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营学习心得

近7天参加了007写作营创始人覃杰的写作分享课,总结这几天的课程,最大收获有二:

一个收获在课外,直播课还是直播时候听效果好,至少拿出了一种更为认真的态度。前三天听直播时候的收获显然就比后四天听录播的时候更丰富,直播还能听到战友们的分享和互相打招呼,非常有激励意义。

二是课程直接帮我明确了哲学写作的主题,写作一年多终于找到方向,真是太开心了!

下面分享前三天的课程笔记和体会:

【第一天】

覃杰主要分享了思考问题的“1-3-7心法”,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并推进想法落地。

1,即明确一个目的,聚焦一件事;

3,即三分法,一方面是围绕目的拆解步骤,比如“如何将大象关进冰箱”,第①步打开冰箱,第②步将大象放入,第③步关门,每一个步骤还可以继续细分三步再三步;

另一个方面是永远要想是否有第三种可能。

7,即定个期限,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没有时间截点的事情总会被无限延后。主讲人分享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如果下次别人要请你吃饭,可以追问“吃什么,去哪儿吃,啥时候”,一番追问,定了日期,这顿饭就不再是空话了!

他自己发起了共同写作的活动,“写7年,7年之后去南极”,因为7年之期的制定,让看似遥不可及的南极计划,变得清晰,比方他知道了前往南极的费用要15万,接着思考如何在7年内筹集到资金,例如每月7号定投7%。

【第二天】

这天是关于写作的干货,讲了为什么写,怎么写以及写了有什么意义。

①关于为什么开始写作,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改变,覃杰说“改变是写作最大的动机”。他建议我们今天认真思考并写下“我写作是为了改变什么”。

我写作是为了什么呢?

跟很多战友一样,记录生活,表达心情,自我疗愈,传递想法,让生活有迹可循,借一个机会,梳理自己的思绪,用输出倒逼输入。其实自己一直都有写作的习惯,现在只是找了一个平台分享了出来。有幸遇到一群战友,认真地为对方不成熟的文章点评,而同时为了认真的读者,作为作者也不能敷衍啊。我最近希望开展哲学话题的写作,致敬哲学家,介绍他们的思想,分享自己的感悟,输出一点于读者也有意义的“干货”,而不局限于自己的自言自语。

②关于怎么写得更好。正如昨天战友文章分享的关于沟通的看法一样,写作的本质也是道和术的结合,所谓沟通和写作技巧都是外在的,二者背后意图都是信息的传递,思想的交流。如若没有一点自己独到的洞察,确实没有阅读的必要,达不到丰富生活的意义。

那么如何有一点独到见解呢,覃杰分享了一个洞察力培养的思路:看见(看法)—观察(说法)—洞察(办法),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还应该去找背后的原因,这才是乐趣所在。他举了一个例子,一群去雷峰塔游玩的游客,一些只看到了塔很美,大概长个什么样,而第二部分的人会看得更加细致,看到了塔有多少层,有什么装潢,最后一部分人会思考这个楼层数有什么意义,修建塔的原因是什么。显然,跟最后一种人去耍,应该很有意思。

丰富的信息和思考来源于追问,写作的时候写到的概念,都应该有一份追根溯源刨根问底的心情。

刨根问底方法论:“并列”以广泛,“递进”以深入,“然而”以全面。他举例,如果是想要介绍生姜用途,可以通过并列的方式,列举各种用途,例如姜可以驱寒、去腥…用递进方式强调姜的特殊用途“甚至还可以…”,最后可以从反面思考,姜虽好,然而“xxx的人群不宜多吃”。通过写作,进一步锻炼思考。

③关于写作的意义

覃杰举了一个广告学界的经典案例,一位乞讨为生的盲人,可以自己嚷嚷自己的处境求助,也可以把自己想说的写出来,例如“失明人士,求爱心人士帮助”,写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发挥了减少重复说话的麻烦。

进阶版的,一个善于营销的人走过,把这句话改成“春天很美,可我却看不见” ,再改还可以加两句,“虽然看不见光明,但是大家的援助之手就是我的希望之光”。表达得“走心” 有利于达成完成目标。走心并不是你多用心,而是要走到别人心里,引起共鸣。这是写作的第二个好处,帮助我们了解他人需求。

第三,写我所做,做我所写,写作有自证预言的能力。当我们夸下海口要如何,很容易转头就忘,而写作就像“保证书”,当我们将要做的东西写下来,会促进我们向着所写趋近。在这个环节,覃杰还分享了他的真知灼见,区分了“吹牛”和“梦想”的概念。二者都是夸张,前者是对过往的夸张,后者是对未来的夸张,对过去的夸张无意义,好汉不提当年勇,而对未来的夸张,让我们有一个更好的趋向,下一步就是落实了。

以上思想来源于覃杰的分享,但正如他自己所言,人们在乎的是新信息的接收,而不在意真正的原创者,就像我们说鸡蛋好吃却不会在乎母鸡是哪一只。这里绝对不是在说抄,而是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同一个道理用不同的演绎方式,可能就能对一些人有启发性,我们应该认真去做内容的生产,用我们自己的生命体验和感悟,阐释我们收获的道理,这种演绎也是一种生产方式。

就像我们不知道第一个说沟通很重要的是谁,但是很多人都能在生活中体会到沟通的作用,把这种经验写下来,引起共鸣,这就是一种好的演绎和创作,是写作与分享的意义,这是最后一点。这段分享让我想起了混知的团队,用漫画和通俗的语言,为大家介绍历史、经济学名词,做知识的演绎者。

今天的意外之喜是战友们的分享,有人通过写作让本职的销售工作更加顺利,有人通过写作收获了家人的认可,大家都通过这次的学习,重新正视写作这项业余爱好,希望让内容更加有意义。

为写什么,怎么写而头疼才是正常的,头疼说明我们是在为笔下的内容负责,才有在进行思考。我也要反思一下,太多的感悟流于表面了,脑壳不疼,挑战还不够。此刻有点能理解那位说“敬畏”写作的战友的意思了,不是要避难,而是要下功夫,用心写。

【第三天】围绕3个问题展开,写什么,怎么写,持续写

①写什么,方向比技巧重要,最好是能聚焦

于读者需求,需求无非3类“和我有关,对我有用,替我说话”

而对写作者来说,将写作与生活、工作见面相结合,是找到写作方向的方式。例如对学生,可以选择写作+学习的模式,从读后感开始,先定一个百日精进的目标;对职场人,可以选择写作+工作,为行业新人提供新手教程;对于所有人都可以选择写作+经历,或是旅途见闻,或是爱情故事,如果没有经历,正好就去创造。

我沿着这个思路思考,哲学写作的想法更加清晰了,我要当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跟读者一起探索,走近哲学家的世界,用他们的视角来观察。

②怎么写。写作是需要感情的,有感而发是最好的,就像写情书的时候,充沛的感情让写作自然而然。

写作先写清楚,再写有趣,最后是有用。有用是终极意义,写清楚是第一步。第一步可以先练习起来,就先围绕中小学语文老师教的“时间 地点 人物”三要素展开。

描写的时候多一点对生活的观察与反思,表达时候可尝试这三个目标“简洁 类比 画面感”。

以画面感为例,用覃杰分享的他教小朋友写作时候用的五官写作法(运用五感捕捉细节),写写我最近在山东济宁吃到的甏肉干饭:看起来毫不打眼,甚至肥得有点油腻,但是闻着有股属于青草的气息,完全不似眼见之感,放入口中的那一刻才是最震撼的,入口即化,肥而不腻,干饭人表示满意!覃杰举例子时候用的是牛肉的例子,还加上了听觉zizizi的声音。

③持续写。无外乎将写作融入日常,从小开始,可以在日常必备事宜前后问问自己,今天写了吗。比如洗澡前问问自己,没有写的话,先写他个几百字。

最好要有目标 ,可以时间为单位,或是字数,或者想象一下自己准备出一本书,名字叫做《xxx的100个误区》,那么一天写一个,就可以写小半年了。

想要持之以恒,最好是有圈子。常言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的远。覃杰却说,一个人不想走,一群人才能走得又快又远。此话不无道理,想想看自己加入007已经一年多了,不说文章质量,坚持每周写一篇,数量已经是一年前难以想象的50余篇了。

还通过写作遇见了看过同一本书的读者,加入了一个践行书籍内容的早起俱乐部,通过俱乐部,践行了已经坚持践行早起一个半月了。

有兴趣了解007写作营的朋友可以私信我~

最后,也许你也可以一起来想象,若是我想写一本书,会写什么呢?最好是与我们有关,与我们的发展有关,与我们的影响力有关。好的,我的答案是哲学历史漫游,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营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