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 | 我的团长我的团

这个假期,我选了两部电视剧陪胡小宝一起看,上次介绍了美剧《兄弟连》。

观影 | 《兄弟连》

今天说说第二部,《我的团长我的团》。

尽管《兄弟连》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但我对它的喜爱仍赶不上《我的团》。原因不在于制作,论制作,不管是视听音效、拍摄技法、叙事技巧,国剧与美剧还差距很远。喜爱《我的团》,是因为它的情怀,它的思辨,以及那一帮用灵魂演戏的演员。

这部戏不容易看,但如果看完了,看进去了,就能更好的理解中国,理解中华民族。实际上,推荐胡小宝看《兄弟连》,就是为了帮他看进去《我的团》而做的铺垫。

《我的团》表现的是抗战,但它与我们印象中的抗战神剧完全不同,它讲述的是一个伤兵、溃兵组成的“炮灰团”,在一位神经兮兮的团长的带领下,屡败屡战,最终全军殉国的故事。这颠覆了人们对抗战剧的观看体验,导致它的收视率极为惨淡。但随着时光的沉淀,它在互联网上口口相传,渐渐被冠以神剧的头衔,如今已在豆瓣大陆剧集中以9.4的高分跻身top10,与它并列的是86版《红楼梦》、87版《西游记》这样的经典。

《我的团》好在哪?故事要从一个西南边陲的小城说起……

1942年,中缅边境的小镇禅达,聚集着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溃兵。有北平人烦啦、陕西人郝兽医、东北佬迷龙、上海人阿译、河南人豆饼、湖南人不辣、四川人要麻、山西人康丫、广东人蛇屁股等。他们从全国各个方向,随着各支部队不断的溃败,最终聚集在了禅达,他们已经对国家、对自己完全失去了信心,每天混吃呆坐,只求在乱世中保住一条贱命。

这时,来了一位叫虞啸卿的军官,声称要从散兵中重组川军团,空降缅甸参加远征军。为什么是川军团?抗战期间,四川军队出川350万人,占全国抗日军队1/5,他们装备差,训练差,却往往被派去打最硬的仗。抗战中所有数得着的大战川军团都在前线,每一次会战都有成建制的川军阵亡,因此,川军团有炮灰团之称。剧本从第一集就明示了剧中这个团的命运。

远征军,是指国民政府与英美合作,派往缅甸的部队。远征缅甸有两次,剧中虞啸卿征兵的历史背景是第一次。当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加快了对东南亚的侵略,攻入英国控制的缅甸。国民政府以空间换时间,将首都迁到重庆,在三面被围的局面下,依靠滇缅公路输送给养,日军正是要切断这个动脉。

远征作战确有必要,但英国人实在是太坑队友,当中国军队抵达缅甸时,英国人已经处于溃败状态,中国军队仓促接手防线,哪里是势头正猛的日军对手,而英国人甚至在有些约定好的联合作战中不通知中方就自行撤退。第一次远征军完败,缅甸沦陷。

这就是电视剧的历史背景。

但在1942年初,禅达的散兵们哪里知道这些,他们被虞啸卿说动了:去缅甸,那里有全英式的装备等着你们,你们将成为中国最精锐的部队。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还没死干净,虞啸卿唤醒了他们有朝一日打回家乡的渴望,虽然这次是冲着相反的方向。

禅达一霸,东北兵痞迷龙,被战友们的猪肉炖粉条唤起了乡愁,这是最没调的一曲《松花江上》,也是最让人动容的一曲《松花江上》

登机前往缅甸前,长官命令他们脱掉那一身满是虱子的破布——到了缅甸,就有全套英国装备了。于是,这帮散兵穿着裤衩,一人挂着一个呕吐袋上了飞机。我和胡小宝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兄弟连》中的情节。

E连的空降兵在诺曼底作战之前检查装备,抱怨所有武器物资加起来比自己的体重还要重,但打死他也想不到,就在此时此刻,远在中国的盟友,登机前是这个样子:

这就是1942年,中美军队的差距。欧亚两个战场,其实是两个时代的战争。

散兵们没有想到,一个呕吐袋是他们在缅甸战场得到的唯一一件装备。运输机在途中被日军战斗机击落,散兵们穿着裤衩被日本人在缅甸的丛林里追杀。

中国兵在逃,英国兵逃得更快,日本人在缅甸就如同狼驱羊群一般。直到一个谜一般的人出现,这个自称龙文章的人,告诉散兵们虞啸卿阵亡了,他现在是川军团团长,他要带这群散兵回家。

带着这群已经被无数次的溃败吓破了胆的散兵,从歼灭小股日军,到展开阵地战,把炮灰团再一次熄灭的士气又再一次点燃。

剧情不再说了,到此为止,43集的电视剧也才刚到头几集,不影响有兴趣的同学们观看。但也要提醒大家,后面的情节虐心、残酷,看之前要做好心理建设。

可又能怎么办呢?抗战之于中国,是从近代国家迈入现代国家的历程,如蝶之破茧,必有这撕心裂肺、脱胎换骨之痛啊。

在抗战之前,中国人没有民族意识,没有国家意识,如同一盘散沙。国家之事,肉食者谋之,与我何干?城头变幻大王旗,无非换一个收税的,与我何干?直到抗日军兴,上自精英,下至百姓,才意识到中国要亡了,中华要亡了,祖宗没了,文化没了,汉字没了。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是因为抗日战争而建立的。中国从基层开始组织起来,或者说开始有组织起来的意识,是自抗战而开始的。

抗战,令国土沦丧,令生灵涂炭,我们失去了1800万同胞。抗战,又令中国人脱胎换骨,令中国迈入了现代国家的门槛。幸耶,不幸耶?

龙文章,是一个元气淋漓的人,段奕宏贡献了华语影视最经典的表演之一。他毫无来由的出现,在死一般的绝望中,他却无时不刻不充满希望。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角色,按编剧的话说,他就是个骗子,他什么都没有,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衣服是偷的,军衔是偷的,连名字都是偷的,身上唯一不是偷来的东西就是爹妈给的骨肉。

这或许是对当时中国的隐喻。一个曾经如此庞大的帝国,即将亡于他曾经的属国,人们正在对这个国家失去信念,他从哪里来?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东西全是错的?他应该向哪里去?我们东拼西借来的东西能救这个国家吗?谁也不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如梦幻一般,而唯一不被怀疑的,只有每个中国人身上流淌的中华血脉。

龙文章到过中国几乎所有地方,通晓中国所有的方言,因为他出身招魂人世家。

“魂兮归来,去河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舍君之乐处。”

这又是一个隐喻,龙文章和他的团代表着中华文明尚未熄灭的火焰,他在为谁招魂?他在为全中国的人招魂。

龙文章受审,经典情节,经典演技

以空间换时间,这决策是无奈,是不得不为,但龙文章口中那一串串的地名,每一个背后都是天文数字般的牺牲。

编剧兰晓龙和导演康洪雷曾到滇缅边境采风,有一天他们来到松山,坐在一块石碑前休息,发现这是松山战役殉国烈士之墓,在这块墓碑之下,长眠着八千位烈士,而这个墓碑上,却没有一个烈士的名字。兰晓龙说,一种震撼让他几乎失去意识,当时他就决心要以松山战役为原型写一部剧本,而这就是《我的团长我的团》。

剧本写完,兰晓龙生了一场大病,可见他用力之深。而今天再看此剧,我们发现这部电视剧只是披了一件抗战剧的外衣,它和《鬼子来了》一样,思考的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在这个假期,陪胡小宝看《我的团长我的团》,是希望用这部作品帮助他理解今天的中国是怎么来的。不是每一个民族都有幸坚持着从历史中走来,并能始终走下去。中国也曾一度失去了魂魄,是抗战中牺牲的几百万将士,是一个个炮灰团,为中国人招回了魂魄。纪念他们是对他们最起码的尊重,而更重要的,是要去唤醒记忆,去了解当年他们走过的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

《兄弟连》作为主流美剧,表现的是人性中共通的东西。美国文明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他地理优越,没有历史的负担,从一开始就是高举高打,充满理想主义的精神气质,这真是令人羡慕。我认同有一些价值观是普世的,但也希望通过《我的团》,让胡小宝了解到,中国确实有着极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回忆是复杂的,痛苦的,但不去触及这个回忆,我们走不好未来的路。

未来的路怎么走?我还没有确信,但会和胡小宝们共同去探索,无论如何也会坚定的走下去。而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路,不会再像先辈们走过的那样艰难曲折。还可以肯定的是,今天的中国,已不再需要另一个龙文章来为我们招魂。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影 | 我的团长我的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