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SP最优化策略 - 基础

加拿大的注册退休储蓄账户,顾名思义,是一个为退休做准备的存钱和投资工具。这个账户可以做不同类别的投资,低风险的如一般存款,高风险的如股票债券等。

它最主要的功能有两个 –

第一,收入延迟纳税。RRSP可以做税前抵扣,也就是说,税前收入$50000,如果在RRSP中投入$5000,那么这一年需缴纳的个税按照$45000计算。假设综合税率是25%,那么当年可以省下$5000×25%=$1250。但这个税不是不收,只是递延到取钱的那一年。一般的假设是年轻时候赚钱能力比较强,所以税率相对较高,而退休的时候没有太多收入,税率比较低,退休开始取钱出来需要缴的税相对就少了。当然这还是因人而异,而且也有说法加拿大的个人所得税率从历史来说是呈上升趋势的,所以可能最后也省不了多少,甚至还可能会亏,这个就见仁见智了。

第二,资本增值延迟纳税。这个优点的潜在收益从长期来看挺大的。拿存款来举例,假设每年利息收入$400,税率是25%的话,不免税就意味着马上要缴$100给政府,而不是将其投入到下一年的利滚利里面去。我们都知道复利威力强大,但如果收益被中途征税,效果便被打了折扣。当然,最后从账户取钱时,还是需要将全部取出金额都进行报税,不分本金和资产增值。

开立RRSP需要根据上一年的报税记录来确定供款额度 – 2020年度的个人供款额度是收入的18%,但最高不超过$27230,倒推可知年收入15万加元左右的人全额供款刚好达到最高额度。由于需要有报税记录,所以刚到加拿大没有报过税的人需要等个一年半载才有额度供款。加拿大税局(CRA)会根据你的报税单计算并告知你下一年的供款额度,所以不需要担心算不清楚。

虽然名字叫退休账户,但其实任何时候都可以从里面把钱取出来,只是所取款项需算入当年收入进行报税,而且取出来的钱对应的额度就消失了,不可以再重新存入。除非取款的用途是有特别限制条件的购房和教育,这个后面会提到。这个账户可以一直持有到71岁,之后必须关户。有两种选择,一是把全部钱取出来,但日积月累金额还是不小的,一下子取出来,当年报税的税率可以很高,有可能取出来的钱有一半都拿去缴税了;所以很多人选择的是第二个方案,即在71岁以前把钱转入一个叫 Registered Retirement Income Funds (RRIFs)的账户,并逐年分散取出以减少税费。RRIF不接受供款,且规定每年最少需要取出多少钱 ,但不设取出上限。


买房(HBP)和教育 LLP

首次购房者可以从他们的RRSP余额中“借”出最多$35000作为购房首付,这个钱取出来是不需要报税的,而且所谓的“借”,其实是自己的钱,当然也没有利息。但这笔钱是要还回去的,第二年开始每年还1/15,15年还完。还回去之后,以后退休正常取出,还是得交税,所以那$35000实际上并没有被免税。因此,这个计划无法进一步规避税收,只是一个辅助购房的方式。

同样的,你也可以从RRSP余额里“借”最多两万加元(每年限一万)出来去学习和深造,分十年“还”清。

有人会问,反正是自己的钱,不还进去又如何,是不是还是可以耍赖把这些钱的税给规避了。答案是否定的,不还可以,那么取出来的钱就算是你的收入了,需要报税。所以把这两个项目理解成RRSP允许你随时取钱的特殊版本,RRSP本来就可以随时取出然后按当年收入报税,只是普通取出的话,额度就消失了,但如果你取钱的目的符合首次购房和教育深造的条件,一定金额内允许你临时取出来又把钱放回去而已。

你可能感兴趣的:(RRSP最优化策略 -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