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笔记:沉下去,沉下去

施展《中国史纲50讲》第15讲“鲜卑人如何为隋唐打下基础”,有这么一小段话:

“当胡太后还在洛阳胡作非为的时候,一个出身怀朔镇的小兵偶然来到洛阳送信,他看到洛阳的乱象,认定天下即将大乱,该是成大事的时候了。他回到怀朔就散尽家财,募集英雄。这个小兵叫高欢。后来就是他主导成立了东魏。”

这段话初读来平淡之极。但仔细想想,却觉得竟是动魄惊心。一个军镇出来身份低微的小兵来到当时的帝国中心洛阳,那是怎么轻易地看出种种乱象,又是怎么从这些乱象而判定天下即将大乱?这是什么样的见识!又,从天下大乱的判定就想到可成大事。这又是怎么样的魄力!从可成大事到散尽家财谋划起事,又是什么样的决断和行动力!如此读来,果真是步步惊心。如果把自己代入进去,因为一次到北京出个差,然后……好吧,不可想象。

读史容易陷入宏大的时间线里,把诸多细节通通掸平,也就感受不到这里面惊心动魄的波澜,感受不到人在其中的疑惑,忐忑,痛苦,挣扎,狂喜,绝望……其实也就感受不到人在其中的力度,感受不到诸多可怜悯可敬畏之处。大历史是一种读法,但有时候也需要沉下去,沉下去,回到历史的细微褶皱里,才能读出种种滋味来。

这段时间我也在慢慢习惯,在很多东西里面沉下去,古诗词、散文、历史,甚至一句话一个词,一件小器物,在里面放慢脚步,缓缓逗留,反复摩挲每一根线条,每一处转角,每一个凹凸纹理,才能感觉以前飘在空中的浮躁。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笔记:沉下去,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