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精彩聚焦(14)

Takahisa Nakamura教授 博士

职务:辛辛那提儿童医院医学中心儿科内分泌助理救授

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

主要成果:世界项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8篇,包括Cell, Nature Genetics等

演讲主题:细胞外囊泡在肥胖青少年减肥手术后的作用

什么是细胞囊外泡?

绵羊网织红细胞体外成熟期间,转运蛋白受体的命运:受体选择性外化

核心观点:

数据显示中国肥胖人数排在世界第二位,儿童肥胖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加大,但是目前的诊断方法有限。

1.改变生活方式:饮食、锻炼、行为治疗,但是对肥胖症疗效比较轻微;

2.药物干预:食欲控制、减肥药,指征有限,疗效有限;

3.减肥手术:越来越被认为是治疗青少年肥胖症的方法。实际手术案例治疗结果发现,肥胖引发的大多数合并症在减肥手术后有明显好转。

Takahisa Nakamura教授认为,Extracellular vesicels(Evs)是一种潜在的治疗和诊断方法。通过对肥胖患者的手术及跟踪观察显示,减肥手术术后患者代谢正常,这也表明通过Evs治疗和诊断,对于代谢紊乱有一定助益。

嘉宾:沈亦平

简介:

供职于哈佛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遗传代谢中心实验室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等多家单位

演讲主题:

肉碱-酰基肉碱移位酶(CACT) 缺乏症和对携带者筛查的思考

演讲主要内容

总的来说,CACTD是一种高致死性的、华南地区并非罕见的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障碍,中国各地发病率不同,应通过携带者筛查和新生儿筛查得到有效预防。

行携带者筛查的疾病/基因的纳入原则

1.将疾病纳入筛查的标准需基于共识之上。

2.很多罕见遗传性疾病被纳入扩展性筛查包,选择疾病纳入筛查时,患病率并不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3.剩余风险对于携带者筛查而言是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呼吁发展共享的中国人群基因组数据库。

4.携带者检测最常用于常染色体隐性基因的变异筛查,但并不限于这些AR基因。X-连锁和常染色体显性(AD)基因也可以作为筛查靶点。疾病的选择需要经受仔细的审查,应当限定于儿童期发病且有潜在的严重临床结局的情形。

疾病/基因纳入标准

1.疾病严重程度(包括患者的期望寿命、生存质量和治疗手段的可获得性/有效性/可承受性) 筛查包的设计应有人群特异性。

2.基因治疗(确定基因-疾病因果关系) 需在ClinGen SOP之后进行,以便将基因包括在筛查包中。只有强烈地或确定地与严重疾病相关的基因才应考虑纳入筛查包。

3.一般来说,变量分类应由训练有素的人员按照ACMG/AMP指南进行。

最后,沈亦平谈了三点启示:

1.系统地(以无偏见的方式)评估疾病发病率(而不是疾病患病率)是我们真正了解人口疾病负担的第一步一一需要针对大样本的基于基因组的方法。

2.不同地区的遗传病负担可能差异很大,平均发病率不代表其真实本质一一需要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主要种族群体和人群进行具有代表性的调查。

3.携带者筛查和新生儿筛查的检验/筛查策略(基因/疾病纳入和测定设计)应基于上述产生的数据——需要制定中国基因组筛查的总方针和指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家精彩聚焦(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