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图片发自App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是维克多·弗兰克尔以自身经历向人们讲述了那些集中营不为人知的痛苦遭遇,并且加入了很多心理学分析,让人们更能领悟活着的意义。这本书已用英文印刷了100多版,还以其他21种语言出版。其中,仅英文版销量已突破300万册。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是不幸的,纳粹时期因犹太人的身份全家老小被关押,经受严酷的拷打、生不如死的营中生活,最后一家只留下了他和妹妹,其余死于狱中。同时他又是幸运的,当人们进入集中营的经历:第一阶段惊恐;第二阶段适应;第三阶段自己活着就行。而作者还清晰地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而不是麻木应对。

书中有句话让我记忆深刻,弗兰克尔在集中营中认识的一个朋友和他说:“想活下来,你唯一的办法是,看上去能干活。”

就简短的一句话,却涵盖了在营中身体和心灵饱受折磨,如何让自己保持绝佳的精气神,其实就是内力,为了活下去,有些犯人本能地会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使自己恢复内在的力量。在极端困难的时刻,这就是他们的救赎之道。

弗兰克尔发现,在任何地方,人都会遇到厄运,同时也会遇到通过勇敢地面对苦难而实现道德升华和精神自由的机会。

他们通过苦难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因而在苦难面前永不低头。

还可以通过爱,维持热爱、关心并有所期待。

这些都是有意义的疗法,有意义的疗法:可以让人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决定自己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使他意识到自己生命潜在的所有意义,并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

活出生命的意义真的可以迎合到我们现实中来。

很多时候,我们周围人们总会认为财富自由了,就实现了人生梦想。

赚了足够多的钱,可以去四处游览,周游世界,实现自己的爱好艺术梦、文学梦,或者就干脆在自家别墅或加勒比的海滩上,穿着比基尼、晒着太阳…请一堆保姆伺候自己。这就是美好幸福的人生,曾经的我也是这么认为,我觉得生活、工作的一切痛苦与不如意还有想做的事都是因为赚钱不够,一旦赚够了钱,就不会有这些烦恼了。

直到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财富自由是最大的谎言。我们要明白对我们来说什么时候是财富自由呢?今年年薪10万,做个规划明年年薪40万,认为是财务自由,等实现了,肯定不会满足,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谁还想降下来?只能不断往上提高财富自由的筹码,这就是人性,不可否认,我不是圣人,做为凡人的我来说是有贪婪之心的,我承认。如果有人说自己跟我不一样,恭喜你,你是超凡脱俗的!

再况且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并非非要财富自由,日本著名小说家村上春树大家应该不陌生,他就是这样做的。

原本他与妻子经营者一家店铺,后来有一天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很想写小说。

于是就开始一面经营店铺一面写小说,直到三年多以后,他才决定出让店铺,成为一名专业的小说家。

还有大家熟悉的樊登老师,他在开办樊登读书会时还在大学任教,每个月拿着6000元的工资,空闲之余搞读书会,直到读书会年产值达到上千万时,他才不舍的辞去自己的大学教师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读书会上。

财富自由并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自由,因为人性作祟,大家可以想象下自己就是有钱人,当有花不完的钱,会做什么?花天酒地、无所事事…

那我们的终极自由会是什么?

1.你会为今天赚了30元,明天赚了50元,然后持续每天赚50元开心吗?

我会明天比今天多而感到可开心,但是如果几年都是每天50元的收入,我是不会开心的。

2.你会因有钱各种买买买开心吗?

刚开始我们应该是开心的,我有个非常有钱的同学,家里多的就是钱,他不需要工作,每天就是各种玩耍,最终走上了吸毒的道路,后来听说他死了,人一旦没有对生活有所追求,就会空虚的老去或离去,所谓的精神药物无非就是安定空虚背后的孤独罢了。

没钱不行,有钱也不是万能,即使再有钱,还是有人感觉到痛苦!

我们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人生的真正意义没有找对!觉得当下没钱就要积极努力挣到自己想挣到的那部分,挣到了又想更多,这是内心影响大脑,传达给我们的“假式自由”,并非是我们真正想得到的。

而我们真正想得到的跟我们的价值、归属有很大的关系。

大多数人都只体会过缺钱的烦恼,但请相信,世界上还有一种更让人畏惧的痛苦,那就是永无止境的虚无,它绝不会是你想要的。

尼采说:“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假如你已实现了财富自由的目标,你肯定还要给自己的人生设定下一个目标。

否则,你的生命力就会在一堆数不完的钱币中,逐渐枯萎,而你的人生也将陷入到无穷无尽的虚无中。

集合心理学家的智慧,告诉我们终极自由是心灵自由。只有获得了“心灵的自由”,才能算得上是终极的自由。心灵自由胜过财富自由,财富自由的人,未必心灵自由;而心灵自由的人,并不需要财富自由,就能感受到时时刻刻的自由。

心灵的自由就意味着:
无论你身处怎样一种环境,身处在人生中的怎样一种境遇,顺境或逆境、富有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儿女成群或孤独一人,你都始终拥有选择自己态度、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的自由。

想想本书的作者弗兰克尔,纳粹时期被剥夺了所有的自由,包含身体的自由、交谈的自由、阅读的自由等等,但是他却时刻告诉我们要有爱的力量,要有生的希望。

“人呀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那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自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它是不能被剥夺的。”

看看他经历的痛苦与折磨,还是保持对生活的热情,67岁学习了驾驶飞机,80岁时,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就是给我诠释的活出心灵自由的人!心灵自由是人生的一种悟性或是我认为的一种积极的状态。

现在想想自己,之前辞去了事务所的工作,投放到自己喜欢的事业中,业余学一些喜欢做的事情:当绘制的思维导图登上导师公众号时,没有赚钱,但是我开心;当在一些社群得奖,没有赚钱,但是我还是开心;这些每次的小进步我都视若珍宝,但是不喜欢的工作带给我的丰厚收益,我却抗拒和麻木。当初只是用心流来应对这一情况的出现。现在看来是有一种心灵自由,自己的心灵随着这个过程的加值是幸福的、有成就感的,所以觉得这个意义的重要性会比金钱来的实在。

过程给予我们的满足感,就像永远走在路上,走在那条自己真正热爱的路上,才是真实且幸福的人生。

之前学习赋能教练的时候,教练告诉我们,人要达成目标和梦想,必须向着你的人生愿景与使命前进的过程,才是人生的终极目标,而幸福、意义感、满足感、价值观等,都会在这个“走”的过程中一一呈现。这些都是你可以坚持下去的动力,也才会更加相信“相信相信的力量”。

我想邀请你来想一想,这是一个拟真的假设,真的值得吗?

假设你放弃当下的人生质量,为了应对未来某一天可能出现,也可能是根本不会出现的危机,从而延续人生的长度。

你确定这真是你想要的过一生的方式吗?

一个人,到底是该“活在当下”还是“活在未来”?到底是该“抓住人生的质量”,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延续人生的长度”?

相信你会有属于自己的答案!

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曾再三叮嘱他学生的那段话:

1.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败。

2.成功就像幸福一样,可遇而不可求。

3.它是一种自然而然的产物,是一个人无意识地投身于某一伟大的事业时产生的衍生品,或者是为他人奉献时的副产品。

4.幸福总会降临的,成功也同样:常常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5.我希望你们的一切行为服从良心,并用知识去实现它。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当然是相当长的时间之后 ——

注意,正是由于这种不关注,很长一段时间后,成功将降临于你。

生命的意义就是在寻找意义的过程,我们以为找到了,却发而失去意义,当我们开始寻找时,当下的状态才正是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活出生命的意义》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