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认我买书有瘾

从9月7日出差,至今,不知不觉已有三个星期整,鬼知道这20多天我是怎么过来的,每天处理学生各种琐碎的事情,还要上课,兼着对接企业和院校。

可以说,这段长时间的出差,对我的业务能力不会有多大的提升,对心智,倒是一次可怕的磨炼。

好在十月一假期来了,加上年假多,挪几天过来,已买好明天的票,暂时回家小憩。

十一过后,再次来到这里,真正开始400多名学生的各种就业活动:行业和岗位介绍,简历指导,面试技巧,企业参观,自习辅导……

今天我在整理东西时发现,学校为我准备的单间宿舍,床头的书,不知不觉堆得多了起来,来的时候带了一本东野圭吾的《彷徨之刃》,陆陆续续看了两个星期,尽管知道剧情,也还是看得很仔细。

之后又添丁进口一般,买了《史铁生作品精选》、《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我亦飘零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在快递站压了三四天,昨天刚到手的《我是猫》和《曹禺话剧集》。

这21天时间,还是在出差的情况下,不知不觉,已经买了6本书了。有几本书很厚,都看完,我可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

每一本书我都很喜欢,总是习惯于在下班后,去打一场篮球,出一场汗,洗个澡,然后坐下来翻起一本书,逐渐沉浸。

一个人的时候,工作的疲惫,可以被书里的世界同化,脑海随之打开。

我承认,我看书的速度,永远追不上我买书的速度。

譬如,一本书,我可能要看一个星期,但这一个星期内,我可能在网上淘着淘着,又买了两三本回来了。

平均下来,每个月必买5-10本书,看完的,大概2-4本,看时间安排。

但我也相信,知识永远没有保质期。哪怕一本书,仅仅只是给人带来一点点思考,那这本书所投入的成本,就赚回来了。

更何况,我很多文章的灵感,和下笔如有神的爽快,处理事情的想法,都是来自那些买过和看过的书中。

我始终坚信: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

我从高中开始,喜欢一个人骑着自行车转书店,那个时候没有网购,线下书店里很多人,即使书很贵,喜欢就一定会买,很心疼。

转到什么程度?

那个小城市的书店什么时候做活动,哪一家书店允许只看不买,什么样的书店按标价卖,什么样形式卖的书很便宜,其实是盗版,以及学校旁边体育馆的书展什么时候举办一次……

都让我给摸透了。

如果说女人的衣柜里永远缺一件衣服,那我感觉,我的书架上,永远都缺一本书。

缺什么样的书?

就好比问女人缺什么样的衣服一样,永远都答不上来。

大概是从大二开始,2010年,我才知道有淘宝这东西,于是喜欢在网上逛书店的癖好,一直持续至今,总共花了多少钱,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家的书架上,已经满满当当的了。

计划在购置新房后,一定会专门弄一整面墙以及书桌,用来储藏那些书。

我可能买书有瘾,况且现在很多正版书也比较便宜,我买过的书当中,除了去年买的雷军亲述小米热血10年的《一往无前》比较巨资外。

其它的书,价格都是很多年前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特别是有了拼夕夕之后,你懂的。

对于我对自己买书的看法,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不抽烟,不酗酒,不打游戏,不嚼槟榔……这些钱,每个月规划着买几本书,真的很划算啊。

以后我也会尽量控制买书,每个月控制在5本左右,并在不影响阅读质量的前提下,加快阅读的速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承认我买书有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