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不同的人生路上前行,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平时工作的行业是关于保险,时间长了,身边的人不免来咨询,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也有了一些专业知识,对于身边人的提问,每一次回答都能客观真诚。

有亲戚来问车险,先发了微信,见我没回复,连打三个电话,我拨回去,说发了微信,看微信吧。我打开微信,车辆信息已经发过来,下边加了一句“车险到期了,赶紧算一下。”

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急迫感,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联系相关人员计算保费。发过来了,顺手转发给亲戚,过了会儿,没回复,又过了会儿,来了两条消息,第一条意思是另外一个人也在催她,第二条的意思是对比一下看哪里的便宜。后边加了一个憨笑的表情。

我没当回事,直接关闭了对话窗口,但是能感受到这两句话特殊的味道。这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我被放在了被选择的位置,被选择包含的含义是我想得到,憨笑的表情好像是在说不是我不给你,是你价格高。我一笑了之。

刚开始做业务的时候,习惯于努力维持内心的平衡,一方面是非常想要得到,另一方面又是在极力克制,生怕表现出来后让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但是有时候内心的渴望,让我感觉灵魂都要奋力挣脱身体的束缚。

也有失态的时候,有一次,当听到被撬单的消息,一向沉稳的我,心里像地震一样四分五裂,愤怒地打电话过去,没有得到我想要的结果,又开始找他的领导讨要说法,一阵忽悠的说辞后,又是跟撬单人在微信里长时间的冷嘲热讽。

那是放假前的半天,我讨厌这件事情的发生,我像乞讨的苍蝇一样乱撞,要找自己所谓的公道。

大脑里大度的那部分认知让我放弃了,不再去理会,没有再次找他的领导要回复。我对自己感到惭愧,到现在才发现,这个世界上,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是不一样的,我看来的自私,有的人却认为是对的。或许没有对和错的评判标准,只不过各自有看重的东西。我很庆幸,从小到大遇到的人把我熏陶的善良、正直。

事后反思的时候,我意识到我之所以会有那么强烈的感情波动,不仅仅因为被撬单,更是因为曾经一直帮助他的缘故,我难以接受的不是被撬单,而是对‘忘恩负义’的厌恶,对背叛的痛恨。但是我突然感到很害怕,身边的人对我的评价一直很正面,我很享受这个结果,但是现在有不同的声音出来了,而且是这么的猛烈,我害怕自己犯错而不自知。

我强迫自己重新浏览那些你来我往的聊天记录,字字戳心,像鞭子又在心里抽了一顿,痛苦的感觉弥漫全身,我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小的时候,性格纯粹,见不得不好的事情,有点嫉恶如仇的意思,我抗拒强加在我身上的理念,我发明了一个理论:我需要一个苹果,但是你却给我一个香蕉,还在不停地说是为了我好,但是我根本不需要,我只想要一个苹果。

我以为自己多几年经验就可以像老师似的到处教学,传授自己所谓的大道理、大理论,想象着别人会感恩戴德,唯我马首是瞻。但是我从来没有认真地想过他们需不需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行走,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别人的教导,哪怕他们的道路一开始就是歪的。我觉得他们可悲,他们可能会觉得我可怜,世上的事分不清对错。

前几天,某个客户丢了,曾为他付出过很多的努力,一度以为势在必得,觉得他们根本没有理由拒绝,但是销售的过程是一个变量,里边掺杂了很多人性的东西。我没有觉得心里不平衡,得与失里面,只想得到反而会失去的更多,失去的东西终会以其他的形式再次得到。我不害怕失去,坦然地面对这一切,心里异常的平静。

我常常在想,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相同价值观的人终究会走到一起,天生的对彼此都有熟悉的信任感,思维逻辑不同的人,强行凑在一起,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分道扬镳,在各自的人生路上继续前行,各自安好,互不打扰。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在不同的人生路上前行,各自安好,互不打扰)