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视频处理流程

常见的音视频系统如下
音视频处理流程_第1张图片
音视频处理流程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步骤,包括采集、编解码、处理、传输和播放等。总体上分为三个端,摄像终端,服务端,客户端。

摄像终端主要用来采集原始的音视频数据,在摄像终端会从硬件软件端对初始的音视频数据进行预处理,编码,加密。摄像终端到服务端一般走的是网络(有线,wifi,4G/5G等)或者其他有线传输方式。

服务端主要用来对不同摄像终端的音视频数据进行整合和处理,主要有,流控制和管理,解码,解密,存储,认证和授权,服务端是摄像终端和客户端之间的媒介。

客户端主要用来流媒体的接受,音视频渲染,提供用户界面,负责与服务端的网络交互,设备适配等

摄像采集端

1.采集(Capture):

音频采集:使用麦克风捕捉声音信号。
视频采集:使用摄像头或其他视频源捕捉图像。

2.预处理(Pre-processing):

对采集到的音频信号进行预处理,例如降噪、回声消除等。
对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预处理,例如去噪、色彩校正等。

3.编码(Encoding):

原始的音视频数据太多,需要进行编码,类似于压缩操作。
音频编码:将原始音频信号转换为压缩格式,如AAC、MP3。
视频编码:将原始视频图像压缩为编码格式,如H.264、H.265。

4.传输(Transmission):

将编码后的音视频数据通过网络等方式传输到目标位置,涉及到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流传输协议(RTSP)、HTTP Live Streaming(HLS)等协议。

服务器端

5.接收(Reception):

接收端收到传输的音视频数据。

6.解码(Decoding):

音频解码:将接收到的音频数据解码成原始格式。
视频解码:将接收到的视频数据解码成原始图像。

7.后处理(Post-processing):

看具体的业务需求,有的服务端不会改变原始的音视频效果,不会进行后处理。
对解码后的音频信号进行后处理,例如音频增益、均衡器、降噪等。
对解码后的视频图像进行后处理,例如图像增强、滤镜等。

8.存储(Storage):

可选地将音视频数据存储到本地文件或云存储中。

9.传输到客户端

将经过处理的音视频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客户端。

客户端

客户端从服务端拉流的过程,也类似于服务端从摄像端拉流的过程。

接收: 客户端接收从服务器传来的音视频数据。
解码: 对接收到的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流进行解码。
后处理: 对解码后的音频信号和视频图像进行后处理,例如音频增益、图像滤镜等。
渲染: 将后处理后的音频信号通过扬声器播放,将后处理后的视频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播放: 对音视频数据进行播放,可能使用本地播放器、浏览器播放器等。

可能用到的一些开源库和技术

在摄像终端到服务端的传输中,一般用到常用的一些流媒体传输协议库,比如GStreamer,live555,FFmpeg等。

在服务端进行音视频开发时,常用的开源库包括FFmpeg、WebRTC、x264等,主要涉及从采集、编解码、格式转换到流媒体传输等一系列功能。

在摄像采集模块开发中,常用的开源库包括OpenCV,OpenGV等,这些涉及到对图像进行一些预处理,如降噪、色彩校正、亮度调整等,以及对相机上的舵机进行姿态的调整和处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音视频开发,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