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园印象——走进中关村一小 ——京银教育合作第三期研修学习总结

     金秋十月,我们满怀期待从银川来到北京中关村一小参加了"京银教育合作"第三期的研修学习。我有幸走近中关村一小——葵园。从10月22日到11月2日,近两周的近距离接触,葵园给我留下了深刻而又难忘的印象。

  一、校园文化,浸润心灵

 中关村一小成立于1949年,历史悠久,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质量高,属于北京市首屈一指的名校。我们本次研修学习的地点是在中关村一小的本部。走进中关村一小的第一印象是学校环境优美,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来到中关村一小的第一天,首先是本次学习安排的第一项活动:校长见面会。中关村一小的三位负责校长在见面会上就校园建设、教育教学发言。尤其是中关村一小刘校长的发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刘校长从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关村一小,使这个印象中高大上的名校,在我们学习者的头脑中凸显。刘校长首先通过数据介绍了中关村一小的具体情况:五千多学生,三所校园,周围十九所高校,是北京办学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小学。用数据说话,让所有在坐来学习的老师肃然起敬,对本次的学习更加期待。刘校长介绍的第二点是近年来中关村一小在办学和教改方面的探索。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成就什么样的老师。做最好的我,是最佳的答案。三是立德树人。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三观正的学生。四是建立易于师生滋养的校园文化——葵园文化。这一点从我们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得到,窗台上、墙壁上都是金灿灿的向日葵图标。感受到学校一种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

 见面会上,刘校长又对我们本次来学习的教师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问题和课题的结合;二是想、看、问、思的结合;三是输入和输出的结合。刘校长建议的提出,使我对本次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

  随后,我们在葵园小使者的引领下参观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印象最深的就是"笼式足球场〃和〃空中农庄〃。由于场地的限制,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在楼顶开发的〃笼式足球场〃,吸引了众多来访者的眼球。学校每年体育节的足球比赛就在这里举行。来到"空中农庄",看到在金秋时节的阳光下,各种长势旺盛的植物,你能想到这是中关村一小孩子的劳动成果吗?在这儿,孩子们自己种植,自己管理这片农庄,将农庄打理得生机勃勃。期间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在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了各项综合能力。中关村一小充分利用闲置的楼顶,为孩子们提供活动空间,多么有创意的举措!同时也可以看出学校对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为每一位孩子的全面发展尽心尽力。

 向日葵作为中关村一小校园文化精神的代表,"开满"了整个校园。教学楼的墙面上画着向日葵,所有办公室和教室的窗台上,都摆放着向日葵的造型。学校希望孩子们像向日葵一样积极进取,追求卓越。我想葵园名字的由来应该是源于此吧。

 学校的核心价值是"做最好的我"。这一点也是大家都非常认同的,不管是老师和学生,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教师帮助学生"成为最好的我",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成就最好的自己。这句话其内在的含义是深刻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不要和别人比,只需要朝着一个目标前进,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最终会实现自身价值。

 第一天走进中关村一小,就被校园浓浓的文化气息感染。随后几天的学习,更让我看到了学校文化建设的独具匠心与浓墨重彩。在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努力下,学校的文化建设独树一帜,而这种文化的氛围会浸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走进葵园,你能看到学校所有过道和教室的墙面都被充分利用起来。墙壁上有孩子们的各类作品:画作、书法作品、诗歌、习作……这些作品充满童趣,眼界大开。除了孩子们的作品,过道两旁还有一些名人名言、葵园约定、校规校纪等醒目的标识语,孩子们随时可以看到这些语言,用它们来规范自己的行为。除了校园,各班还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异彩纷呈的班级文化建设,无论走进哪间教室,都被浓浓的文化气息所感动。

 我也反思了我们班的情况,与中关村一小相比,我们学校和教室从面积上来讲,占绝对优势。我打算发动我的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让我们教室在变美的同时,也营造出适合孩子们学习的人文环境。

 二、 和风细雨,滋润心田

 学校的发展要靠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中关村一小师资力量雄厚,走进这所学校,一股浓浓的学术气氛迎面而来。知性美丽的刘畅校长是一名知识渊博的留美硕士。在她的引领下,学校成立了"葵园教师研究院"。定期组织"每周一得""教学故事交流和分享""教师论坛"等主题研讨活动,引导教师从研究的视角发展自己,实现从匠向师转变、向研究者转变,向教育专家转变。

中关村一小的老师总体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朴素、认真、知识渊博。教师们的课很精彩,各有各的特点,我归纳总结如下:在课堂上实现了〃让学生动起来、学进去、感兴趣"的目标;教师教学设计新颖、过渡衔接自然,语言幽默风趣,能够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师教学中用激励性语言,处处体现"做最好的我"的育人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态度;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

此次学习,我认识了一批优秀的葵园教师,听他们的课,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葵园未来无限的希望。也正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成就了葵园今日的辉煌。我所接触的每一位教师,都充满了正能量,对于学生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对于孩子的爱同样毫无保留的。

黄立新老师是我此行接触到的最优秀的老师,她热情、勤奋,她所带的学生思维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她坚信“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走进孩子的心里,才能让孩子们听自己的教导。她想办法拉近于学生的距离,称呼孩子的小名,与孩子们谈童话人物,谈孩子们感兴趣的足球,与学生建立了和谐亲近的师生关系。她的课堂其乐融融,教学效果明显。让学生明白,只有自律,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学会交往。她让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那些自我意识过强的孩子,在磕磕碰碰中学会接纳他人。在与家长的交往中,她认为“少和家长接触,让家长通过孩子的变化看老师,用自己的教育作为影响家长。我的跟岗老师刘志军老师在管理班级方面也很有一套,她对学生的教育注重抓细节,从点滴之处规范学生的行为。教育学生与他人相处要宽容大度,不要计较小事,明白“吃亏是福”的道理。她们的方法也使我受益匪浅。

三、朵朵葵花向阳开——自信的葵园小主人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与创新精神,开设了宇航、航模、无线电、机器人、天文、信息技术、数学思维训练、面塑、京剧、围棋、健美操等近20项特色校本课程。学校有爱之声管乐团、九点阳光童声合唱团、小梅花京剧团、快乐天使健美操队等特色团队。学校定期举办“科技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等大型活动。

在 “做最好的我”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葵园的孩子们都努力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在中关村一小的几天里,我所接触到的学生都是积极乐观,开心快乐的。这些孩子们知识面广,自信大方,语言表达能力强,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正应了“葵花朵朵向阳开”这句话。

 葵园——梦想启航的地方,相信这两周的学习,会指引我们每一位教师走得更高、更远……

你可能感兴趣的:(葵园印象——走进中关村一小 ——京银教育合作第三期研修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