS的载体
BIOS是电脑系统的核心软件,控制着电脑部件(包括板卡、外设)的运作。BIOS作为一种软件,其需要一个载体,该载体常常是EPROM芯片,(包括Flash EEPROM_闪速存储器),可以很方便的在线快速电擦除其内部数据或程序的新型EPROM).BIOS程序和其EPROM芯片结合在一起后,专业上称为固件,俗称BIOS。
3.BIOS的基本功能
BIOS在电脑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具体功能和作用如下。
1.自检及初始化
自检初始化主要完成电脑的开机检测及启动,具体包括一下内容。
电脑刚接通电源时对硬件部分进行检测。
完成电脑初始化,具体包括创建中断向量、设置寄存器、初始化部分外设及设置电脑硬件参数。
引导程序,由引导程序记录把操作系统装入电脑。
2.程序服务处理
程序服务处理主要对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服务,包括硬盘读取、文件输出到打印机等与输入/输出设备有关的服务。
3.硬件中断处理
硬件中断处理主要用于接收并相应电脑硬件的请求,BIOS的服务通过调用中断服务程序实现相应的功能需求。硬件中断服务分为很多组,每组有一个专门的中断。
4.UEFI BIOS和传统BIOS

传统BIOS是电脑主板ROM芯片上的一段代码,属于软件范畴。按下电源后,电脑会进行加电自检,初始化硬件,启动OS loader加载操作系统,向系统或者软件提供服务,硬件中断处理。
新一代的电脑主板采用UEFI BIOS,EFI的概念最早由英特尔公司提出,UEFI是EFI的升级版。其可以用鼠标操作,具有多国语言版本,开机自检后还会在EFI中的驱动程序加载硬件,不用操作系统负责驱动的加载工作,可视为微型系统。新一代的BIOS很有可能取代传统BIOS。
5.设置BIOS
原本这段开开心心打了两千多字,突然一个网页刷新让努力付之东流。简单写写
如何进入BIOS,按del键盘,不行网上搜
当硬盘出现问题时候,我们可以把U盘设置为第一启动项,【高级】【启动顺序】
UEFI BIOS设置自动开机,【高级】【高级电源管理】【由RTC唤醒】
UEFI BIOS设置BIOS密码,【高级】【概要】【安全性】【管理员密码】
                         用户密码,【概要】【安全性】【用户密码】
升级BIOS,官网下驱动,【工具】

传统BIOS ,【BOOT】【CD-ROM Drive】开机自启动
                      【Security】【set supervisor password】设置开机密码

AMI BIOS报警音含义
1声短报警音,内存刷新失败
2声短报警音,内存ECC校验错误
3声短报警音,系统基本内存检查失败
4声短,系统时钟出错
5声短,CPU错误
6声短,键盘控制流错误
7声短,系统实模式错误,不能切换到保护模式
8声短,显示内存错误,(显示内存可能损坏
9声短,ROM BIOS校验错误
1长3短,内存检测错误
1长8短,显示测试错误


5.硬盘分区

需要对硬盘进行分区的情况
1.新硬盘分区,新硬盘在开始使用之前需要进行分区,。硬盘出厂时并没有进行分区激活,因此用户需要对硬盘进行分区以激活硬盘安装操作系统。
2.分区不合理,如对硬盘分区的容量大小和硬盘分区的数量并不满意,此时可以将文件备份重新分区。
3.硬盘感染病毒或硬盘损坏,当硬盘被病毒严重感染,格式化都无法根除时,应对硬盘进行低级格式化重新分区,当硬盘由坏道或坏扇区出现时,应重新分区,将坏道隔离出去,不让坏道出现在引导区和隔离区。

硬盘分区格式
新硬盘必须经过低级格式化、分区、和高级格式化三个处理步骤后才能存储数据。其中硬盘的低级格式化一般由生产厂家完成,目的是划定硬盘可使用的扇区和磁道标注有问题的扇区;而用户则需要使用硬盘分区工具进行硬盘分区和高级格式化。根据目前流行的操作系统来看,常用的分区格式有4种,分别是FAT16、FAT32、NTFS和EXT2/3/4,最常用的就是NTFS格式。
1.FAT32,该分区格式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与FAT16分区格式相比,该分区格式突破了对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只有2GB的限制,对硬盘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目前的硬盘容量越来越大,运用FAT32分区格式后,可以将一个大硬盘定义成一个大的分区而不必分为几个小的2GB分区使用,方便了对硬盘的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硬盘的浪费,提高硬盘的利用率。
但是,采用FAT32格式分区的硬盘,由于文件分配表的扩大,因此其运行速度比采用FAT16格式分区的硬盘要慢。
2.NTFS,是WindowsNT 网络操作系统的硬盘分区格式,相较于FAT16和FAT32而言,在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有了较大提升。首先,NTFS分区格式能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通过对用户权限进行严格的限制,使每个用户只能按照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操作,充分保护了系统与数据的安全;其次,NTFS分区格式还可以支持最大达2TB的大硬盘,并采用了更小的簇,可以更有效的管理硬盘空间。NTFS分区格式随着硬盘容量的增大,性能也不会随着降低,在使用中不容易产生文件碎片,对硬盘的空间利用和软件的运行速度有较好的提升空间。
3.Ext2/3/4为第二代文件扩展系统,其特点为存取文件的性能极好,对于中小型的文件更有优势。在一般常见的Linux86系统中,簇最大为4KB,则单一文件的大小上限是2048GB,而文件系统的容量上限为16384GB,以此类推,Ext3/4是2的升级版,增加了日志功能且彼此向下兼容。所以,2被称为索引式文件系统,3/4被称为日志式文件系统。
硬盘分区的查看【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
格式转换【windows powershell(管理员)】-F盘转换成ntfs格式,convert f:/fs:ntfs
主分区、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主分区也称为主磁盘分区,通常位于硬盘最前面的一块区域中,构成逻辑C磁盘。其中的主引导是它的一部分,此段程序用于检测磁盘分区的正确性,并确定活动分区,负责把引导权移交给活动分区的操作系统。不过引导程序损坏就不能从硬盘引导,可以通过U盘引导。
扩展分区是除去主分区外剩下的容量,不能直接使用,需要以逻辑分区的方式使用。
逻辑分区一种特殊的分区形式,是将硬盘中的一块区域单独划分出来来供另一个操作系统使用。对主分区的操作系统来说是一块被划分出去的存储空间,只有逻辑分区的操作系统才能管理和使用这块存储区域,逻辑分区之外的系统不能访问该分区的数据。
硬盘格式化,是对硬盘中的分区进行初始化得到一种操作,可以将磁盘或分区中所有的文件全部清除。硬盘格式化主要分为低级格式化和高级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也称作物理格式化,是对磁盘进行柱面,磁道,扇区划分操作;高级格式化又称逻辑格式化,主要是对硬盘各个分区进行磁道的格式化,在逻辑上划分磁道。
低级格式化一般在硬盘出厂前由生产商完成,一般说的格式化都是高级格式化。做法比如格式化D盘,在D盘上右击【格式化】,弹出的窗口设置好各个选项,点完成就开始了。
相关软件:1.DiskGenius,硬盘分区及数据恢复软件,它是在最初的DOS版本的基础上开发而成的。2.Partition Magic,允许在不损失硬盘原有数据的前提下对硬盘重新分区。3.DM   4.Fdisk微软自带的分区软件,不支持无损,慢,不支持太大容量。
制作Windows PE U盘启动盘,Windows PE 是Windows的预安装环境,是带有有限服务的最小win32子系统。WindowsPE包括运行windows 安装程序及脚本、连接网络共享、自动化基本过程及执行硬件验证所需的最小功能。可以以下这么制作,下载微PE工具箱,打开浏览器进入官网下载即可,其次需要准备个内存充足的U盘,插入后右下角选择安装到U盘即可。
安装Ghost系统,这个系统是用来复制镜像,备份,安装系统的。安装的话,在ghost页面右击【local】【partition】备份【To Image】恢复【form image】。也可以使用One Key工具对系统进行备份与还原。
安装多个操作系统
条件:1.硬盘容量足够大,每个系统40G,内存8G  2.多个系统所用的硬盘格式要相同  3.先低版本系统后高版本系统。
安装:1.下载系统2.打开安装工具3.确认下载问题4.重启
设置默认操作系统,【控制面板】【系统】【高级系统设置】【启动和故障恢复】【设置】


6.系统性能测试与常见维护

查看电脑中的硬件
1.使用DirectX诊断工具,按win+R在弹出的运行对话框输入“dxdiag”
2.使用设备管理器,【控制面板】【设备管理器】
3.CPU-z软件,选择你需要的选项卡,可以看到缓存,处理器,主板,内存等详细信息
电脑的组装与维护_第2张图片
实在不行,就下载鲁大师测试也挺好。
连接网络打印机,【控制面板】【设备和打印机】【添加打印机】【我需的打印机未列出】【使用TCP,IP地址连接】安装驱动,完成就好。
快速隐藏桌面图标,右击,查看,取消选中【显示桌面图标】
清理工作区,在应保留的窗口按住鼠标左键,轻微晃动,所有其他应用最小化。
快捷键,FN+F2选定文件重命名  FN+F5刷新窗口  FN+F6 快速定位 win+R 输入“regedit”注册表编辑器/ “gpedit.msc”本地组策略编辑器/ msconfig 系统配置
让不兼容的软件运行,快捷方式【属性】【兼容性】选择对应的系统。

使用环境,供电稳定220V,尽量无尘干净,温度18-24℃,相对湿度40%-60%,注意静电保护。
super Π,通过计算圆周率来检测CPU性能的工具软件。
MemTest软件可以通过长时间的运行检测内存的稳定度,储存和检索数据的能力。
HDTune软件可以精准检测硬盘的健康状态、硬盘的传输效率、硬盘的温度以及检测磁盘的读取和写入情况。【基准】选项卡单击【开始】开始测试。
Wise folder Hider 隐藏与显示数据软件,Double Driver 驱动程序的备份软件
 

主板的日常维护
有很多电脑的硬件故障是主板损坏或者和其他组件接触不良引起的,所以主板日常的除尘,防潮,防变形非常重要。除尘是指出去主板上的灰尘,电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主机频繁死机,重启,开机报警等情况,很可能是主板积累了大量的灰尘,,可以把拔掉主板的所有东西,包括电池,放入清水,用刷子轻轻清洗,后面晾至完全干燥。除潮,主要是防止发生短路或者腐蚀主板电路。另外组装电脑时螺丝不要太松或者太紧,不要少装或者多装,防止主板变形引发故障。
CPU的日常维护
cpu相当电脑的大脑,因此延长电脑使用寿命,延长CPU的使用寿命就非常重要。这事首先保证CPU能在一个正常的频率下工作,超频是透支CPU寿命为代价提高电脑运算速度,如果日常办公没有太大性能需求,不建议超频。另外要保证CPU的散热,例如定期更换硅脂,在风扇轴承处涂抹润滑油,必要时更换,以避免CPU的烧毁。
内存条的日常维护
同样是做好防尘,防潮,出问题了看看是不是内存条金手指氧化,用酒精或者橡皮擦擦拭。主要是升级内存条的时候,尽量选择比较好的品牌,最好内存条型号和以前的一样,这样避免一堆兼容故障。记得内存条缺口对准卡槽,避免大力出奇迹。如果新内存条和原来内存条不同,将低规范、低标准的内存条插入第一个卡槽(DIMM1)。
硬盘的日常维护
固态硬盘利用闪存颗粒储存的,机械硬盘是利用磁性碟片来储存。日常注意的首先是防尘,防止突然断电,比如养成良好的关机,关闭电源习惯。
打印机的日常维护
1.打印机必须放在平稳、干净防潮,无酸碱腐蚀的环境中,并且原理热源、震源,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2.保持打印机清洁,要定期用刷子或者吸尘器清扫打印机内的灰尘和纸屑,要经常用软布擦拭打印机表面。
3.在通电的情况下,不要随意插拔打印机的电源线,以免烧坏打印机与主机接口元件。也就是插拔前一定要先关闭主机和打印机电缆。
4.正确使用操作面板上的按钮,不要随意手动拖拽打印机内部元器件。
 


总结

上面很多东西都是本人的一己之见,尤其是装机配置那边,每个人的认知都在不断变化的,尤其一些经验类的知识,还需要多问,多看,多想为什么,这样会指导自己的行为接近当时环境的最优解一点,哪怕遇到困难时候,会更从容,也是更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篇总结,运维,经验分享,计算机外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